開放 成都發展的最大變數
來源:成都日報  |  2020-12-29 09:43:47

(轉載)開放 成都發展的最大變數_fororder_11

  中國—歐洲中心 本報攝影部供圖

(轉載)開放 成都發展的最大變數_fororder_22

  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和向西開放空中門戶樞紐地位日益凸顯,今年1至10月,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二位 本報攝影部供圖

  藍天之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加快建設。隨著校飛、試飛等工作的順利進行,未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將從這裡落地成都;

  東安湖畔,東安湖體育公園日新月異。“一場三館”建設均有序推進,到大運會開幕之時,海內外觀眾將在這裡見證成都的風采……

  這一幕幕,正是成都不斷加強對外開放的有機組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推動成都由內陸腹地向開放前沿轉變,有利於成都進一步發揮作為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門戶樞紐作用。

  堅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導航,構建以開放、科技、改革、文化、信息化為內核的城市動力體系。成都提出,樹立“大外事”理念,以涉外資源整合推動外事外資外經外貿外宣“五外”深度融合,高水準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加快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天府國際機場校飛試飛,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二;國際班列開行2991列,增長45.6%;西班牙、智利相繼獲批在蓉設領;高新綜保區出口額連續31個月居全國同類綜保區首位……

  高光數據的背後,是成都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地位的持續提升。

  開放,正成為成都發展的最大變數。

  暢通開放之路 優化對外連接新通道

  變內陸盆地為開放高地,構建更便捷、更高效的對外交往通道,勢在必行。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狠抓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和“48+14+30”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建設,通達全球的國際航空客貨運骨幹航線網絡基本形成,航線網絡干支銜接水準穩步提升,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和向西開放空中門戶樞紐地位日益凸顯,航線數量、品質穩居中西部前列。

  今年1至10月,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二位,開通30條“客改貨”航線;國際班列開行2991列,增長45.6%。亞蓉歐國際班列已連接境外55個城市、18個國內城市,中歐班列年度和累計開行數位居全國第一。

  事實上,早在2018年成都市就召開了對外開放大會,強調要把握新時代機遇,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高水準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以立體化戰略通道拓展、高能級口岸平臺打造、全球供應鏈體系構建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優化對外連接新通道,立體、全方位實施對外開放戰略。

  與之對應的是,在2018年早些時候公佈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中,成都提出將於2035年建成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在今年11月召開的成都市先進生産性服務業大會上,成都更是鮮明地提出:全力打造服務“雙循環”的供給高地、需求中心、戰略腹地和門戶樞紐。

  所有的指向只有一個:內暢外聯,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對於未來,成都進一步明確,將堅持“四個聚焦”,提升國際門戶樞紐位勢能級。

  聚焦“兩場一體”運營和國際航空通道建設,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紐、洲際航空中轉樞紐和航空貨運轉運中心;聚焦國際鐵路港和亞蓉歐通道能力建設,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域物流組織中心,構建“7+5”國際鐵路及鐵海聯運通道,完善泛歐泛亞節點網絡和四向拓展服務體系;聚焦口岸開放平臺和口岸營商環境建設,推動綜保區提質增效、開放口岸拓能升級、跨境貿易通關便利;聚焦供應鏈物流體系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構建以中西部為腹地、泛歐泛亞為目標市場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完善對接全球市場的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提供一體化集成化供應鏈物流服務。

  強化開放效能 以“大外事”構建對外開放新體系

  今年10月,智利獲批在成都設立總領事館,成為首個在蓉開設總領事館的拉美國家。12月,智利農副産品推廣活動在成都舉行。

  活動現場,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親手製作火焰三文魚壽司、蜜汁烤豬小裏脊等美食,為智利農副産品“帶貨”。施密特大使透露,“明年1月份,‌‌我們新的智利駐成都總領事即將到任,到時候總領館還會內設一個商務處,商務處的主要職能就是致力於推廣‌‌智利的優質農産品,同時加強與四川以及廣大內陸地區的合作。”

  智利在成都開設總領事館,正是成都不斷拓展“朋友圈”,吸引高端國際要素聚集的縮影。近年來,獲批在蓉設立領事機構的國家不斷增加,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總數達到104個。

  成大事者,當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在頂層設計上,成都秉持“大外事”理念,推動外事外資外經外貿外宣“五外”深度融合發展,以地方外事工作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這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日合作示範項目全面推進。成都先後赴上海、北京等日資企業聚集地開展專題推介活動,包括歐力士、住友商事等日資著名企業紛紛落戶成都。與此同時,成都還與日本經貿機構及地方政府駐華代表處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密集開展對日交流活動。

  成都深知,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對外交往中心城市作為全球資本、技術、市場等要素集聚和流通的節點與外部世界的連通性和協同性越來越高,對外國領事機構、重要國際組織、高端國際人才等資源要素的運籌集聚能力,已經成為其展示自身吸引力與輻射力的核心指標。

  為此,成都未來將主動對接國家層級外交事務資源:積極承辦申辦國際重要會議或活動,持續實施“國際資源引入計劃”;實施全球友城資源優選計劃,力爭與更多“重量級”城市結好,引入國際組織資源……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吸引更多的國家在蓉設立領事機構、商務代表機構等,國際友城“質”與“量”均大幅提升,不斷提升成都國際影響力。

  建設開放平臺 增強對外經濟發展新動力

  12月9日,由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指導,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務廳、長江經濟帶國家級經開區協調發展聯盟共同主辦的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活動在成都市龍泉驛區舉行。來自廈門國貿、遠洋集團、深業集團、西門子工業軟體等17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與中外知名企業的高管代表參加本次活動。

  西門子工業軟體大中華區副總裁王文華非常看好在蓉投資發展前景。他表示,多年前西門子在成都落地了一個數字化工廠,並因此引發了一波全球性燈塔工廠在成都的投産。如今中德智慧網聯工程中心及新能源汽車工程落戶龍泉,進一步覆蓋了智慧汽車從研發到量産的服務。

  加強政策引導,實施精準引進,優化外商服務……今年以來,成都外貿外資穩步回升。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引進外資重大項目49個,總投資124.8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增至301家,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620家,同比增長22.8%。中日(成都)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積極推進,先後舉辦9場推介活動,梳理重點示範項目78個,投資金額1073億元。

  展望“十四五”,成都將加快推動城市向“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轉變,構建以天府新區和東部新區為核心的開放極核,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別合作園區、臨空臨港經濟區等多個區域性開放平臺為支撐的“兩核+多平臺”城市群開放發展空間體系。同時,深化自貿區改革試驗,探索建立內陸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國別合作園區,深化“中國—歐洲中心”建設等。力爭到2025年,全市貨物及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速達8%以上,進出口總額達到1.5萬億元,利用外資實際到位超過770億元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超過20億美元,建設6個以上海外商務代表處,建成內陸經濟型開放高地。

  優化開放環境 提升對外營城新水準

  人文交流和會議展覽,是對外交往中心城市建設中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成都圍繞《關於優化提升國際化環境建設的實施方案》,主動優化營商環境,突出領館區和國際化社區建設,先後設立“外籍人士社區服務中心”26個,形成多部門參與、多層級聯動的涉外管理服務體系。結合營商環境建設,出臺實施出入境“十五條”新政,外籍人士出入境、停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程度進一步提升,連續兩年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目前,已經在區(市)縣全覆蓋設立外商投資諮詢服務點,定期舉辦市、區兩級外資企業座談會,累計協調解決問題約300個,激勵存量企業增資擴股。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市會展業總收入954.5億元,展會簽約投資項目524個。全市5個會展産業功能區共簽約重大産業項目56個,總投資1156.3億元。在中國會展城市競爭力指數排名中,成都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四、中西部第一。

  面向未來,成都將進一步堅持優化環境,提升對外推介新水準。

  改善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國際化社區建設,強化國際人文交流……力爭到2025年前,年度舉辦國際會展次數超過350場,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與國際化社區建設達到國內一流水準,建成22個對外交流中心,搭建全方位、多領域、高層次的對外交往和合作平臺。

  本報首席記者 鐘文 記者 白洋

  原標題:開放 成都發展的最大變數

編輯:馮巧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