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藏陶賞唐卡 外國友人解碼阿壩非遺文化獨特魅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3-10 15:26:32

觀藏陶賞唐卡 外國友人解碼阿壩非遺文化獨特魅力_fororder_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攝影 何剛

  國際在線四川報道(馮巧鳳):3月9日,參加“解碼幸福阿壩·外國友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脫貧攻堅采風行”活動的外國友人走進阿壩州壤塘縣,參觀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觀看藏陶製作,體驗藏香製作工藝,感受唐卡文化魅力。

外國友人參觀壤巴拉藏式陶藝傳習所 攝影 何剛

  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是一個以保護、傳承、弘揚、開發藏民族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為核心,以壤巴拉傳習所優秀的教師、畢業生學員為創業主體,以“新生態、新文化、新生代、新發展、新生活、新民生、新機制”為發展理念,具有文化特色産業導向、景觀旅遊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項目集合體。園區有效結合扶貧、就業、産業等,以原真文化為核心、文化原鄉為定位、文化小康為理念,採取文化創意産業園的形式,構建文化産業體系,形成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新型文化居遊目的地,非遺扶貧産業規模不斷壯大,就業帶動效應明顯增強,農牧群眾增收水準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明顯提升,扶智扶志效果逐漸顯現,精準扶貧顯著提升。

外國友人體驗藏陶製作 攝影 何剛

  壤巴拉藏陶已經有近兩千年的發展歷史,是藏文化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壤塘自古以來就有製作黑陶的歷史,其陶土取材于當地,採用青稞染色的特有方法製作出具有當地特色的黑陶,其顏色黑如漆,質地堅硬,耐摔耐用,樣式多變。在壤巴拉藏式陶藝傳習所,了解到藏陶製作包括拉坯、修坯、燒制等綜合技藝後,來自盧旺達的留學生愛瑪尼(Emmanuel)在現場體驗了拉坯,感受了藏陶製作的樂趣。愛瑪尼説:“這是我第一次體驗陶藝製作,雖然有點困難,但是非常有趣。”

  古法時輪藏香有著1000多年的製作歷史,需上百味藏草藥按配方調配。直到現在,製作者從原料的採摘、研磨、攪拌、成形到晾制、窖藏、包裝等都依然恪守古法。2008年,古法藏香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外國友人了解藏香製作工藝 攝影 何剛

  在覺囊時輪藏香傳習所,外國友人了解到,用於藏香製作的三百多味藏草藥都來自附近山坡和草原,原料的採摘嚴格按照藏藥原理和生態保護進行。藏香製作傳習所有200余名農牧民子女接受了古法藏香理論和製作技藝培訓,數十人熟練掌握了古法藏香製作技藝。目前,他們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傳習古法工藝的同時也實現了脫貧。

外國友人體驗礦物顏料研磨過程 攝影 何剛

  參觀過程中,來自秘魯的留學生蘭花(Sandra)被藏香製作工藝吸引,現場體驗了研磨、成形等工藝。蘭花表示:“製作藏香的原材料都是天然的,非常健康。我很欣慰這種傳統技藝能完整地保存下來。”

  愛瑪尼感慨道:“我覺得比較珍貴的是他們一直沿用這種傳統的手藝,沒有讓機器取代。傳習基地給了這些青年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讓他們能在學習民族的傳統技藝的同時,也能增加收入。”

外國友人觀看唐卡作品 攝影 何剛

  在壤巴拉非遺傳習創業園傳習中心,外國友人了解到,藏族唐卡(覺囊畫派)在雪域藏地活態傳承了1027年。藏族唐卡(覺囊畫派)因其造型準確生動,畫工精細絕美,線條勾勒精緻,色彩鮮艷,富於裝飾性,屬工筆重彩一類,表現了一種華麗、細膩風格,具有濃烈的感染力和震懾力,被譽為“潔凈精微的覺囊畫派”。

  來自阿根廷的留學生霍凱(Joaquín Estrader)被精美的唐卡吸引,仔細詢問唐卡的製作工藝,還拿出手機拍下圖案各異、製作精良的唐卡。參觀現場,霍凱被一幅特殊的唐卡《民族大團結》吸引,在詢問工作人員後得知,這是幾名青年畫師為了感恩政府的好政策而一起完成的作品。

  霍凱表示:“這次參觀活動讓我看到了唐卡製作的不同步驟。在傳習所,有人在起草圖案,有人在畫一些細節的地方,有人在上色。這種製作工藝很好,因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很精細。這也是在保護藏族文化、藏族工藝。”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