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鄉村旅遊“富礦”
來源:四川日報  |  2021-04-08 09:54:54

打撈民間文化 激活鄉村旅遊

321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鄉村旅遊“富礦”

(轉載)321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鄉村旅遊“富礦”

  當民間藝術遇上文化創意,當傳統建築遇上現代風格,當鄉村風光遇上産業融合,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4月6日至7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工作推進現場會在崇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旅主管部門代表、業內人士齊聚這片川西林盤,品竹、賞竹、吃竹、用竹,從道明竹藝村説開去,共話民間藝術賦能鄉村文旅産業發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郭靜雯邊鈺文/圖

  一根竹編帶火鄉村旅遊

  竹藝村成全國文旅融合“樣板”

  清明節剛過,遊客的熱度還未完全褪去。走進竹藝村,三三兩兩的人們漫步在石子路上,體驗城市人久違的田園生活。造型各異但風格統一的川西民居農家小屋樸素而雅致,竹編博物館、竹裏酒店內,不少遊客在這裡拍照“打卡”。

  竹藝村其實並不是一個行政村,而是由道明鎮多個具有竹生態文化資源的行政村部分地域組合而成。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依竹而居,削竹為器,處處都是“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戶戶編花篼”的景象。

  王紅梅是土生土長的道明人。幾代人留傳下來的竹編手藝到了她手裏更加爐火純青,她編的竹簾、竹蓆誰見了都説好。可就在幾年前,這些手藝除了做點生活用品,卻一點兒派不上用場。

  “以前的竹編製品以實用為主,已經不太適合時下的生活和審美。”崇州市文旅局分析,“只有把創意和審美注入傳統竹編工藝,才能有市場,有出路。”

  近年來,竹藝村將本地特色竹編産業和文化創意有效聯結,爭取中央美術學院教學實踐基地落戶,並利用其資源優勢培養本地竹編人才,發展竹文化産業創意經濟。一方面,不斷研發、生産出300多種富有創造性的手工藝作品,推動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另一方面,將傳統竹編工藝與現代建築有機融合,打造竹裏、丁知竹、竹編博物館等“竹文化”展示空間。

  如今,走進竹藝村的竹編博物館,各式各樣精美的竹編創意品讓人目不暇接。與瓷器結合製作的茶具、與知名品牌聯合打造的竹編時尚手包、竹材製作的造型獨特的家居裝飾……每一樣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又創意十足,價格從幾十元到數千元不等。原本無人問津的竹編製品在創意的包裝下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旅遊文創産品。

  再加上“網紅”中式建築“竹裏”、依託民房改建出的三徑書院、遵生小院等多形態的新中式風格建築群,這幅“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錦繡畫卷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2019年,竹藝村遊客接待量達到112.4萬人次,總收入15.41億元,蜚聲全國,成為省內外鄉村文旅融合的樣板。

  321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他們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富礦”

  不止竹藝村。近年來,四川非常重視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傳承在推進文旅高品質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持續開展以“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成果展示為主題的“四川省鄉村藝術節”,激發了地方開展“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建設熱情,一系列“沉睡”的民間文化藝術已重新煥發活力,帶動鄉村旅遊迅速發展。

  在巴中市平昌縣,圍繞傳統舞蹈翻山鉸子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當地投入資金2000萬元,在翻山鉸子發源地西興鎮皇家山建成翻山鉸子文化園,與皇家山一起成功申報為國家4A級景區。

  在川西茂縣,以羌族傳統節日瓦爾俄足為活動載體,緊密與當地旅遊業相結合,文化旅遊業迅速發展。2019年茂縣年接待外地遊客達302.38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2億元。

  在德陽綿竹,年畫産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2019年當地綿竹年畫産值已達到5000萬元,涌現出以四匯齋、三彩畫坊、陶版年畫、軒轅年畫等為代表的文創企業40余家。

  此外,四川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省鄉村藝術節,每年舉辦的“百舟競渡迎端午”“萬人賞月送中秋”“千龍千獅鬧新春”等重大群眾文化活動,更是為“嗩吶之鄉”丹棱、閬中、會理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吸引了大批遊客。

  據四川省文旅廳統計數據,2011年以來,全省已累計創建57個國家級、264個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富礦。省文旅廳介紹,這些“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分佈于140個縣(市、區)、171個鄉鎮(街道),多集中在民族地區、高原地區、革命老區,乘著“文化+旅遊”的發展東風,“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塊響噹噹的牌子轉化為群眾口袋裏亮閃閃的“票子”。全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還有5個鄉鎮成功創建成為“全省文化旅遊特色小鎮”,8個縣(市、區)創建成為天府旅遊名縣,成為全省文旅産業發展的標杆。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