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那束光——記四川省扶貧開發局派駐幹部張欽城
2020-10-16 13:49: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胡曉萌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欽城是涼山州昭覺縣的一名扶貧幹部。多年來,他一直投身在脫貧攻堅最前線,帶領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心底的那束光——記四川省扶貧開發局派駐幹部張欽城_fororder_未標題-1

張欽城在草莓園區查看草莓的生長情況

  從“心”出發

  張欽城2003年冬季入伍,在東莞市虎門鎮當兵,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服役2年。新兵訓練夠苦,可當領導問他願不願當班長,他不假思索地點頭。“班長”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奉獻,也意味著更大的鍛鍊和成長。“鍛鍊和成長”是他當兵的心志。而作為班長的培養對象,之後的集訓竟長達8個月。虎門這地方“長夏無冬、光照充足”,火辣辣的日頭下,真是個戶外訓練的好地方。

  張欽城三十齣頭,中等偏高身材,身體健實得像株柏樹,膚色白皙,面孔俊秀。這個家境十分優渥的青年,卻是經歷過艱苦訓練、能吃大苦的人。

  2006年,張欽城從部隊回地方後,進入了四川省級扶貧部門工作。2017年10月,他主動向單位(四川省扶貧開發局)請纓,投身脫貧攻堅一線。他先後被派往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呷租卡哈村、灑拉地坡鄉爾打火村參加駐村幫扶工作,其中在爾打火村呆的時間最長,且任第一書記,至今兩年有餘。

  張欽城又一次按照自己的心志出發,定位自己的人生軌跡。

  2018年,剛到爾打火村任第一書記不到一個月,張欽城清楚地記得那年7月14日,當地突發歷年罕見的洪水。此前,因家裏孩子得了肺炎,久治不好,他本請了一個星期的探親假,打算回家看看孩子。此時,他毅然決定留下,與村“兩委”一起奮戰,組織村民緊急投入抗洪救災,轉移人員物資,築強堤壩,挖渠泄洪。他兩天兩夜未曾合眼,戰鬥在防洪搶險一線,與村裏幹部們一道,保護了群眾的生命,拯救了大批牲畜和物資,挽救了40萬元個人和集體財産損失。

  張欽城在工作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在這次抗洪搶險時,他觀察發現,洪水溢出堤壩,主要是由於村裏兩處木橋橋面修得過低,擋住了上游大水衝下來的枯木雜物,形成河流堵塞、水位抬高所致。

  於是他積極聯繫昭覺縣扶貧開發局,為村裏爭取到重建橋梁的資金。他帶著村幹部們和專業人員一道,認真規劃橋梁建設,組織工程實施,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僅花了7萬餘元,便修建了兩座高大結實的鋼筋水泥橋,且經歷了2019年和2020年暴雨洪水的考驗,有力保障了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用“心”付出

  省扶貧開發局是爾打火村的幫扶單位,2018年底,單位以購代捐訂購了一批村裏的農産品,土豆、蕎麥麵、苦蕎茶、牛羊肉、草莓等,近10個品種,工作自然落到了本就在該村挂職的張欽城頭上。

  這事挺急,要一週之內完成。張欽城第一次接觸這事,村裏也沒有一次性向外地賣出過這麼多品種的農産品的經驗,一切都要靠他自己。部隊練就的優良素質還在,他頭腦清晰,行事果斷,立馬組織人員,按照訂購清單,收購、分揀、稱秤、買真空袋、包裝盒……他下意識地想道,這是為自己幫扶的貧困村盡力,是為自己單位扶貧工作出力,而最終是為貧困群眾效力,這一單下來,就能讓村裏老百姓直接增收7萬餘元。他不覺渾身是勁兒,對這項臨時的緊急工作投入極大的熱忱。他連續奮戰6天6夜,終於將物資配齊,包裝好,一切準備就緒。

  他聯繫好司機,2018年12月28日一大早,便興衝衝地向成都進發。此時車窗外漫天飛雪,他輕鬆的外表下,卻時時懸著一顆心,眼睛緊盯著前方路面。大涼山,這樣的冰天雪地,開車可不能掉以輕心。

  村裏每每有這樣大宗物資進出時,他都要親自去押運貨物。

  12月28日16時,張欽城順利到達成都,可白天大貨車限行,只能晚上10點以後進城,無奈在郊區等了足足6個鐘頭,到晚上22時才敢往城裏開。那晚23時,到達單位後,張欽城便開始卸貨,照單清點,幹完這一切已是次日淩晨兩三點鐘。

  他第一次感覺自己那麼累,又第一次心裏有種莫名的歡愉,這也是他第一次如此扎紮實實地在勞動中迎接新年。

  他除了對接本單位以購代捐,還主動聯繫其他機關單位,推進消費扶貧深入開展,一年多,此項收益近20萬元。

  扶貧之事無關乎大小,而在乎持續點滴的付出,在乎心底能找到那束光源,並用“心”去點亮它,這光,能帶給自己和他人溫暖與快樂。

  以“心”相交

  爾打火村位於昭覺縣西南,距縣城37.5公里,平均海拔2620米,冬長夏短,晝夜溫差大,山多地少,屬典型二半山區。2013年全村489戶189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3戶,貧困人口366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9.3 %。雖然該村于2016年底實現了貧困村退出,全部貧困人口脫貧,但這裡地處深度貧困地區,落後的生産生活面貌才剛剛發生改變,鞏固脫貧成效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仍需不斷付出艱苦的努力。

  村裏500來戶人家,分散在方圓20多平方公里的山尖溝地。剛到爾打火村的頭一個月,張欽城每日的工作便是在村幹部或村長的陪伴下,走訪各家各戶,尤其是村中貧困戶和特殊困難家庭,每天天亮啟程,深夜才回到住地。

  不久,皮膚白皙的張欽城也變得本地人似的,黑亮黑亮的,地道的成都話也開始走了調,不自覺地夾雜起彝族腔來,這讓老百姓聽了既覺得好笑,卻更覺親切。

  漸漸地,村裏人熟悉了張欽城,大事小事解決不了的,也都主動來找他,幫著謀劃謀劃,想想辦法。彝族同胞很重感情,經歷過一些事後,更是將他當成過命的親人。

  一天,村民洛古日且正在犁地,犁鏵意外翻碎了一塊埋藏在土裏的玻璃,尖銳的玻璃碎片飛濺起來,插入日且的眼球,頓時疼痛難忍,鮮血直流。一旁勞作的父親看見,著急地扶起兒子,疾步趕到鄉衛生院,可衛生院哪有法子,催他們趕快到大醫院去。父子倆又先後到了縣、州醫院,可都説無法醫治。在這絕望的時刻,他們想起給村支書打電話求救,村支書自知無力解決,趕緊聯繫到張欽城。

  張欽城一聽這情況,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即速開車趕來。一路上,他一邊詢問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看有沒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熟人,同時他也聯繫了自己單位省扶貧開發局的領導和同事們幫忙。張欽城心裏想,傷到眼睛這麼嚴重的事,無論如何,一定要找最好的醫院治療。

  接到洛古父子後,他們沒有絲毫耽誤,直接開往成都。

  路行至一半,好消息來了,日且當天就可以住進華西醫院眼科了。張欽城太高興了,日且的眼睛有救了。

  後來他知道,這事是自己單位領導幫了大忙,還有華西醫院領導,他們聽説是涼山州的貧困群眾遇到了急症,立馬就開出了綠色通道。日且手術後,省扶貧開發局了解這事的領導和同事們也去看望了他,並自掏腰包,送去了幾千元的慰問金。

  日切手術很成功,張欽城可算松了口氣,那片碎玻璃扎得太深,差點傷及大腦,如果救治不及時,可能性命都有危險。

  一個星期後,日且便出了院,目前他的眼睛已完全康復。現在,洛古家的人一見到張欽城,就像見到親人般,日且更是哥哥長哥哥短地,叫得很親熱。

  為使村裏群眾加快融入現代文明,張欽城從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開始,示範衛生習慣的養成;宣傳禁毒防艾知識,深入解析毒品艾滋病危害及防範;宣講控超保學的意義,提高村民計劃生育和接受教育的意識;宣揚移風易俗思想,提升鄉親們思想道德面貌;著力開展感恩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跟黨走”的自覺意識。

  同時,他還利用農民夜校為村民們系統地反復地講解這些知識,內容生動豐富,其中還包括疾病防治控制、致富知識技能、“互聯網+”綜合信息平臺運用,以及防火、防震、防汛知識等,注重從各方面全方位宣傳教育,幫助村民們儘快實現社會文明的時代跨越。

  用心底的光,去溫暖這片土地

  脫貧致富,就是要讓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怎麼增收?張欽城記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説過:“增收必須要有‘一條龍’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就業是龍頭,産業是龍胸,公益崗位是龍腹,社會保障是龍尾,四個部位都要舞起來,才能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而其中就業是第一位的。”

  只有讓貧困群眾就業,實現穩定增收,才能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如何把就業和産業關鍵部位舞起來,幫助貧困群眾致富?張欽城借鑒了外地脫貧經驗,考察了當地生産種植條件和周邊市場,他萌生了種植草莓的想法。

  當他得知縣上也正有意引進草莓種植時,他欣喜地找到縣農業農村局,爭取到他們的支持,協調了70多家農戶320畝土地種植草莓,每畝土地每年流轉費500元,並吸納了120多個村民到園區務工,每人務工費1年1.5萬餘元,促進村民穩定增收200余萬元。

心底的那束光——記四川省扶貧開發局派駐幹部張欽城_fororder_未標題-2

張欽城種植的草莓

  他與村幹部們再接再厲,多渠道爭取支持、發展産業。在昭覺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引進了生態循環農業産業園,配合縣上建設800畝蔬菜基地;在省扶貧開發局和省保密局等單位支持下,幫助村上發展西門塔爾牛養殖;在省委農工委的支持下,村上修建了綜合服務站及4間凍庫(在滿足自身存放需求後,多餘的空間用來出租增收)。

  2019年,爾打火村收入達1498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17萬元,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預計2020年底將接近1萬元。

  張欽城與村幹部和群眾們一道,共同團結奮鬥,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建設、地質災害搬遷,以及控輟保學、禁毒防艾、計劃生育、移風易俗等方面,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昭覺的1000多個日夜,他翻越了千山萬壑,由心出發,一路走來就不想停下腳步。

  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擁有古老的民族智慧,對異鄉的張欽城來説,充滿了獨特的異域魅力。他想著,等到攻堅戰勝利了,有時間了,要好好學習研究一番這裡的歷史文化。他仰起頭,瞇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太陽映照著他的瞳孔,閃閃地,直達心底。他心底的那束光也瞬間亮了,前行的路仿佛也更清晰了,他要儘自己的力量,散發全部的光,來溫暖腳下的這片土地,這裡,有無數個“他”正為此而奮戰,這裡,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幸福而美麗的變化。(文 羅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