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時間 一邊學習一邊考試 大運場館將首次“迎檢”
2020-11-30 10:02:08來源:成都日報編輯:馮巧鳳責編:胡曉萌

3個月時間 一邊學習一邊考試 大運場館將首次“迎檢”

  西南交大犀浦校區體育館

  今年9月,成都收到國際大體聯“考卷”——製作示範性場館運行計劃;

  3個月後,國際大體聯、中國大體協等相關負責人將來到成都,聽取成都示範性場館彙報,大運場館將首次“迎檢”。

  運動員熱身場地在哪?運動員受傷該如何處理?嘉賓、觀眾如何有序進出場?發生緊急情況,逃生路線如何設計?飲水怎麼保障?

  諸多問題,都需要成都針對每個場館給出最佳答案。

  一場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往往需要經過數年的準備和籌備階段。在這個進程中,啟動場館化工作是一件大事,它標誌著籌辦工作向賽時工作轉移。作為賽事的主陣地,場館承接了一場賽事95%以上的工作。

  “場館化”工作,是指做好場館運行工作,從人財物、空間資源、各部門運行方案等方面,在場館層面進行一系列的整合規範工作。它的意義在於,從賽時工作出發,讓場館進行整體協調,所有的節點、要害點都以舉辦賽事為中心而被統籌。

  與以往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相比,成都籌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時間非常緊張,一直以“起步即是衝刺、開工即是決戰”的姿態加快推進。場館化工作,也與場館建設一起穩步推進。今年9月,成都收到國際大體聯“考卷”——製作示範性場館運行計劃;3個月後,國際大體聯、中國大體協等相關負責人將來到成都,聽取成都示範性場館彙報,大運場館將首次“迎檢”。

  運動員熱身場地在哪?運動員受傷該如何處理?嘉賓、觀眾如何有序進出場?發生緊急情況,逃生路線如何設計?飲水怎麼保障?諸多問題,都需要成都針對每個場館給出最佳答案。上周,記者在成都大運會執委會競賽和場館運行部場館運行處看到,首個示範場館運行計劃——《成都大運會西南交大排球示範場館運行計劃(初稿)》已經成形,其中僅各工作組賽時工作任務內容細則就涉及了223項子任務。而在示範性場館彙報之外,明年4-6月還將集中進行測試賽,檢驗場館運行水準。測試賽之前,49個新建、改造場館都要交出這樣一份《場館運行計劃》。

  向外看,由於每個城市、每個場館都有自身特點與特殊性,場館運行計劃並不能完全將其他城市的經驗“照搬”;向內看,大運會是成都乃至中國西部地區成功申辦的首個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成都也面臨第一次接觸新標準的挑戰。這樣的形勢下,留給成都的時間又異常緊張。3個月時間,一邊學習一邊考試,大運場館將首次“迎檢”。在大運會首個示範場館運行計劃出爐背後,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

  【緊張】

  一天時間幾乎跑遍分佈全市的競賽場館

  為舉辦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成都將建設國際一流的競賽場館,但是只有通過場館運行才能使場館充分發揮功能,真正服務於大運會。25日,開完工作協調會才出會議室的成都大運會執委會競賽與場館運行部場館運行處處長何剛沒有休息,便和記者徑直走向了約定好採訪的辦公室。

  “做好競賽場館運行工作,需要從人財物、空間資源、各部門運行方案等方面著手,在場館層面進行一系列的整合規範工作,這就是‘場館化’工作。”在何剛眼中,“場館化是一件大事,標誌著籌辦工作向賽時工作轉移。”

  事實上,賽事籌辦因時間短,給場館化運行工作增添了一定難度;按大運會場館化運作模式運行,競賽組織也面臨方方面面的磨合。“‘場館化’運行工作,不僅為各賽區提供場館運行經驗,同時也將作為場館服務競賽項目,對其他各賽區場館具有示範性作用。”何剛在採訪中表示,為選擇“場館化”示範項目,場館運行處同事分了三組更是在一天之內幾乎跑遍分佈在全市各個方向的競賽場館。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何剛在交流中坦言,“在工作重心從職能部門逐步轉向以場館為主的過程中,意味著要讓各類資源匯聚到場館、各方人員整合到場館,各級指揮落實到場館,各項成就展示到場館,這其中協調並不是件簡單輕鬆的工作。”

  同事們在一邊討論場館化的相關術語很“熱鬧”,桌上很厚的兩本書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顯然,何剛很快觀察到了記者的眼神,便拿起書介紹道,“這也是馬上要談到的場館運行設計規劃和場館運行計劃,這是根據大運會排球賽時運行的需要而編制的,後期所有的場館都必須要有這樣的兩本‘指導書’。”翻閱可以發現,場館運行計劃編制包括7個單元,涉及競賽信息和場館信息、賽時運行政策與程式以及資源計劃等方面,足足有200多頁。“而準備這些,僅僅只有約莫一個半月時間。”

  【高效】

  與場館建設一起推進為賽時服務做好充分準備

  場館化是指“條塊轉換”過程,即從初期以職能部門為主體開展工作,到隨後各類人、財、物等資源配置到場館這一最終落腳點的過程。“場館化運行將充分演練場館運行計劃和工作,同時加強各個團隊的合作與交流,為競賽服務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在何剛看來,這對成都而言,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但並不是完全沒基礎可言。

  “各個場館要根據自身的差異制定計劃,以確保大運會的順利進行。”何剛告訴記者,這就意味著要在前期計劃中盡可能考慮到出現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案。“所以説,各競賽場館就要提前了解場館內運動員對於各方面的需求,從而制定合適的計劃,以此來確保大運會有序進行。”

  編制場館運行設計規劃和場館運行計劃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以《第31屆成都大運會西南交大排球示範場館運行計劃》為例,何剛解釋,通過運行計劃的編制,意在梳理排球場館中心賽時的各項工作,優化項目運行流程,規範工作運行過程,提煉工作方法,形成賽事籌備工具包。“每一座競賽場館都是特別的,因此在編制運行計劃時也並不能照搬套用大體聯的資料。不僅如此,計劃中的術語也是熟悉和學習的過程。”

  大運會這樣的國際大型綜合賽事在成都舉辦,競賽組織沒有太多現成經驗可借鑒,場館處專門組織了眾多或“操刀”、或參與過國際大型賽事的專家學者進行前期籌備攻關。何剛表示,國際賽事要求標準都更高,在調研學習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大型競賽場館後,結合大體聯對於大運會場館化運作的要求,成都對賽場場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準。“如安保紅線設定、客戶群流線與服務是怎樣、各工作組賽時工作任務安排等,僅僅是西南交大排球示範場館的運行計劃就包括7個大的部分。”

  示範場館怎麼建?需要注意什麼?何剛認為,示範場館建設就是定“規矩”,把每個類別的工作落細落實,形成可推廣、可複製、可操作的文本,便於各場館參考借鑒。“場館工作瑣碎、繁雜而細小,要明確任務、理清需求、評估風險、做好預案,形成規範化制度,做到及時響應、快速落實。”何剛舉例,比如賽時餐飲服務,物資需求、人員需求、供餐時間等所有細節問題都落實到文本中,還有志願者管理,不同崗位的職責是什麼、服務時間時長等,也要逐一明確,文本要為大運會順利有序召開提供基本遵循。

  【成就】

  助力成都開啟世界賽事名城新征程

  打造示範場館在大運會歷史上是規定動作,但由於每個城市、每個場館都有自身特點與特殊性,場館運行計劃並不能將其他城市的經驗完全“照搬”。“這讓我們一直處於‘一邊學習一邊考試’的狀態。”何剛坦言。

  從今年9月16日收到作示範性場館彙報的“考卷”,到10月底製作出《成都大運會西南交大排球示範場館運行計劃(初稿)》,再到如今又要將這份運行計劃翻譯出來,迎接國際大體聯的測試,何剛透露,自己和同事們每天都在不停地學習。不過,雖然自己和同事都是第一次接觸國際大體聯關於場館運行的標準,但有來自國際大體聯、中國大體協及其他在眾多賽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專家們點撥,首份場館運行計劃最終還是高品質地完成了。

  縱觀全世界,場館運行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經驗,然而對成都來講,還處於從“0”到“1”的過程。對此,何剛認為,“努力之外更有意義”。“大運會是成都乃至中國西部地區成功申辦的首個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我們在籌辦大運會過程中積累的一切經驗,將為未來成都舉辦更多國際性體育賽事奠定堅實的基礎。”他仍然以場館運行為例説道,“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體育賽事就是提供一塊場地,打場比賽就結束了。但是,場館運行讓我們建立起場館化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了與各單位各部門的對接,特別是在重點抓好場館運行團隊組建、穩定團隊構成、編制場館運行通用導則、強化工作人員培訓等方面有了充分的實踐經驗。”

  “我們對場館運行有了認識與積累,未來無論何種體育賽事落地成都,大家都能夠因地制宜、合理變通地做好場館運行工作。”何剛表示。在明年的大運會之外,2022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2023年亞洲盃足球賽和2025年世界運動會已經落地成都,近日的《成都市世界賽事名城“十四五”發展規劃 (徵求意見稿)》中也提出:“積極探索申辦2030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203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的可行性。”何剛期待著,成都能夠以大運會為開端,開啟世界賽事名城新征程。

  首席觀察——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本報首席觀察員楊繼瑞:

  場館運行要突出人文關懷

  “場館運行”組織管理模式,是經過多項國際重大賽事賽場所檢驗的國際經典組織管理方式。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本報首席觀察員楊繼瑞看來,該組織管理模式所提出的“以競賽為核心、以場館為基礎、以屬地為保障”的體制機制是行之有效的。

  他告訴記者,在執委會人力資源的配置上,有助於發揮舉辦地各級政府對賽事順利進行保障優勢,這對於集中力量辦好賽事而言,恰好是我們的制度優勢所長。同時,大運會“場館運行”的組織管理模式,聚焦“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可以匯聚更廣泛的市場力量,使大運會的舉辦充滿著賽事拉動的盎然生機和賽事連結的市場活力。與其他大型綜合性賽事組織運行模式相比,場館運行組織管理模式更體現了運行規範、標準統一、工作計劃性強、分工細緻、責任明確等特點。運用此模式,可以在賽事的組織管理中細化工作,統籌管理各個競賽項目,使各個項目賽事的運行等相關工作更加規範、標準統一。他認為,大運會“場館運行”的組織管理模式,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能量,讓線上線下有機互動,形成體現世界水準、中國特色、成都特點的智慧大運會。

  四點建議

  讓“場館運行”組織管理模式高效運轉

  大運會是中國西部地區成功申辦的首個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他對大運會的“場館運行”組織管理模式提出了四個方面建議——

  一、突出大運會的人文關懷、節儉實用和平安運行。

  以人為本,多元化場館及賽事安排做到分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利用場館及週邊現有硬體設施條件,整合臨時設施的需求,提高場館及設施的使用效率;全方位保證比賽安全進行,滿足公安、消防、醫療、衛生各部門的要求。

  二、注重大運會場館賽時與賽後可持續利用的有機結合。

  場館佈局規劃要與成都城市發展三步走的藍圖相契合,場館佈局考慮到城市未來發展方向,著力以大運會引爆城市有機更新,完善公園城市的運動設施,使公園城市成為大運動場;在採取場館規劃佈局時,還要與城市交通規劃、體育設施和體育消費場景組團式佈局相結合,優化體育設施、交通流量、消費流量的有機嵌套式配置。

  三、賽事期間。

  大運會執委會要有組織地讓在蓉高校圍繞成都開放、成都賽事營城、成都對接RCEP規則等,舉辦系列論壇,向世界大學生展示一個開放包容智慧的成都形象,促進在蓉高校和大學生與世界對話交流;組織世界各地大學生運動員在世界上最長綠道上開展漫遊體驗活動;鼓勵在蓉有關機構舉辦成都文化、美食、文創、旅遊景點、民宿、成都特産等方面的品鑒會,讓世界了解“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的魅力所在。

  四、場館運行期間注重疫情防護和各種突發事件管控。

  針對所有賽事場館,成都要構建完善的防疫信息發佈管理,形成智慧化的可溯源、可追蹤、可管控和可熔斷的體制機制及預案。重點要發揮機器人、智慧化設備監控,通過一系列的設備防護措施及線上線下協同管控,“技防”和“人防”相結合,切實保障大運會順利平安舉行。

  以大運會為媒

  夯實賽事營城的底層基石

  楊繼瑞進而談道,成功舉辦大運會將對成都從“世界賽事名城”到“世界體育名城”再到“世界生活名城”的歷史性躍遷具有重要意義。“要以2021年大運會為媒,夯實賽事營城的底層基石。”

  他告訴記者,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要以賽謀城,要帶動城市國際影響新飛躍,讓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學生們了解成都在疫情後的異常現代和美麗,像成都人一樣的生活是世界級的“新時尚”,不想走,回去後還要來,帶家人和朋友來,讓大運會成為吸引世界英才匯聚成都的盛會;以賽促建,打造滿足賽事名城建設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體育場館和設施。以大運會的溢出效應和地標性場館的聚氣效應,成為成都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引爆點。

  建設世界體育名城,他認為,從産業的角度出發,要以2021年大運會這一大體育賽事謀産業,助推成都體育産業提檔升級。以本土良好的體育産業鏈促進賽事消費鏈、城市投資鏈和産業發展鏈的全方位融合,為爭創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創造有利條件。要借大運會之勢,讓體育産業成為成都發展新增長極、創建城市生活新場景。從惠民的角度出發,則要深入落實體育惠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營造積極健康的生活氛圍,使公園城市成為一個高品質的大運動公園和美好生活宜居地,讓成都在熊熊燃燒的卡路裏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靚起來;成都更美麗,成都更出彩。

  建設世界生活名城,則要以大運會這一大體育賽事打造國際賽場的城市名片,為營造全民健身生活場景提供機遇。借助互聯網等傳播工具,提升成都在全球的曝光度,讓大型體育賽事在城市舉辦過程中與天府文化相融合,將體育賽事平臺作為成都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等進行傳播與宣傳的絕好平臺,在世界舞臺上塑造成都品牌文化;以網紅方式演繹講好“成都故事”,以“人工智能消費場景+體育賽事”凸顯成都新經濟、新體育的爆發和裂變效應,彰顯成都厚積千年的人文底蘊和優雅時尚的現代韻味,提升成都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記者 李艷玲 孟浩 攝影 馬丁)

  原標題:3個月時間 一邊學習一邊考試 大運場館將首次“迎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