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説涼山|涼山彝家火把節盛大“朵樂荷”掀高潮
2021-08-05 10:16:39來源:四川日報編輯:鄧超責編:胡曉萌

  火把節是涼山彝族眾多傳統習俗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世代相傳的民族盛大節日,歷時三天三夜。

  火把節在涼山彝族的彝語中稱為“都者”。“都”是“火”的意思,“者”引申為“節日”之意。

  千百年來,涼山彝族聚居地區都有火把節,主要分佈在“所地”“阿都”地區的布拖、普格、金陽、昭覺、寧南、會理、會東、德昌、西昌等地的彝族村寨。其中,布拖縣的拖覺區、衣某區、西溪河區和普格縣的小興場區、西洛區、洛烏溝區、螺髻山鎮等地彝族村寨的彝族火把節傳承最為完整。

  涼山彝族火把節可分節前準備和節日兩個過程。節前準備是為迎接火把節到來所進行的各種民間籌備活動,而節日則為連續的三天活動過程。火把節第一天主要是殺牲祭祖,各家團聚進餐,傍晚後打火把遊照田間;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熱鬧而隆重,當日一大早,村村寨寨男女老幼穿上節日盛裝,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會聚到火把節集會地,參與或觀看摔跤、賽馬、鬥牛、鬥羊、鬥雞等民間體育競技活動,同時,彈口弦、彈月琴、吹馬布、吹葫蘆笙、吹豎笛、唱山歌情歌,其中的“朵樂荷”是涼山彝族火把節中由女子集體表演的歌舞形式,傳説“朵樂荷”最早出現在狩獵時代,男人們打獵歸來,圍起火堆,婦女們跳舞相悅,如今的火把節中,浩大的“朵樂荷”歌舞場面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姑娘們手撐黃傘,相牽圍場走圈;第三天,彝語稱“都沙”,意為“送火種”或“送節”,主要活動是焚燒雞翅毛、股骨,祝家人平安吉祥。(記者 何勤華 整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