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長寧:回收再利用 廢棄秸稈成了“香餑餑”
2021-08-06 17:36:1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唐浩博責編:胡曉萌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曾經,玉米、高粱、稻穀等農作物的秸稈多用於柴火做飯,亦或是就地焚燒,對空氣品質和環境衛生産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近年來,宜賓市長寧縣積極探索秸稈回收再利用,減少污染,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8月3日,在長寧縣井江鎮高硐村2組公路邊,66歲的村民黃坤侖將放倒的玉米秸稈裝上三輪車,準備拉往回收企業。

  “如今,秸稈有用處了,空氣也清新了,還能産生效益,真是一舉多得。”黃坤侖説,“以前將秸稈曬乾後拿來燒火做飯。後來路通了,有了電和天然氣後,秸稈就漸漸沒人要了,基本都在地裏燒了。近年來,村裏通過大喇叭廣播秸稈不能燒了,還通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農民夜校等形式,幫助我們算好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本賬、增收賬和生態賬,探索實施將秸稈變廢為寶的‘環保經濟’等。”

  過磅除皮、算賬領錢......黃坤侖和其他農戶一樣,將秸稈運到長寧縣牧源家庭牧場,現場就獲得了收益。

  “我們將本地的玉米秸稈、稻草秸稈和酒糟混合成飼料,喂肉牛,牛肯吃,對肉質的改良效果也好。”四川省“優秀職業農民”、長寧縣牧源家庭牧場相關負責人鄭宇表示,“目前,農場存欄肉牛200余頭,預計年底可以全部出欄,按目前的行情銷售額達520萬元,純利潤80萬元左右。”

  據了解,牧源家庭牧場已收購玉米秸稈三百餘噸,預計2021年能夠收到五百噸左右。這樣既解決了老百姓的秸稈處理問題,也解決了農場喂料問題。

  這只是該鎮秸稈綜合利用的一個縮影。為有效解決秸稈亂堆亂放問題,防止秸稈露天焚燒,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長寧縣井江鎮實施秸稈禁燒網格化管理,積極構建“組有堆放點,村有收貯站,鎮有收貯中心”的收儲體系,實現鎮內全域集中處理、有效解決秸稈亂堆亂放和肆意焚燒問題。同時,該鎮動員農戶與養殖場合作,採取青貯、黃貯等方式,飼料化處理秸稈,以水稻、玉米秸稈作為竹蓀等食用菌生長覆料。食用菌長成採摘後,秸稈就地腐化作為有機肥直接還田,形成“秸稈-食用菌-有機肥”的生態循環利用。

  “我們改變思路由‘禁轉疏’,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井江鎮黨委書記龔純傑表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井江鎮著眼“把實事辦實、將好事做好”,紮實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不斷深化基層治理,建設幸福、和諧、美麗的新井江。

  長寧縣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長寧縣將加大對井江鎮等地秸稈綜合利用成效的宣傳,堅持“疏堵結合”原則,進一步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政策、科技支撐等體系建設力度,以農作物秸稈就地覆蓋還田肥料化、家庭炊事能源化、餵養牲畜飼料化利用為主,種植食用菌基料化、編制工藝原料化利用為輔,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長寧打造國際竹生態文旅康養目的地、建設全國竹産業三産融合發展特色縣貢獻農業力量。(文  宋成均 李鵬春 周奕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