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涪城:加快建設“四個強區”引領高品質發展
2021-10-12 15:47:14來源:四川新聞網編輯:唐浩博責編:胡曉萌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海燕 記者 楊宗友)金秋時節,收穫滿倉。剛剛勝利閉幕的“中國共産黨綿陽市涪城區第七次代表大會”,科學擘畫了涪城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點燃了涪城幹部群眾同心築夢的澎湃激情。

(轉載)綿陽涪城:加快建設“四個強區”引領高品質發展

  作為綿陽市主城區、科技城核心區,自去年以來,涪城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思維,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以加快建設科教、全域、産業、開放“四個強區”為主攻方向,致力把涪城建設成為中國科技城創新驅動示範區、西部內陸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奮力譜寫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的涪城新篇章。

  創新引領 全面建成“科教強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涪城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讓“創新無處不在、科技觸手可及”。

(轉載)綿陽涪城:加快建設“四個強區”引領高品質發展

  建強創新載體。涪城將堅持把科技城新區涪城片區作為科技創新主戰場,緊扣“創新新引擎、産業新高地、城市新空間”目標定位,打好科技創新、産業發展、改革開放、城市建設攻堅戰,推動科技智谷、環西科大兩大組團整體成勢,成為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統籌推進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擴容公共服務配套,加快推動城市開發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新區承載能力。

  做優創新平臺。服務戰略科技平臺,主動融入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積極參與西部科學城建設,全力服務保障氣動中心等建設發展。壯大産業創新平臺,加快打造一批科技研發平臺、創新孵化平臺,構建完善“眾創空間+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五位一體”創新體系。做大做強特色科技園區,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流動、集聚轉化。

  培育創新主體。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組建龍頭企業牽頭、院所高校支撐、各類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實施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培育科技型領軍企業和創新型頭部企業。大力推進“招院引所”,積極吸引國內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等遷入或在涪設立研發平臺和創新載體。深化與工科類高校合作,打通“科技研發—工程化—産業化”的創新鏈條,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營造創新生態。加強區域間、産業間協同創新,鼓勵開展跨區域創新創業活動。深化“1+X”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科技園區建設運營模式,為創新主體提供全方位服務。加速實施5G基站、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項目。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健全創新盡職免責容錯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

  匯聚創新人才。推動科教融合、産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建立完善系統完備的人才支持政策體系,用好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和柔性引才平臺,吸引更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來涪發展,鼓勵在綿大學生留涪工作。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努力把涪城建設成為各類創新人才匯聚的高地。

  城鄉融合 全面建成“全域強區”

  全域協同發展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涪城區將始終以協調為內生特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空間佈局整體優化、功能體系整體完善、發展能級整體提升,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轉載)綿陽涪城:加快建設“四個強區”引領高品質發展

  優化主體功能區佈局。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城新區涪城片區、臨港經濟發展區、中心城區、農旅融合區四大主體功能區協同發展。科技城新區涪城片區按照“一區兩組團”佈局,推動科技智谷組團、環西科大組團突破發展,打造創新新引擎、産業新高地、城市新空間,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主體功能區。臨港經濟發展區按照“一園三組團”佈局,東區以吳家鎮以及石塘街道部分區域為載體,西區以新皂鎮為載體,南區以楊家鎮和豐谷鎮部分區域為載體,依託航空港、鐵路港、高速公路港,推進産業南進、城市南進,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主體功能區。中心城區以五大商圈為引領,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主體功能區。農旅融合區以促進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主體功能區。

  提升城市能級品質。圍繞綿陽建設Ⅰ型大城市和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目標,提升“産”、建好“城”、服務“人”、涵養“文”,不斷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樹立經營城市理念,依託城市綜合體、特色街區、專業樓宇、專業市場四類空間載體,集聚重組、開發運營各類城市資源,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實施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片區整體開發;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推動城市點狀開發;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提升城市風貌。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科學規劃建設一批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先進製造等特色小鎮。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美麗鄉村。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和村民自治實踐,提高鄉村治理能力。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高效流動、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現代産業協同發展。加快構建舒適便捷的交通網絡,打造鐵路、公路、航空“三位一體”區域交通樞紐。加強農田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助推城鄉供水、供電、供氣、信息一體化。推進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城市新區覆蓋。

  産業發展 全面建成“産業強區”

  産業強則區域強,産業興則區域興。涪城區將培育綠色現代産業集群,構建綠色現代産業生態,守住綠色本底、提升發展內涵,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

(轉載)綿陽涪城:加快建設“四個強區”引領高品質發展

  做大先進製造業。以新型顯示、5G製造為主導産業,構建“3+1”現代工業體系。壯大新型顯示産業集群,沿鏈構建玻璃基板等上游材料産業和下游顯示終端;壯大汽車電子産業集群,構建車用電子控制系統、信息娛樂及導航系統等産業鏈;壯大5G製造産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加大企業梯次培育力度。

  做強現代服務業。以商業貿易為支撐,以科技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旅遊康養為重點,構建“1+6”現代服務業體系。鞏固提升商業貿易業,提檔升級五大主題商圈,建設西部地區區域消費中心。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設西部地區區域科技服務業發展高地。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推動臨園路金融集聚區建設,引進和培育總部型金融機構,建設西部地區區域金融業發展匯聚地。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依託皂角鋪鐵路物流基地構建開放的物流網絡,參與中歐班列(成都)組貨基地建設,建設西部地區重要鐵路物流節點城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旅遊康養産業。

  做精現代農業。堅持以現代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以精品蠶桑、優質果蔬為主導産業,以“千鶴桑田”蠶桑文化、“湖光山色”稻蝦親水濕地、“蔬香綠野”蘆筍大健康三大農業主題公園為平臺,構建“1+2+3”現代農業體系。推動農業産業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規模化發展。推動産業園區化,統籌推進農業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等,爭創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促進農業標準化發展。推動園區公園化,以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發展為引領,按照“三年三園三步走”目標,梯次建設三大農業主題公園,促進農業景區化發展,打造綿陽城市後花園和鄉村旅遊目的地。

  開放共享 全面建成“開放強區”

  開放是經濟騰飛的秘訣。涪城區將始終以開放為必由之路,加快構建高能級開放平臺、高效率開放通道、高水準營商環境,讓“涪聚三江、城納四海”成為聯通世界的最亮標識。

(轉載)綿陽涪城:加快建設“四個強區”引領高品質發展

  持續推進思想解放。以全球視野觀察發展大勢、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度融入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要擺脫僵化思維,以創新思維、超常舉措應對風險挑戰。要提振精神,大力營造拼搏奮進、只爭一流的幹事創業氛圍。

  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深化精準專業平臺化招商,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打造特色優勢産業集群。堅持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大力引進更多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深化交流合作和發展聯動,推動與友好城區實現大範圍多領域共建共享,推進産業協同、科技協同和開放協同。積極參加重大活動,組織專題招商,開展對外經貿交流。宣傳涪城城市品牌,持續提升涪城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加大對上爭取力度。聚焦國家、省、市重點支持領域和方向,建立完善區級項目儲備庫,力爭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市“盤子”。持續加大項目、資金、政策爭取力度,積極爭取各類資源投入涪城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工作機制,持續抓好對上爭取工作專班“前端、中端、後端”機制科學、高效運行。

  聚力對內改革攻堅。持續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擦亮“三度服務”品牌,深化企業家“早餐匯”、銀企“鵲橋會”、企業家座談會和“四上”企業全覆蓋走訪等聯繫服務企業四大常態機制,用好“一網一微一函一熱線”溝通渠道和“涪企掌上議事廳”交流平臺;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不見面審批”。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工作推進“十大保障機制”,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製度改革。做深做細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切實將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和治理實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