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關鍵技術 讓深海大洋更“透明”

2020-05-21 20:44:38|來源:大眾日報|編輯:馮鈺穎 |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牢記囑託,砥礪攻堅,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揚帆深藍——攻克關鍵技術,讓深海大洋更“透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2_02_0966

  圖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資料圖)

  大眾日報訊 對於海岸線佔全國1/6、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全國第一的山東來説,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

  過去兩年中,山東省牢記總書記囑託,全面實施《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加快實施海洋強省“十大行動”,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全省港口整合一體化發展,港口經濟呈現量效齊升、逆勢上揚的良好態勢;海洋經濟品質趨優,國家級海洋經濟示範區及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44處,佔全國40%……近兩年,全省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海洋經濟約佔全省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

  在海洋科研創新方面,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為代表的科研魯軍,更是創下了輝煌戰績:新增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63家,累計達到107家;擁有海洋領域住魯兩院院士22名,佔全國海洋領域院士總數的33.8%;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科技平臺236個,其中國家級46個;在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山東海洋領域獲獎數量居全國第一。

  面向未來,山東將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教育引領區、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國家海洋經濟競爭力核心區、國家海洋開放合作先導區,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時序更替,又是一年孟夏。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草木蔥蘢、繁花似錦,處處生機盎然。走進綜合樓大廳,排列整齊的電子屏、展板、實物模型和樣本標本,生動述説著矢志問海的步伐。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這裡同科學家們親切交流。兩年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科研人員們砥礪攻堅,“透明海洋”“藍色藥庫”、可燃冰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階段性戰果。

  “兩年前總書記來實驗室,提出‘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的殷殷囑託。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向總書記彙報,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已經作出了一點應有的貢獻!”5月15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科學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對記者説。他的“底氣”,源自圍繞“透明海洋”大科學計劃不斷攻堅取得的系列成果。其中讓他最為驕傲的,是基於北斗衛星實現了6000米深海全水深大容量數據實時傳輸,率先解決了國際上一直都無法解決的深海潛標數據回傳問題。

  潛標是一種用於定點收集深海數據的觀測儀器。在海洋大數據中心,王凡操作一台平板電腦,向記者展示了布設在西太平洋的潛標實時回傳的深海環境數據,從幾百米到幾千米不同水深的溫度、鹽度、濕度、流速等,動動滑鼠就一目了然。“國際通常做法是每年一次派船去潛標布放點,採集數據後再放回去,科學家們看到的只是‘錄影回播’。我們通過在潛標感測器上載入自主研發的水聲通信單元和整套實時傳輸系統,看上了‘現場直播’。”王凡介紹説,我國在全球海洋定點實時觀測的能力由此跨越到世界前沿。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海潛標數據傳輸使用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自主、安全、可控。

  深海大洋中,如果説潛標是“定點瞭望者”,那麼“海燕”就是“移動偵察兵”。這種新型水下無人滑翔機,可以按指定路線在深海中進行水準和垂直位移,獲取立體觀測數據。當記者走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天津大學部分),映入眼簾的除了擺放在大廳的通體明黃的“海燕”,就是一張佈滿整墻的大螢幕,這裡是水下航行器指揮控制中心。據工程師趙海侗介紹,科學家通過實驗室的兩台電腦,就可以遠程操控幾千公里外深海中的“海燕”進行上浮和下沉。“目前‘海燕’的最大工作深度已達到8213米,創造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記者看到的潛標、“海燕”,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自主研發的Argo浮標、波浪滑翔機等一批探海“神器”,共同組成了覆蓋西太平洋、印度洋和中國海的“兩洋一海”觀測大網。這是全球最大的區域海洋觀測網,成為“透明海洋”大科學計劃的“硬核”支撐。除了“透明海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礦産資源評價與探測技術功能實驗室,記者見到了正在對可燃冰樣品進行掃描的助理研究員李彥龍。出生於1989年的他,已經從事可燃冰研究5年多。作為一線研究人員,他明顯感覺到實驗室近兩年的發展“突飛猛進”,比如:自主研發可燃冰勘探開發基礎研究實驗裝備6套,每一項裝備都含有核心技術,近兩年獲得國家專利20余件、國際專利3件;新的可燃冰研究基地即將投用,新建可燃冰勘探模擬實驗室、開發利用實驗室,大大改善了研究條件;越來越多的年輕博士後加入研究團隊,涵蓋海洋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油氣田開發工程等各個方向,真正達到了學科交叉融合。“樣品掃描後,就會得到橫剖面的數字岩心圖像,可燃冰的含量、位置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李彥龍一邊操作電腦一邊向記者介紹,“我們會通過模擬實驗,搞清楚可燃冰開採可能會引發的海底地質變化,從而確保海洋能源綠色開發。”

  在一個又一個大科學計劃及工程穩步推進的同時,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積極構建全球海洋科技創新協同網絡,現已初具雛形。據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際事務部部長譚攻克介紹,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中美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中俄北極研究中心等多個重要領域的海外研究中心已相繼落地並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就像一面旗幟,指明瞭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發展方向。”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説,來自中央、省、市等各級的關心支持,也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建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近年來,山東省專門成立實驗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支持意見;青島市發起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經略海洋攻勢”,強化配套支持政策;青島藍谷和即墨區整合資源著力推動科技成果“有得轉、接得住、轉得順”。

  鰲山灣畔,青島藍谷,一個世界級海洋科技創新高地雛形已現: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2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山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3個高校院所,各類各級創新平臺62個,以及各層次人才6000余名,組成一個朝氣蓬勃的創新生態圈,各類創新資源和要素互動耦合,催動海洋科研加速向前。

  “我們海洋科研工作者,感受到了來自這個時代的鼓舞與溫暖,同時也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吳立新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全力探索推進中國特色的國家實驗室建設,突破更多“卡脖子”關鍵技術,促進更多海洋技術裝備成果轉化,為實現海洋強國夢交出合格答卷。(大眾日報記者 肖芳)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