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護林員劉採法:一家三代傳承接力,42年執著堅守山林
來源:齊魯網  |  2021-03-22 09:58:43

  原標題:微記錄|濟南護林員劉採法:一家三代傳承接力,42年執著堅守山林

  二十多公里山路,每天巡山兩趟,往返七個小時,42年堅守崗位,他淡淡一句:“這樣我就能放心了”。

濟南護林員劉採法:一家三代傳承接力,42年執著堅守山林

  16歲起護林,這一幹便是42年

  劉採法是濟南市林場龍洞林區的護林員,1979年,年僅16歲的他就做起了這份護林的工作。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小夥,還應該對世界有著無限憧憬,劉採法卻選擇深入這片廖無人煙的林區,肩負起守護這片樹林的重任,修剪樹木、護林、防火…...這份工作一做便是42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濟南八景之首錦屏春曉的所在地,龍洞峪多年來以山清水秀聞名,這方水土不僅擁有稀缺的自然景觀價值更有著珍貴的人文意義,而劉採法就是這片“金山銀山”的守護人。

  從修剪樹木學起,到後來的護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為驢友指路...... 劉採法對這片森林的深情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釀成一種“親情”,42年來他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感情毫不吝惜地給予了這片森林。

  談到這些年護林遇到的困難,劉採法開始時想不出,回憶了幾番後講起80年代經常有人上山拾柴火,偷砍樹木賣藥材,作為護林員的他需要儘自己的崗位職責與破壞森林的行為作鬥爭,勸阻制止破壞樹木的人,這對他來講確實很棘手。

  除了護林上會有狀況,生活上也時常受困。印象最深刻的是2005年在西黑峪的一場大雪,當時積雪齊腰深,住在山溝的劉採法被困半個多月無法外出,眼看就要斷糧,他只好走去鄰村買糧食買水再背上山,回憶起這段老人連連嘆到:“那時候真是太困難了!”

  劉採法曾住的林點沒水沒電,夜晚全靠點蠟燭,説起早年的日子老人總提到收音機,在這樣“與世隔絕”的地方,收音機是老人唯一的心靈慰藉,住的一些地方若是收音機沒信號老人就會覺得煎熬,不怕苦著身體,就怕苦著精神......

  三代護林人與近七千畝林海的故事

  “我父親幹了一輩子護林員,所以我從小對山林就有很深的感情。”

  當問及從事這份事業的原因,劉採法説是受父親的影響,

  1956年劉採法的父親做起護林員的工作,當時的劉採法還在上學,因為父親在林場工作,有時放假會跟著父親一塊護林和栽樹。後來到林場成為了和父親一起並肩作戰的山林守衛者。

濟南護林員劉採法:一家三代傳承接力,42年執著堅守山林

  如今,劉採法已不再年輕,走路的步子也越來越慢,他摸著林間的樹木,“這些樹是和我一起成長起來的,要有人繼續守護下去”。2016年,劉採法的兒子在他的勸説下也加入了護林隊伍。

  “這是我兒子劉東,他也是護林員!”

  路邊站著一位年輕男子,身著森林迷彩服,帶著“森林防火執勤”的袖標,劉採法熱情向記者進行介紹,話語中滿是驕傲與自豪。

  劉採法的兒子劉東做護林員也有5年了,開始時劉東也抗拒過這份職業,山林裏的生活的確枯燥而寂寞,但受父親對這片林區的熱愛所感染,他最終決定拿起這根“接力棒”,劉採法説:“他現在也很喜歡幹這個。”

  當幾位驢友駐足尋找方向時,劉東便趕忙過去詢問情況,手指方向為他們一一作介紹,這樣的事情在巡視山林的路上時常遇到,劉採法還因為幫助驢友被送過錦旗。

  有一年冬至,有驢友從廣州過來龍洞峪遊玩,不料卻迷路被困山林,山林裏地形複雜溫度可見度低。“當時九點多我吃完飯都睡覺了”,得知有人被困的消息後劉採法通過被困驢友家屬提供的手機定位,馬上就確定了驢友所處的大體位置,因為腿腳不便劉採法就叫上兒子劉東一起上山救援,後來父子二人成功將迷路驢友帶回來,當時已是晚上一點多。

  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幹下去!

  周圍從事環境工作的邢大姐説:“哎呀,老劉過年都從來沒回過家!”問及劉採法的故事,大夥的反應都很熱烈。

  “我最知道他了,守著林子40多年,這種精神真是不容易,太難得了!”王慶香大爺在礦村經營著一家農家樂,也算是劉採法多年兢兢業業守護山林的見證人,談到劉採法,王大爺的情緒顯得十分激動,説道:“我很敬佩他!”

  談起何時退休,老劉回答,“這是我的愛好,老一輩也是從這裡幹,只要身體好就會一直幹下去”

  去年,林場給劉採法配上了摩托車,老劉每天騎上車,如勇士一般每天守護著一同成長的林木。

  三代人跨越80餘年的守護,這便是新時代的愚公移山精神,他們守護的不僅是一片林海,更是綠水青山的中國夢,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中華民族精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那麼建設綠水青山中國夢的宏偉藍圖我們便能清晰可見。(齊魯網·閃電新聞記者 穆廣輝 實習記者 王杉)

編輯:曹可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