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渝有約·東産西移”打造農業産業協作“升級版”
2021-09-23 10:07:44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曹可凡責編: 趙瀅溪

  相知無遠近,千里亦為鄰。

  東西協作將山東省與重慶市緊緊相連,跨越3000里山河,攜手開啟共築小康路、共畫同心圓的新時代奮進篇章。

  魯渝協作啟動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急重慶所需、盡山東所能,精準對接重慶貧困區縣需求,建立健全資金、人才、技術、産業、民生等組團式、立體化幫扶機制,協作碩果纍纍。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近年來,魯渝兩地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持“科學協作、和諧協作、務實協作、高效協作”理念,唱響産業興旺“交響曲”,堅持規劃引領、注重精準施策,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産業協作,紮實推進“東産西移”,激發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振興,攜手打造魯渝協作“升級版”。

  以“組團式”幫扶為統領

  繪製“東産西移”新路線圖

  魯渝協作一家親,東西協作情誼深。今年是魯渝協作的第十個年頭,風雨過後,終見彩虹——兩地協作已碩果盈枝,農民鼓起了腰包,村莊換了新顏,産業發展勢頭正猛,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書寫在重慶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上。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發展理念要求“東産西移”走出“新路徑”。隨著今年魯渝深度牽手發展,新路線圖逐漸清晰起來。

  今年4月21日至23日,山東省黨政代表團來渝考察,兩省市舉行山東·重慶東西部協作第十六次聯席會議,並簽署《山東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十四五”東西部協作框架協議》。根據簽署的框架協議,雙方將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産業、勞務、文旅、科教衛生、消費、人才和鄉村振興等領域合作,合力打造魯渝協作品牌,開創魯渝協作新模式,走出一條東西部協作新路子。

  在藍圖的指引下,雙方精心編制“十四五”魯渝協作規劃,劃定了未來5年魯渝協作路線圖——重慶市相關部門與山東對口部門簽署行業部門協作框架協議,形成“1+N”框架協議體系;對照2021年度7個方面28項要點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倒排時間工期,定期通報調度,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山東已按計劃撥付財政援助資金,並動員社會力量捐款捐物4500余萬元,計劃實施的417個幫扶項目已啟動381個,開工率達91.4%。

  産業協作,扶智先行。一批又一批操著山東口音的幫扶幹部、農業專家為産業發展“問診把脈”“辨證施治”,他們不遠千里進村傳道授業,帶來了山東省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病蟲害防治、動物疫情防控等經驗和技術,讓廣袤的山區相繼種出了“黃金”。

  煙臺市組織煙臺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在巫山創建了煙臺(巫山)博士工作站,先後選派39人次農業技術專家到巫山現場指導,專家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現代農業理念,還從東部引進了果樹、蔬菜、甘薯等先進品種37個,帶來基質穴盤育苗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綠色栽培防控病蟲害技術等一系列先進現代農業技術,為巫山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濟寧市汶上縣是汶上蘆花雞的原産地。得益於魯渝協作,汶上蘆花雞養殖技術已經“飛”入重慶萬州區,總産值已突破1億元,成為脫貧致富的“金鳳凰”。目前,萬州區正推動拓展深加工,拓寬融資、行銷渠道,做大做強蘆花雞全産業鏈。同時,濟寧市依託“孔孟之鄉”深厚的文化傳統和優質的政德教育資源,為萬州區培訓黨政幹部和高端人才260人次以上,讓幫扶幹部、村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吃下了脫貧奔小康的“定心丸”。

  脫貧攻堅奔小康,教育先行。在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同時,山東大力扶持重慶貧困地區教育。據統計,山東累計撥付省級教育援助資金超過3000萬元,聚焦18個深度貧困鄉鎮,用於重慶貧困鄉鎮教師培訓、教科研發展,援建重慶貧困地區幼兒園、小學。重點選派深度貧困鄉鎮、定點攻堅村的校長、老師到山東交流,跟班學習、提升能力。

  魯渝協作,既要“拔窮根”,也要“除病根”。山東46家省、市級醫院與重慶14個貧困區縣醫院,14家市轄縣級醫院與54個鄉鎮衛生院結成協作對子,幫助建設重點專(學)科36個,實現了硬體建設+軟體提升+人才服務全覆蓋。來自煙臺的醫療專家團隊幫助巫山縣建立第一個全市胸痛急救中心,開展全國縣級醫院首例AI人工智能全髖關節置換術、巫山首例直腸癌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等,深得巫山人民認可。

  唱戲要搭臺,産業協作這一齣重頭戲更需要援助資金這一“點睛之筆”。

  産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是基礎。煙臺市先後投入1000余萬元幫扶資金,將原巫山工業園區老舊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污水處理設施提檔升級,還支持建設了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的山東煙臺·巫山“雙創”中心,已進駐創業型企業電商10余家,為巫山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搭建了綜合服務平臺。

  援助資金,不是一投了之,而是要以“輸血”實現“造血功能”。今年,濟寧市投入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435萬元,撬動萬州區稻漁綜合種養與稻田改造、漁業發展、餐飲服務、特色民宿等業態聯動、融合發展,全力提升産業價值。同時,追加安排東西部協作資金700萬元用於廠區綜合提升、蛋雞車間和深加工車間建設,産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因地制宜創新“自選動作”

  打造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

  魯渝協作,牽手而行,山東各地講政治、講大局,用真情、聚合力,紮實推動各項工作開展。山東省協作重慶幹部領隊董瑞忠介紹,今年以來,山東6個地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赴重慶協作區縣開展調研對接,重慶3個區縣黨政負責同志赴山東對口協作市開展調研對接。同時,山東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動性、積極性,兩地縣縣結對14個、鎮鎮結對96個、村村結對82個、校校結對111個、醫院結對79個、村企結對95個、社會組織結對17個,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持、企業參與的協作幫扶大格局。

  “太陽出來羅兒,喜洋洋歐啷羅,挑起扁擔啷啷扯啷扯……”入秋以來,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越過山頭灑向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時,一片片帶著露珠的黃精苗更顯勃勃生機,産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圖景赫然入目。

  近年來,在山東幫扶專家、幫扶幹部的努力下,華溪村唱響了産業發展、壯大、增收致富“三部曲”,全村黃精種植面積從220畝增長到670畝,還帶動其他村組種植黃精500余畝,華溪村大山腳下的“産業協作黃精木瓜種植示範基地”生機勃勃,全鄉黃精産業蓬勃發展。

  在發展中藥産業的同時,淄博將郝峪模式輸出到華溪村——注資110萬元與華溪村聯合成立鄉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農家樂經營實行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培訓,提升服務水準和接待能力,幫助策劃打造遊覽線路和文旅景點,年均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

  郝峪模式同時在豐都縣雙路鎮蓮花洞村落地開花結果。借助打造重慶九重天研學康養基地,不僅實現當地2000人就業,帶動蓮花洞村165戶貧困戶及300戶農戶增收致富,而且將流轉的2萬畝土地發展中藥種植、加工,産業更加興旺,重要的是村集體、村民以資源、資産入股共謀發展,真正助力産業持續興旺。

  “鄉村旅遊+産業”協作模式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例,近年來山東魯渝協作注重結合重慶實際、發揮山東優勢,因地制宜、因需施策,“自選動作”有特色、有亮點,已經從當初的一枝獨秀,發展成如今的百花齊放的格局。

  深化産業協作發展,綠色、生態是重頭戲。培育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就要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在“魚米之鄉”酉陽,東營將黃河口大閘蟹引入稻田,摸索出一種稻蟹共生種養的綠色産業協作模式,不僅僅實現“用水不費水、用地不佔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而且將“高山生態大閘蟹”越叫越響亮,成為特色高效農業産業發展的金字招牌。

  秀山是馬鈴薯種植的適宜區,具有傳統的種植習慣。為深化産業協作,德州主動作為,深入秀山調研,簽訂了《科技助推馬鈴薯産業協作協議》,將“希森6號”馬鈴薯這一新品種、新技術植入秀山。“希森6號”作為一種綠色高産的馬鈴薯新品種,使秀山縣一舉實現了“老産業、新技術、大效益”,切實幫助貧困人員增加收入。秀山通過創新“希森6號”馬鈴薯産業合作帶貧機制,實現畝均增收1502.53元,人均增收1960.07元,“希森6號”馬鈴薯成為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産業發展的“金疙瘩”。

  産業協同發展,合作模式也要不斷推陳出新,新套路、新打法成為産業興旺的又一“砝碼”。

  濟寧市助力萬州區全面佈局打造漁業産業集群。依託“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引入40萬尾微山湖“四鼻孔鯉魚”到萬州試養,促成濟寧市微山縣龍頭水産品加工企業與萬州區“江來好”食品有限公司深入合作,推廣微山湖漁業區先進種養經驗和優勢品種,提升“萬州烤魚”産品品質和市場空間,共同打造産業聯盟。同時,將萬州區“脆豌魚”引入濟寧繁養推廣,打造雙向促進的産業合作升級版新模式。

  泰安市則與巫溪縣成立産業合作招商聯盟,助推企業打破地域局限,引導有實力、有信譽的山東企業落戶巫溪縣,引導有實力的重慶企業落戶泰安市,構建了兩地信息共享、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産業合作新機制。此外,巫溪縣每年在泰安市舉辦一次産業合作項目招商推介會,借助泰安市登山節、礦機展、肥桃節等活動大力開展産業合作。

  做足補鏈強鏈延鏈文章

  現代農業産業“鏈”出新希望

  産業協作升級,怎樣做好全産業鏈這一大文章?山東始終聚焦産業興旺,立足重慶當地資源稟賦,圍繞特色農産品、中藥材、非遺文化等優勢産品強鏈、補鏈、延鏈,打造特色優勢産業集群,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促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鑄魂賦能。

  “日照市海通絲綢進入黔江,包收購蠶繭,給我們養蠶戶吃下了穩定增收‘定心丸’!”在黔江區金溪鎮,漫山遍野的桑林綠意盎然。在金溪鎮望嶺村7組現代蠶業協作車間裏,44歲的蠶桑大戶王少友正在忙碌著。

  王少友口中的“海通絲綢”,是去年黔江區新引進的海通繭絲綢全産業鏈項目。借助山東省日照市海通集團品牌、技術、管理、資金等優勢,加快繭、絲、綢全産業鏈發展,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優勢的優質桑蠶繭、高品位生絲生産出口基地。通過發展栽桑、養蠶、烘乾、繅絲加工,形成種植、收穫、加工各生産環節配套的産、加、銷一條龍和農工商齊發展的産業格局,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實現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

  “鮮天麻上市了!”幾天前,重慶硒旺華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守寶在朋友圈發佈了這樣一條消息。在淄博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已經掌握了高海拔條件下天麻蜜環菌和萌發菌生産技術,帶動洗新、南賓、馬武、黃水、中益等多個鄉鎮600余戶開展天麻種植。李守寶的鮮天麻不僅僅是一道藥食同源的滋補佳品,也可以進行入藥、泡酒、打粉等深度加工,實現價值翻番。

  天麻産業僅僅是石柱縣發展康養經濟的一個縮影。站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淄博和石柱圍繞“全域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和“風情土家、康養石柱”價值定位,聚焦辣椒、莼菜、蜂蜜等特色康養産業,實施莼菜新産品研發、蜂蜜儲藏、辣椒粉深加工、山楂和高山食用菌種植等5個項目,擴大康養經濟産業鏈和生産規模,增強本土産業“造血”功能。同時,實施東果西種,針對山東黃桃、蘋果、山楂等建設示範種植基地,積極探索建設農産品生産加工和銷售系統,探索建立以山楂為主,融當地脆紅李等果品為一體的生産加工、冷鏈物流和銷售鏈條,著力延長産業鏈、拓寬增收鏈。

  升級産業提檔升級,創新驅動發展,致富才更有底氣——

  聊城市與彭水縣,通過引進山東企業投資入股的創新方式,以“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共建魯渝茶葉産業園。通過引種、引資、引技術擴大産業園規模,發展白茶5000畝;通過“幫産、幫銷、幫推廣”逐漸形成“苗旺養心茶”品牌,億級産業正逐漸形成;通過土地流轉、勞務收入、固定分紅,促進老百姓增收、集體經濟發展、産業結構優化調整。

  煙臺市與巫山縣,以打造特色農業産業為思路,依託巫山縣工業園區,相繼掛牌成立山東煙臺(巫山)産業園、山東煙臺·巫山“雙創”中心,栽下梧桐樹,築牢暖心巢,引來金鳳凰,為巫山全産業鏈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來自煙臺的山東三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落戶園區,投資2億元在巫山建設粉絲粉條生産加工項目,目前已吸納400余人就業,年産值8000余萬元,成為巫山最大的農産品加工企業。今年8月份,煙臺光明彩印包裝有限公司與煙臺(巫山)産業園簽訂環保包裝製品項目投資協議,年內擬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先進的環保包裝製品生産線,産業鏈集聚度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先後組織引導30余家煙臺企業來巫山考察對接,煙臺本地6家企業紛紛在巫山註冊企業,落地巫山,為巫山鄉村振興注入煙臺元素,貢獻煙臺力量。

  消費協作提檔升級

  打造農業産業協作新引擎

  消費協作是産業協作的“下半篇文章”,是打通産銷對接“最後一公里”,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山東積極引導當地農特産品、畜産品、旅遊産品、勞務服務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讓産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服務變勞務,開出一朵又一朵致富花,合力奏響一曲消費協作“進行曲”。

  “大家好好幹,讓我們的食用菌多出現在山東臨沂的秦巴韻生活館,讓山東的朋友多嘗嘗城口味道!”重慶市城口縣松坤菌草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何立坤經常這樣為種植戶打氣。他説,城口食用菌已經走進臨沂市的“秦巴韻生活館”,且頗受好評。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重慶農特産品和城口土特産一樣,走進山東的千家萬戶,在齊魯大地颳起一股採購風。城口蜂蜜、香菇、老臘肉走進了臨沂;秀山土雞“飛”到了德州;石柱茶葉“香”遍了淄博;萬州烤魚、魚泉榨菜火遍濟寧……每年上億元的採購金額,成為農業産業協作升級版的“活水之源”。

  消費協作要想持續發力,必須築牢發展根基。在前期産業發展的基礎上,山東充分利用魯渝協作專項資金,支持貧困區縣農産品集配中心、冷鏈物流項目、電商配送站點建設及電商人才培訓,著力培育骨幹企業,完善流通設施,補齊流通短板。累計支持14個貧困區縣建設農産品集配中心、冷鏈物流建設項目86個,孵化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4772人。

  消費協作,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近年來,魯渝消費協作從升級産銷對接、電商幫扶、展會推介、産業融合、開放合作、魯貨進渝、人才交流、示範引領等多點著力,開通“消費協作山東館”,上線“巴味渝珍·香落齊魯”電商平臺,讓重慶14個貧困區縣的農特産品走進山東市場,實現全覆蓋;建成“魯渝協作産銷對接平臺”,通過“十萬噸渝貨進山東”等行動實現8.5億元銷售額……一個立體消費協作網絡正在加速形成。

  同時,各區縣也開啟探索模式,碰撞出別樣火花。濟南與武隆聯動開展新媒體行銷12次,與銀行合作帶貨直播5場,充分釋放電子商務對“渝貨進山東”的賦能效應,全面提升魯渝消費協作數字化、網絡化水準。

  魯渝一家心連心,山東企業顯擔當。濟南堤口集團果品批發市場暢通魯渝消費協作主渠道,構建“渝貨進山東”産業鏈。山東銀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讓商場小櫃檯搭起消費幫扶大舞臺。山東金鄉縣凱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設立魯渝消費協作免費交易專區,建立長期穩定産銷對接關係。

  “渝貨進山東”的同時,眾多山東人也紛紛來到重慶,觀賞山水美景,體驗紅色文化。今年6月29日上午,由北部灣航空執飛的GX2028航班由濟寧起飛,前往重慶萬州,標誌著“濟寧—萬州”航線順利首航。如今,隨著這一條空中走廊打通,“來濟寧,品讀三孔,三省吾身;到萬州,暢遊三峽,三生有幸”文旅品牌已經叫響。

  從2019年開始,魯渝協作積極創新文旅協作模式,開通魯渝旅遊協作航線,打通貧困區縣空中走廊,開通2列旅遊協作專列,冠名“酉陽桃花源”號和“黔江濯水”號。這些航線、專列的開通,進一步拓展了旅遊消費協作空間。此外,還組織推出重慶自駕遊活動,開展“十萬山東人遊重慶”活動,吸引3000余家旅遊企業、戶外俱樂部等參加。

  隨著文旅産業的發展,家園變花園、農房變客房、産品變商品,窮區變景區、農民變商人……曾經的窮旮旯變成如今的幸福窩,走出了一條文旅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步入新時代,魯渝文旅協作駛上快車道,雖相隔千里,巨變近在眼前,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大眾日報 張毅 譚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