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記憶 滬劇《陳毅在上海》首演

2021-08-24 10:45:0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春曉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滬劇《陳毅在上海》首演,集結老中青六代滬劇人 追尋紅色記憶,讓觀眾動心動情

追尋紅色記憶 滬劇《陳毅在上海》首演_fororder_080824_p17

滬劇《陳毅在上海》舞臺照。 祖忠人 攝

  “百萬雄師過大江,雄赳赳,氣昂昂……”隨著豪邁激昂的唱腔,著名滬劇演員孫徐春飾演的陳毅元帥乘坐吉普車出現在舞臺。8月23日至27日,作為上海市“建黨百年”“全面小康”主題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滬劇《陳毅在上海》在上海大劇院首演,以“尊重史實、精心創作、深入挖掘”為原則,集結上海滬劇院老中青六代滬劇人。

  用了陳毅寫的《梅嶺三章》

  《陳毅在上海》以上海建設發展歷程為主線,講述1949年上海解放,陳毅出任首任上海市市長,面對積難重重的上海,他團結工人階級、革命幹部、知識分子、民族資本家,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該劇開票後深受歡迎,還加演一場。此輪五場演出結束後,主創團隊將結合觀眾建議,進一步修改提升。

  編劇汪天雲帶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創作《陳毅在上海》,“劇本用了陳毅寫的《梅嶺三章》,象徵他想建設好上海的堅定信念。該劇每一幕都緊扣人、環境、歷史、文化,從外部環境深入人物內心,讓滬劇表達更為細膩、真實。”

  “整體舞臺呈現做到虛實結合,詩意化表達的同時,滬劇的美學坐標不能變。音樂、服裝、舞美都時時觀照海派文化內涵,傳達的情感讓現代觀眾理解和接受,跟著劇情走。”《陳毅在上海》導演胡雪樺時刻強調緊扣人物、情節和矛盾衝突,“不動聲色把觀眾視角引到演員身上,潤物細無聲,讓觀眾動心、動情。”胡雪樺認為,《陳毅在上海》核心思想是要表達黨的領導幹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在此基礎上,面對上海解放後新舊社會的衝突矛盾,表現出那個時代人的風貌、精神世界,同樣是《陳毅在上海》的核心內容之一。舞蹈家黃豆豆根據劇情發展,為《陳毅在上海》設計舞蹈,還邀請上海青年舞蹈團加盟,讓劇情有節奏地層層推進。

  作曲家朱立熹第一次參與滬劇創作,“我學滬劇出身,因此對滬劇有著特殊的情感。滬劇音樂受歌劇、話劇影響很深。”朱立熹在《陳毅在上海》中運用滬劇富有特色的二重唱、三重唱、合唱。《陳毅在上海》的音樂緊扣復調主題,將主題旋律與貝多芬交響樂、紫竹調等中西音樂符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貫穿始終。管樂、弦樂和民樂交織,根據人物特點設置獨具個性標簽的主題音樂和唱腔。孫徐春、茅善玉、王明達、王明道、徐伯濤、王珊妹、錢思劍等名角們各有特色的唱腔與氣勢磅薄的音樂結合,形成《陳毅在上海》鮮明的音樂符號。

  滬劇“金童玉女”再度合作

  闊別滬劇舞臺近十年的孫徐春,通過《陳毅在上海》回歸,“滬劇是上海的地方戲曲劇種,我又是黨培養的文藝工作者,參加《陳毅在上海》,我義不容辭。”孫徐春全程參與創作,他閱讀大量史實資料,到北京拜訪了陳毅長子陳昊蘇,還特意學習四川話。

  為做到形神兼備,孫徐春要求劇組把陳毅的照片貼在排練廳墻上,時刻捕捉陳毅的神態。他還與造型設計糜惠良先後做了三次造型,反復調整。每次化粧,孫徐春都要花上兩三個小時,不僅要剃去額頭的頭髮,耳朵、鼻子、嘴唇都要用特型粧膠水塑型。《陳毅在上海》也是孫徐春與茅善玉這對滬劇舞臺上的“金童玉女”再度合作,多年未同臺演出大戲,但兩人舉手投足默契感依然在線,用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的話説,“一走、一開口,就知道下一步如何配合。”

  《陳毅在上海》中,舞美燈光設計蕭麗河運用大色塊的光,體現故事人物和空間氣質,比如陳毅所代表的共産黨人用紅色,象徵著新中國蓬勃新生的力量;反動勢力則運用青色為主色;資本家則以暖褐色來體現。配合背景LED屏所呈現的視幻空間,劇中將南京路、外灘、外白渡橋等重要場景一一呈現,通過舞臺場景空間的延展,讓劇情更具真實感。

  茅善玉説,“《陳毅在上海》對於傳統印象中小兒小女小情調的滬劇是又一次極大挑戰,促使我們不斷思考,站在更高的視角去創作。”(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