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院系統6支團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017-01-10 08:29:18|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腔內血管學的中國式創新”“中國式換臉”“青光眼防治的上海模式”……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名單,上海醫院系統6支團隊榜上有名。它們或勇闖醫學禁區、突破世界難題;或敏銳注意到並投身於疾病防治工作,去疾病“上游”尋求解決方案;或潛心鑽研傳統醫學智慧,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難治病———創新驅動醫學發展的浪潮,正在醫院系統掀起。

  勇闖醫學禁區,發出上海聲音

  主動脈擴張性疾病,用第二軍醫大學景在平教授的話説,“就是自己的血壓把自己的主動脈給生生地撕開了”。這是一類十分凶險的致死性疾病,主要包括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這些聽起來感覺距離我們很遠,但如果告訴你,高血壓的頭號次生災害就是主動脈夾層,你就會理解由於我國高血壓控制情況並不樂觀,主動脈擴張性疾病呈現“三化”:發病率升高化、低齡化、突發化。

  經10多年探索,景在平團隊在主動脈擴張性疾病腔內微創治療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此番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得益於該團隊的不懈創新,我國在主動脈擴張性疾病近遠期治療效果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比如,該團隊通過自主研發新型腔內移植物,成功突破主動脈腔內微創治療的最後禁區———實施升主動脈擴張病腔內微創治療。國際血管領域專家特發獨篇專評,讚譽這支團隊。

  創新驅動醫學發展的道路上,上海的醫院裏還有很多令人振奮的案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李青峰項目組首次提出“組織預構修復”的治療策略,創建的“全臉面預構重建技術”,規避了異體臉面移植存在的免疫抑制、供體缺乏、倫理等問題,推動了我國燒創傷修復重建外科的發展。該團隊牽頭的相關項目此番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是李青峰教授領銜的項目組歷經十多年獲得的重大技術突破,屬世界首創,被國際同行譽為“中國式換臉”。2014年,《美國顱面外科雜誌》主編穆塔茲教授發表述評文章稱,該技術打破了長期以來大西洋兩岸主導整形外科技術進步的格局,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的重要醫學創新。

  大專家開展科普,去“上游”解決問題

  要讓人們少生病乃至不生病,除了不斷勇攀醫學高峰,拿出更優治療方案,上海還有一群醫學專家在“高大上”的科研攻關之餘,尋找另一條解決路徑,那就是去疾病的“上游”做預防工作。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孫興懷團隊就是這項工作的典範代表,此次這支團隊作為牽頭方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一個科普項目獲得國家科技獎,還是挺新鮮的。孫興懷團隊則用實例告訴大家:不起眼的大眾醫學科普,可能成為攻克某些疾病的重要抓手。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眼病,我國患病率約2%,致盲率22.7%,已成為影響視覺健康和生活品質的主要威脅之一,但我國青光眼患者中約2/3初診時已處於疾病中晚期。“與其在‘下游’不斷對著中晚期病人無奈地搖搖頭,不如走到‘上游’在他們還沒發病前就給予預防”,抱著這樣的初衷,孫興懷團隊撰寫青光眼科普書,建立國內首個青光眼患者俱樂部,借助新媒體、社區諮詢和義診等多種形式開展科普宣教。

  通過該項目的科普教育,青光眼漏診率降低30%以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從教育前的63%提高到93%,眼科門診進行青光眼篩查的人數增加了近40%!這一新模式被譽為青光眼科普防治和自我保健的“上海模式”,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和推薦。

  用中醫智慧探索治療重大病

  還有一些危害人類的重大病,西方醫學日益顯出治療極限。上海有群中醫專家從傳統醫學中尋找答案,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告訴大家“中醫亦有大作為”。此次,上海中醫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陳以平團隊參與的“IgA腎病中西醫結合證治規律與診療關鍵技術的創研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龍華醫院陳以平教授是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她領銜團隊參與的IgA腎病診治研究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陳香美院士團隊牽頭的項目。該項目歷時20多年,針對IgA腎病診治的關鍵科學問題,將中醫整體觀、個體化治療等傳統醫學的理論精華融入西醫臨床實踐,創建了優於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慢性腎病病證結合診治的理論體系與中西醫結合創新治療技術。

  上海的獲獎項目還有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團隊參與的“視網膜疾病基因致病機制研究及防治應用推廣”、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團隊參與的“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策略創新與應用”,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些優秀成果為保障我國百姓身體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