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經適房“1號”家庭的安居夢

2017-03-22 12:30:21|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編者按

  五年前的市第十次黨代會上,“經濟活躍、法治完善、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城市安全、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的願景。

  五年來,共同的目標凝聚起改革創新的力量,讓這座勇立潮頭的城市因拼搏而更加美麗,因奮鬥而充滿活力。親身參與、親身感受的上海市民能從自己這五年的故事中體味這一小段歷史的精彩,更能從自己和身邊的變化中收割滿滿的獲得感。

  本報今起推出“上海人家的獲得感”欄目,與讀者一起閱讀上海人家的故事,一起分享上海人家的幸福和感悟。

  在搖號中拔得頭籌是好運氣的象徵。2010年7月,上海首批經適房拉開搖號選房大幕,方麗萍從沒想過自己會搖到那個“1”。隨後,一家三代從25平方米狹窄陰暗的小閣樓搬進了89平方米寬敞明亮的三室兩廳。入住新居這些年,她盼來了公共交通、三甲醫院、菜市場、超市、鄰裡中心,親身感受新家園變得愈發完整、溫馨。

  方麗萍的安家過程,就是這座城市安居故事的一個縮影。

  螺螄殼裏做道場,説的是上海人的精細,潛臺詞是上海人居所的逼仄。上世紀90年代,全國各大城市深化住房體制改革,實行住房商品化。此後,上海人均居住面積不斷增加。但産權房的價格並不是每戶家庭都能承受的,共有産權保障住房——俗稱“經適房”,應運而生。2008年出臺的《上海市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發展規劃》指出,健全以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為重點的政策體系。

  試點率先在徐匯區、閔行區啟動。2011年4月,方麗萍告別住了半輩子的南昌路臨街里弄舊房,入住閔行區經適房基地浦江鎮博雅苑小區,三室兩廳,89.82平方米,緊鄰浦江鎮景觀河道三魯河。按照政策,經適房採取“共有産權”,政府承擔30%房款,這樣一來,方麗萍只需承擔約49萬元房款。不久,轉角沙發、寬闊雙人床、高大櫥櫃,這些她以前不敢念想的傢具,在足夠的空間裏愜意地擺放著……

  轉眼入住已逾六載。白墻一如當初潔凈,地板依舊锃亮,好友送的喬遷禮物“駿馬圖”高挂電視櫃上方,冰箱上貼著一張鑲著花邊的“美好家庭”證書。方麗萍已經72歲,染著時尚的酒紅色頭髮,穿著亮眼的毛衣,喜愛滬劇的她幾乎每天都到家對面的浦航鄰裡中心和票友們編排節目——一部宣揚博雅苑的自創滬劇《陽光頌》。

  去年起,包括方麗萍在內的1800余戶家庭取得房地産權證滿五年,按政策可以上市交易。方阿姨卻擺手説:“生活在博雅苑,越來越方便,這裡也越來越熱鬧了,沒有想過要搬離。”

  她還記得,剛搬來的時候,召樓路上公交線路僅183路一根獨苗,發車間隔長達30-45分鐘。不過短短幾年,作為經適房項目的配套道路,召樓路實施拓寬工程,引入閔行20路、閔行12路、浦江15路、浦江11路、174路,部分線路還延長運營時間,以便與附近的地鐵8號線站點接駁。

  “開門七件事”也在這幾年陸續補齊。浦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浦航分中心、三甲仁濟醫院南院相繼落成,小區周圍新增一大一小兩個菜市場,去超市買東西也挺方便。週末,全家聚餐、購物,直線距離不足一公里的江文路休閒廣場商圈無疑是最快捷的選擇——搬出“螺螄殼”的上海阿姨方麗萍,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