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2元

2017-10-20 09:58:25|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半年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2元 全國首位

  據《勞動報》報道,“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産性收入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樣説。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居民的“錢袋子”也變得愈加鼓鼓囊囊。上海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據抽樣調查,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902元,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8.6%,增速再一次跑贏GDP。

  生了二孩,奶粉錢也賺到了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當前,上海製造業進入了創新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

  卓小雲是滬上一家製造企業的生産車間主任。編制工藝流程、深入一線考察工作、制定完善方案,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實。

  近兩年,隨著企業研發技術的升級,其生産的電機設備性能不斷提升。節能高效的電機不僅在國內取得了新的訂單突破,不少還走出國門,獲得了來自國外買家的青睞。得益於企業的發展,卓小雲的收入也因此水漲船高。“企業效益提升後,我的獎金也有了大幅提升,甚至可以接近翻番。”他坦言,現在超過30萬元的年薪和企業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更讓他感到幸福的是,去年,80後的他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寶寶。“現在就想著能夠好好工作,為二寶掙夠奶粉錢。”他笑著説道。其實,在生二孩之前,他也有過猶豫,撫養兩個孩子的成本讓他感到一定的壓力。現在,看到企業的蓬勃發展和自己收入的增長,他有了十足的信心,也讓他憧憬著今後回到家,有兩個孩子陪伴的天倫之樂。

  説起今後的日子,卓小雲滿懷憧憬,“最直觀地表現,就是自己工資條上的收入逐年在上漲。增速不僅跑贏了物價、也跑贏了GDP。我也很期待,黨的十九大後,對製造業的轉型發展將會進一步指明方向,企業能夠把握時代機遇,做大做強。”

  麵條貴了,但吃得更踏實了

  去年,上海的第三産業增加值佔比首度超過七成。不少新興服務業的涌現,不僅帶來了大量就業崗位,也推升了服務業從業者的收入。

  “兩年前剛開始做外賣小哥時,一天也就能送十幾單,現在的訂單量足足翻了一倍。”王建是申城一位普通的外賣小哥,每天送30余單外賣,到了高溫天、下雨天,高峰時段一小時就要送8單。

  “雖然工作辛苦,但隨著單量的增長,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王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説,現在每送一單外賣能拿到5元,得到一個好評還能收到2元的獎勵,相比于兩年前,現在一萬元左右的月收入比那時增長了20%左右。

  回憶起剛開始送外賣時的場景,他説,彼時偌大的黃浦區只有一個站點30余個外賣員,現在已經發展到幾百人的團隊。

  收入的增長讓王建在上海的生活也變得更“踏實”了。“除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來租房,剩下可以自由支配的錢更多了。我常去的那家麵館,兩年前一碗素面是7元,現在漲到了10元。不過比起那時,現在吃麵也吃得踏實多了。”他靦腆地笑了,“希望以後自己能接到更多的訂單,收入繼續增加、日子也越來越好。”

  收入上漲,增速比GDP快了

  卓小雲和王建的故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一個縮影,也為實現“收入倍增”打下了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住戶辦主任王萍萍表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0年相比,實際增長62.6%。在未來4年內,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速在5.3%以上,就可以實現收入翻番的目標。具體到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據抽樣調查,2016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54305元,比上年增長8.9%,增速還高於去年全市GDP6.8%的增速。近五年來,上海居民收入增速也持續跑贏了GDP。

  在申城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構成中,工資性收入佔比超過6成,仍然是收入增長最主要的拉動力量。只有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就業形勢持續向好,企業效益不斷提升,居民收入才有增長的基礎。

  市人社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78045元,月平均工資為6504元,比上年增長9.5%。隨著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腳步加速,金融、IT、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行業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也會給從業職工帶來了更高的收入。未來,新業態還將繼續蓬勃發展、新産品新服務不斷涌現、新企業生根發芽,居民收入增長也會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民眾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分享到國家經濟發展的紅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