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上海要當好新時代的排頭兵先行者

2017-10-20 09:27:2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韓正應勇在上海市代表團全團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時答記者問 上海要當好新時代的排頭兵先行者 城市管理者最高興的是群眾有幸福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19日下午,上海市代表團舉行全團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 陳正寶 劉歆 攝

  10月19日下午,上海市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上海廳舉行全團會議,認真討論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代表討論結束後,韓正、應勇等代表接受了中外記者的採訪提問。

  下午2時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日報、鳳凰衛視、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讀賣新聞等80多家媒體約百名記者陸續來到上海廳,搶佔有利位置,架起“長槍短炮”,爭取提問機會。

  會議于下午3時30分開始,周波、翁祖亮、馬春雷、王曦、王為人、李躍旗、谷好好、金東寒等8位代表分別發言,中外媒體記者進行了旁聽。下午5時10分許,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超大城市治理、自貿區改革、科創中心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提振實體經濟等成為提問聚焦的重點。

  最期待

  上海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新華社:請問韓書記,作為一座超大城市的管理者,您對上海的許多數字爛熟於心。我們很想知道,過去五年上海讓您最高興的數字是什麼?最擔心的數字又是什麼?我們最可期待的關於上海的數字又是什麼?

  韓正:作為城市管理者,特別是一座國際化超大城市的管理者,最高興的一定是人民群眾有很強的幸福感、有很高的滿意度。

  對於過去五年上海各方面的發展,人民群眾是滿意的。這座城市的就業是充分的,每年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左右,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左右。居民收入是穩步增長的,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4萬元,並還在穩步增長,過去五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已高於GDP增幅。生態環境是持續改善的,我們説人努力、天幫忙,藍天白雲在上海已經成為常態。大家對空氣關注度極高,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窗看看空氣品質好不好,現在沒有人會問GDP多少,但空氣品質人人關心。去年上海PM2.5年平均濃度降到45微克/立方米,今年預計可以進一步降到40微克/立方米左右,又將有較大幅度改善。社會保障是完善的,廣大居民身體健康狀況也在持續改善,現在上海人均期望壽命超過83歲,當然女性還要更高一點,這些都令我們高興。

  我們最擔心的是安全。安全面前不能有絲毫懈怠,安全永無止境。在一座擁有2400萬常住人口、流動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安全是我們最關心的也最擔心的問題。現在我們把消除安全隱患作為日常工作中天天要想的重點,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最為期待的,是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綜合實力、軟實力進一步提升,上海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新任務

  當好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

  中央電視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要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您認為未來五年上海繼續當好排頭兵、先行者的關鍵是什麼?

  韓正:2013年3月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上海要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這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上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海始終把這個要求作為貫穿全市各項工作的主線,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兩項國家戰略,初步體現了當好排頭兵、先行者的要求。經過這幾年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進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進入新時代,當好排頭兵、先行者又有新要求,這對於上海各級領導幹部來説,是全新課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這是關係全局、歷史性的變化。面對變化,我們應當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基礎上,集中精力著力解決那些不協調、不充分的問題。當好排頭兵、先行者,就應該在這方面走在前列。

  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改革有了新要求,就是通過改革著力解決那些不協調、不充分的主要問題,爭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使經濟始終保持高品質、高效益的發展。要堅定創新發展,真正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我們還要實施好人才戰略,對上海而言,人才是第一資源。此外,面對不協調、不充分的新矛盾,我們要著力補好短板。

  從嚴治黨

  抓住“關鍵少數”將不斷深化

  人民日報:上海各項改革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規範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這是上海主動作為的,為什麼會這樣做?上海並非腐敗高發地帶,帶這個頭是否有壓力?

  韓正:這個問題,去年全國兩會在類似場合也有記者問過我。這項工作開展兩年來,又有了新進展。

  從嚴治黨要有制度安排,關鍵是要抓住“關鍵少數”。各級領導幹部就是“關鍵少數”。在上海,“關鍵少數”就是局級以上領導幹部。為了把上海的隊伍建設得更好,2015年,按照中央要求結合上海實際,我們從制度上對局級以上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進行規範,涉及2133名領導幹部,實現了全覆蓋。

  這項制度得到了上海廣大幹部的積極支持。試點開始後,我們發現,有229名領導幹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存在經商辦企業行為,需要清理規範。上海的領導幹部按照中央要求,以高度自覺認真執行這項制度,在半年多時間內就完成了全部清理和規範。

  規範領導幹部家屬經商辦企業工作,目前已進入常態化階段。現在每年在這方面對幹部的抽查比例超過20%,可以實現一屆任期幹部抽查全覆蓋。同時,我們對計劃提拔或正在接受考察的幹部、後備幹部進行全過程甄別考核。目前,這項制度從申報、核實、甄別到退出機制、常態監管、問責機制等六個方面形成了工作閉環,實現了常態化全過程管理。

  規範領導幹部家屬經商辦企業工作,到目前為止開展得非常順利。我們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這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接下來,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斷深化這項工作。

  自貿區

  按中央部署籌建自由貿易港

  鳳凰衛視:上海自貿區建設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已有100多項改革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您認為下一步自貿區金融改革應如何繼續推進?另外,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説,下一步要探索自由貿易港,請問上海自由貿易港的方案具體有什麼內容?

  韓正:自貿區建設,我們走了三步。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我們稱之為1.0版;2015年中央批准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這是2.0版;今年3月中央深改組正式批准全面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這是3.0版。

  自貿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經過這幾年改革,上海自貿區已有100多項創新制度在全國推廣。關於自由貿易港,我們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做好這方面方案。現在只是籌劃階段,最終方案必須經過中央批准後實施。

  關於自貿區和金融中心建設的關係,上海自貿區應當能夠進一步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相關舉措還要進一步深化完善。重要一條,上海金融改革和創新,一定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的,這是一條基本遵循。

  科創中心

  更好的人才政策將適時推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日上海出臺新規,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參與創建全球科創中心。今年畢馬威發佈的一份報告也顯示,上海有可能成為繼矽谷之後的下一個全球主要技術創新中心。請問上海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匯聚全球資源建設科創中心,近期還將出臺哪些新政策?

  應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對上海提出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要求,這既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也是事關上海未來、對上海發展至關重要的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經過近一年的調查研究,並專門召開市委全會,推出了加強科創中心建設“22條”,明確到2020年前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到2030年形成科創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科創中心建設的重心是集中力量建設好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力爭迅速作出影響、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我們要在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佈局建設包括光子科技裝置在內的一大批世界水準的大科學設施,集聚一批世界頂尖水準的科研機構、創新團隊,包括張江實驗室。目前我們正在規劃建設94平方公里的張江科學城,目標是成為科研要素更集聚、創新創業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態環境更優美、文化氛圍更濃厚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同時我們還在建設一批共性技術的轉移轉化平臺和重要承載區。

  科創中心建設的主體是企業和科研機構。我們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出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33條意見,以及支持外資在滬研發中心參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建設的16條意見。目前,跨國企業在上海的全球總部和地區總部已經有610多家,外資在滬研發中心也已超過418家。我們出臺相關政策,旨在進一步提升能級,更好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發揮更大作用。這既是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科創中心的重要舉措。發揮外資在滬研發中心的作用,是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一大優勢。

  科創中心建設的基礎,是營造更好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氛圍,核心是人才。上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這兩年我們出臺了人才新政“20條”“30條”,但人才政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還要適時推出有針對性的、更好的人才政策,建設人才高地,服務科創中心建設。

  經濟發展

  結構更優品質更高效益更好

  中國日報:今年以來,上海在提振實體經濟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上海如何定位實體經濟,未來還會出臺哪些提振實體經濟的措施?

  應勇: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相繼出臺了包括發展實體經濟、提升實體經濟能級“50條”等一系列政策舉措,並注重狠抓落實,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今年1至9月,上海GDP增長7%,這個數字是首次公佈,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提升9.4%,比去年同期提高10.7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加15.7個百分點,都是近七年來增幅最大的,另外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工業産值當中的比重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下一步我們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貫徹好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上海要加快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新型産業體系,實現結構更優、品質更高、效益更好,可持續發展。

  滬臺交流

  希望臺胞在上海有更好發展

  中天電視臺: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要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在台灣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討論,總書記也強調兩岸一家親。想為台灣年輕人問一個問題,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到上海來就學、就業、創業,未來上海還有哪些更多的辦法和優惠措施來協助他們?您在台灣有很多老朋友、好朋友,有機會的話還想來台灣看一看嗎?您最想看哪些東西,最想去哪些地方呢?

  韓正: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對兩岸和平發展進行了非常精闢的論述。上海和台灣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合作與交流是全方位的。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上海一直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推動上海與台灣各地之間的友好交流往來。今天有許多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年輕人在上海就業、學習、居住,記得有一次接待台灣代表團時,他們告訴我在上海和蘇州有70萬左右臺胞,大部分居住在上海,我們都非常希望臺胞們在上海得到更好發展。

  2010年4月,我曾經率領上海代表團到台灣參訪,去了企業、坐了捷運、逛了夜市、到了垃圾焚燒場,還去了學校,所到之處都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台灣小吃也非常好吃。自那以後,我們建立了機制,上海和台北之間互辦的雙城論壇,今年已是第八屆,使上海和台北之間有了正常的機制性安排交流,涉及科技、文化、教育、體育,上海男籃五人首發主力之一來自台灣,希望上海兩支中超足球隊也能有來自台灣的球員。我認為,任何因素和力量都不能把我們隔開,我們確確實實是同根同族的一家人,我們要攜起手來為兩岸和平發展,為祖國和平統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