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東第一路”將變身“露天歷史博物館”

2017-12-13 11:12:42|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原標題:楊樹浦路年底前啟動綜合改造,“滬東第一路”將變身“露天歷史博物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有著150年曆史的楊樹浦路,將在本月底前迎來綜合改造工程的正式開工,這條承載著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歷史的“滬東第一路”將迎來新生。

  走出歷史塵埃的百年工業之路

  這是一條綿延5公里的百年工業之路,南面是星羅棋佈的民族工業廠房,北面是成片的老式居民建築。150年前,工人們每天穿過楊樹浦路到工廠去上班,下班又回到馬路對面的居民區,“南廠北住”的楊樹浦路由於最早擁有完善的市政配套管網,被譽為“滬東第一路”。

  如今,沿江的百年廠房建築仍在江風吹拂下屹立如初,但大工業時代的機器早已停歇,這條承載著百年工業興衰的道路也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被遺忘:道路基礎設施老化,風貌建築群在歷史的塵埃裏被掩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楊樹浦水廠。 黃尖尖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楊樹浦發電廠。 黃尖尖 攝

  “過去乘坐135或28路公交車經過這片區域,只要車開始上下顛簸不停,就知道楊樹浦路到了。”附近居民總是抱怨。楊樹浦路屬於城市次幹道,沿線有很多老居民區,是當地居民出入的必經之路。道路一頭連著大連路,一頭連著軍工路,大型集卡車輛行經此地也造成了路面受損嚴重。

  楊樹浦路還是一條歷史風貌之路,大工業時代遺留下了65處、一百多棟歷史建築,都是改造中需保留和維護的部分。楊樹浦路的地底下,還有全市最複雜的地下管網。“過去承載市政基礎設施的水廠和煤氣廠等,管線都從地下走,還有近期修建的大定海排水系統,新老管線交替。”負責楊樹浦路改造工程的楊浦區建管委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路段還遇到了松潘排水系統、軌交18號線和江浦路越江隧道三個重大市政工程的建設,讓改造難上加難。

  如何平衡歷史風貌留存與區域交通發展?如何背靠厚重歷史重現百年工業街區的風貌?2016年12月,楊樹浦路“綜合改造工程”項目經過長達一年半的規劃方案研究與論證後正式立項,建設管理部門力求在確保基本交通流量和充分保護周邊歷史建築的基礎上實施改造,讓道路同時承載交通和歷史風貌展示的功能。

  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

  全球交通的新導向是慢行交通的復興,傳統“大半經、寬車道、高車速”的道路已經無法滿足百姓的需求。《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力主實踐打造“人性化”的街道,而“人本位”的理念也在楊樹浦路改造中得到凸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今日楊樹浦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改造後的楊樹浦路效果圖。 楊浦區建管委提供

  楊樹浦路從大連路到齊齊哈爾路段,打造以人為本的道路感受。“在楊樹浦路有限的道路紅線內,我們將原雙向2車道適當拓寬為4車道以保證遠期基本的機動車交通服務水準,並適量壓縮車道寬度,將更多道路空間讓位於慢行。”據介紹,建設部門將道路設計與地塊環境充分結合,目的是打破“圍墻”,共享這一片區域。

  在此基礎上,人行道的設計不再是以往規則的兩米或三米寬度,而是有寬有窄,順著路面情況而變。“沿街有不少商業和住宅,我們要一次次上門與和開發地塊溝通理念,下功夫梳理沿線建築退界,用足建築物外部空間,在確保車輛通行前提下充分考慮人行的舒適感,能做寬的地方儘量做寬,塑造真正的城市街道。”

  改造中,把沿線的場地和道路空間作為整體來設計。“有些寬敞的地帶,我們會結合現場環境建一些小型廣場,讓人流可以在慢行過程中聚集、小憩。”據介紹,建設部門還打算將每個道口的街轉角半徑放大,縮短行人過街的距離。這些著眼于細節的改造都將提升行人漫步的舒適感。

  “道路讓位房子”,留住城市記憶

  面對沿線65處歷史建築,建設部門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摸,大至風貌建築、街道空間,小至市政設施、路名路牌。按歷史建築的評估等級分類施策,既有保留保存、也有平移讓道,即使評估為可拆除的建築也需經過反復論證,只為盡全力保留下道路沿線完整的建築肌理。據統計,楊樹浦路沿線風貌建築的保留率達到了近95%。

  從齊齊哈爾路到隆昌路段,以風貌保護為主,讓城市道路承載觀光和歷史展示的功能。楊樹浦路沿線有三大百年市政基礎設施廠房——水廠、煤氣廠和發電廠。在楊樹浦水廠附近,建設部門還發現了一條1890年代敷設的有百年曆史的水管,像這樣的“活化石”將成為楊樹浦路上的獨特景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走在楊樹浦路上,身旁就是老水廠的哥特式城堡建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位於楊樹浦路2866號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黃尖尖 攝

  楊樹浦港橋是該路段上一個重要節點。港橋始建於19世紀,楊浦區的名字就來源於楊樹浦港。1913年,當時的工部局將港橋改建拓寬為混凝土橋,附近的救火會、警察局兩幢建築被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楊樹浦港橋的對面是著名的86街坊——三益裏,這是一座特色的里弄住宅。未來這裡將結合楊樹浦港橋的保護整體改造,打造成一塊濱水公共綠地“楊浦源”,形成楊樹浦路沿線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楊樹浦港的南段入口。 黃尖尖 攝

  楊樹浦路沿線有三塊大面積的風貌保護建築群,為了將其充分保留,建設部門選擇了“道路讓位房子”的做法。“原本規劃寬32米的道路,可以建設六車道,但為了保留風貌建築,現縮減為四車道。”楊浦區建管委負責人表示,保護歷史建築,就是留住上海這座城市的記憶,改造後的楊樹浦路將是一條不同於以往的市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