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油菜花田綿延出“海上絲路畫卷”

2018-03-22 10:02:4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大地咏嘆調!奉賢60畝油菜花田綿延出“海上絲路畫卷”

       春暖花開,大地成了藝術家的調色盤。在莊行舉行的奉賢菜花節上,40000(60畝)平方米油菜花田已“變身”為巨型畫卷,仍帶有綠意的油菜花田綿延成碧波盪漾的“海上絲路”,2艘五彩“商船”正乘風破浪。再過幾天,綠色“海洋”將泛起連綿不絕的金色波浪……

        這不僅僅是一幅壯觀的畫卷,有著畫家與農民雙重身份的陸永忠想借藝術喚醒鄉村活力,重啟人們的“家園意識”以及對於自然的敬畏之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風油季——海上絲綢之路》航拍畫面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蔡黃浩 攝

       田園牧歌

       東西長250米、南北寬160米,陸永忠以田野為紙、以鋤頭為筆、以油菜花著色的創作《風油季——海上絲綢之路》盡顯自然之美。

       3月18日,潘墊北路旁,記者通過無人航拍機俯拍圖一覽畫作全貌:黃綠色的矩形田野被東西步道對稱切開,在2個小矩形中,20隻綠“駱駝”組成4支“駝隊”,踏出了2條對稱的弧形褐色“陸上絲路”。在南北中軸線處,2艘五彩“帆船”正航行于“海上絲路”上,並卷出藍白色“浪花”。不遠處,白色“雲朵”升騰而起。田野上的船、浪、雲共由2萬個小風車組成。每當風起,風車嘩啦啦的旋轉聲猶如揚帆的聲音。

      “油菜花還未盛放,不過這裡再過一週就一片金燦燦了,特別壯觀,就像燦爛輝煌的絲路文明。”他強調説:這幅畫是“活”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並顯現無法複製的美,因為這是大地與陽光、雨露、清風共同完成的田園牧歌。

       大地藝術

        這幅獨特的畫作是陸永忠關於大地藝術的嘗試。大地藝術起源於美國1960年代,是運用土、石、沙、植物、風、水、雨、雪、雷等自然材料在大地上創作的關於人與自然關係之思的藝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陸永忠 新民晚報記者 肖茜穎 攝

       為了創作,他帶著20多人的團隊從去年10月份起就忙活開了。首先,他們要在巨幅土地上勾出畫作輪廓。一把20米長的自製竹尺有助於定位畫面的中點、中線。腳步測距則針對短距離。在確定所有圖形的位置後,他用鋤頭“深挖”出線條。為了營造畫面的起伏感,他將某些部位的土夯實壘高,又把一些地方做成低窪地。

        輪廓完成後,油菜花種植同樣耗時耗力。去年11月中旬,經過1個多月育苗後的油菜花被一株株地移植進畫卷中。因為它們將“成長”為一幅藝術作品,種植要求更加嚴。陸永忠精選了三個品種的油菜花,因為花朵疏密、根莖高矮各異的油菜花組合後可形成不同的“筆觸”。“萬事萬物只有順應自然,才可能産生好的結果。”

       鄉土情緣

        正是對農人的佩服與對土地的虔敬才促使有著畫家、農民雙重身份的陸永忠開始大地上的創作。

        他説,如今自然環境變了,種植方式變了,食物味道也變了。他要用田野畫卷告訴所有人尊重自然的重要性。2014年,他的首幅水稻畫《巨龍舞夢》除了呈現視覺盛宴,還讓更多人領略了稻米純正的滋味。而這一次的油菜花成熟後將製作成菜籽油,並有機會被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風油季——海上絲綢之路》(局部) 新民晚報記者 肖茜穎 攝

       此外,一株株油菜花還承載著他金色的童年記憶。小時候,他和姐姐會幫著父母務農。家裏有十幾畝地,父母為了增收,每年都會種上油菜花。而陸永忠喜歡和小朋友在金黃色花叢中穿梭玩鬧。“有時候臉上沾滿了金黃色的花粉,還帶著點檸檬香味。”他回憶道。

        對於以絲路為創作主題,他則希望更多的外國人能了解當下的中國。他指出,“絲路便是從古至今各國間重要的交流通道,人與人的理解與尊重太重要了。”

       大地暢想

       全國各地十分重視鄉村振興,而上海正在打造美麗鄉村。陸永忠認為,建設鄉村不只是政府的事,作為個人的他同樣可以用大地藝術作品喚起城市人的家園意識,並激發土生土長的村民對於老土地的自豪之情。

       因此,他正在醞釀一系列大地藝術作品計劃。在他看來,大地藝術還有更多的呈現方式,能發生在梯田裏、在懸崖邊、在湖泊中、在大海上……它還可以是人、動物與自然共同演繹的“即興戲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風油季——海上絲綢之路》(局部) 新民晚報記者 肖茜穎 攝

        憑著對大地的眷戀,他總以創作為樂。他期待觀眾同樣能夠享受這份自然自由自在:認識自然、感受時間、領悟人生……(新民晚報記者 肖茜穎)

       【馬上評】文旅連枝春色俏

       又到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時節。噴薄而出的,不僅是蟄伏一冬的創作靈感,還有那蠢蠢欲動去走走,去耍耍的心思。文化枝連旅遊,便有了詩和遠方。

       油菜地裏的守望者,陸永忠的創作《風油季——海上絲綢之路》以自然之美,催長旅行的腳步,這無疑是文旅結合的有益嘗試。文旅攜手早有成功的先例。在日本,自2000年起舉辦的“大地藝術節”雲集了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家,也給老齡化嚴重的鄉間帶來新活力。青森田舍館村也因稻田畫,發展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

       旅行的路上,我們為什麼需要文化?文化的市場,又為什麼需要無限風光?文化和旅遊是天然的有機體,文化需要通過旅游來創新、傳承與流播,旅遊産業則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載體。以文化籠絡人心,借文化提升意興,而另一方面,我們亦可憑旅行深解風情,靠旅行傳揚風尚。中國五千年悠悠歷史,擁有數量豐富、品質高貴的文化古跡,自然風光,因為文化,在路上的日子更顯意義。

       奉賢菜花節進入第11個年頭,陸永忠的文化“潤色”已讓市民按捺不住,菜花節有望成為申城踏春的熱門目的地。每一段旅路,文化是魂。看風景去,更陶冶于一次文化的邂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