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哥哥”錢惠麗現身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我來為海派文化站臺

2018-09-30 09:02:0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寶哥哥”錢惠麗現身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我來為海派文化站臺

圖説:錢惠麗為《石庫門的笑聲》站臺(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攝)

  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首輪“直通車”已持續至第六日,繼有自外地特地趕來捧場的“旁友”留言説“笑得頭也要掉下來了”,昨晚周瑾出場大肆爆料毛猛達的“身體秘密”,又引發一群潛藏於民間的名醫紛紛找到後臺,要來給心愛的“毛豆”搭脈、貢獻“祖傳秘方”。

  今晚,現身的神秘嘉賓按身份似乎和滑稽戲搭不上半毛關係,但她一亮相觀眾群裏就響起一陣騷動:“哦喲喲,寶哥哥來哉!”錢惠麗著黑色長風衣搭配鮮亮絲巾上場,開門見山:“都説越劇悲悲慼戚,負責讓人哭;但獨腳戲説噱逗唱,專門叫人笑,這一哭一笑看似南轅北轍,實質上都靠最貼切生活的題材、最真誠的表演,來觸動觀眾心中那根深埋的心弦。”

“寶哥哥”錢惠麗現身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我來為海派文化站臺

圖説:錢惠麗為《石庫門的笑聲》站臺(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攝)

  滑稽和越劇看起來畫風迥異,實際有著千絲萬縷的緣分,錢惠麗坦言,自1986年剛到上海,就認識了許多滑稽界的前輩老師:“姚慕雙的一雙公子,姚勇兒、姚祺兒,我都是叫哥哥的。毛猛達和我同屬一個民主黨派,相識相知也有20多年了。”今晚站上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的舞臺,錢惠麗強調,並不只為這些“私交”,“更是為我們的海派文化和上海品牌來‘站臺’。”

  作為神秘嘉賓亮相之前,錢惠麗“隱身”在觀眾群也是笑得“全沒了素日端莊穩重的樣子”。散場時,她嘴角帶笑感慨不已:“真虧的我一來上海就積極學習上海話,否則一知半解得錯過多少精彩的噱頭。”身為早期的新上海人,錢惠麗從來不會覺得在公共場合聽到上海話是種“不尊重”:“一座城市的味道,不就是那些街頭巷尾的話語中透露出來的嗎?你真心想要融入一座城,自然是要去了解他的語言,才能更好地傾聽它的聲音。”

“寶哥哥”錢惠麗現身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我來為海派文化站臺

圖説:毛猛達和沈榮海在臺上表演(新民晚報記者朱淵攝)

  初到上海那會兒,錢惠麗最愛聽滬劇和滑稽戲,也愛聽弄堂口上海阿婆們軟糯親切的話語,幽默詼諧地拉家常。唱越劇的錢惠麗説紹興話,和上海話有些許接近,但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這丁點的接近反而成為她學上海話的大障礙。如今的她在潛移默化中已漸漸掌握了門道,若非長時間的聊天,絕對捉不到她的上海話的破綻,用她的話來説:“比現在上海的小囡説得地道多了。”

“寶哥哥”錢惠麗現身獨腳戲《石庫門的笑聲》:我來為海派文化站臺

圖説:毛猛達和沈榮海在臺上表演(新民晚報記者朱淵攝)

  談到這台獨腳戲圍繞改革開放40年的主題,錢惠麗身為這座城市改革變遷的見證人,也是感觸很深。“或許現在進上海的異鄉人不會有我們當初那樣深刻的感受,上海的包容性真的是融在這座城市的骨血裏的。”最初從浙江到上海,錢惠麗背著“罵名”扛了很久,浙江和上海雖不過幾小時車程,但那時不單交通不便利,兩地人的思想觀念也天差地別。

  “我來上海,很多人覺得我背叛了家鄉,但上海原本就是越劇發祥地,也是聚集人才的高地,年輕演員想要在藝術上更進一步,來上海闖蕩實屬常理。”所幸,這座城市從未用有色眼光看待過外來人才,錢惠麗説:“這座城市給予我許多。來上海,不但能讓我和恩師徐玉蘭靠得更近,學得更多,也讓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在個人發展上得到更多空間和機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