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首支護老者之歌發佈 90後護理員刷新“職業成見”

2018-10-17 09:13:1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22歲的羅鑫在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做“保姆”,96年出生的她今年剛剛畢業。每天早上6點,羅鑫就來到福利院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幫助老人起床、吃早飯、打掃衛生、取報紙,事無巨細。“每天工作8到12個小時,經常需要值夜班,有的時候剛吃完早飯,就要幫助便秘的老人排泄,有時聽不清楚老人説話,老人一著急就會生氣得跺腳;有的時候老人不肯吃飯,需要一口一口不斷哄著……這份工作需要付出的耐心、體力、責任心,沒幹過的人很難體會”。

  遇到值夜班,羅鑫每隔2小時要去看望自己負責的區域,從晚上6點到早上6點不間斷查房,老人晚上起夜比較頻繁,羅鑫就要一次又一次地扶不同的老人去衛生間。

滬上首支護老者之歌發佈 90後護理員刷新“職業成見”

圖片説明:MV截圖

  護老者不應該再成為“隱形人”

  “伴你日日夜夜/才換來更多了解/你的悲歡你的沉默/我才懂的無比真切……”今天,在今年申城迎來第三十個“敬老日”之際,楊浦區社會福利院推出滬上首支護老者之歌——《守護》,將視角聚焦養老護理員群體。

  《守護》由楊浦區福利院內90後護老者本色唱演,其中MV的情節也都取材于護理員的真實經歷。“我們希望能改變公眾對護老者的刻板印象,一支專業化、充滿活力的護老團隊正在崛起。”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副院長喬毅皓表示,護老者這個群體,不應該再成為‘隱形人’,需要真正被社會看見和尊重,他們才是社會養老壓力最直接的承擔者。

  在很多人印象裏,養老護理員就是伺候老人的保姆,管著老人的吃喝拉撒。但事實上,看似簡單的翻身、喂飯都包含著標準化的操作,還有更多針對失智失能老人,如何防止老人褥瘡、針對中風後老人的術後康復……這些看上去極其瑣碎的護理細節,卻決定著老人整個晚年的生活品質,需要調動的是一個護理員所有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以及良心。

  目前,我國的養老護理行業還處於早期發育階段,撐起護理員工作的主體是一批具有不同工作背景的60後、70後,甚少有年輕人或大學畢業生願意加入到這個行業。“身邊一起來實習的同學們,大部分實習了一週都嚇得走了,能堅持下來繼續幹的少之又少。”羅鑫透露,目前福利院中90後的護理員有近30人,大家都是對老人們發自內心的熱愛。

滬上首支護老者之歌發佈 90後護理員刷新“職業成見”

圖片説明:護理員與老人們

  護老者也需要社會“守護”

  福利院裏,更多的是像徐永梅一樣的70後,徐永梅已經在楊福院做了5年多,負責一個樓層老人的飲食起居。“新入院老人都有一個過渡期,這段時間更多的是需要心理護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心理護理遠比生活護理更多更重要。”徐永梅也被個別家屬指責過,這讓她心理有些感慨。公眾對護理員最大的誤解是什麼?養老院裏大多數是高齡老人,身體各方面功能明顯減弱,一旦有個頭疼老熱,家屬第一時間就會怪罪護理員工作沒做好。“記得剛來沒多久,我自己感冒了,爺爺奶奶為我拿藥對我噓寒問暖,其實我們相互陪伴已經親如家人了,我們也很希望得到家屬的尊重。”

  2017市民政局發佈的《關於加快推進本市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需要“落實《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年)》,將養老護理類專業作為服務民生需求的緊缺人才專業進行重點建設。”

  但在實際的招人過程中,各養老機構仍然面臨“招人難”、“留下難”,尤其是年輕養老護理員,更是稀缺。楊福院副院長喬毅皓告訴記者,“薪資高低還是其次,主要是養老護理員這個職業社會認可度低,所以這次我們也希望通過打造這首護老者之歌,能夠建立起新的護老者形象,讓公眾更多理解、關注護老者這個職業。

  據悉,這首主題曲《守護》的誕生,在楊浦區民政局指導下,前期經過了楊浦福利院對一線護理員的廣泛調研,由夏蕊傳播監製,楊福院護老員演唱和在MV中本色出演,情節都取材于真實的護老者經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