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時代 文創園區成為城市微更新載體

2019-06-24 13:47:2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存量時代 文創園區成為城市微更新載體

  明珠創意産業園內,昔日綠皮火車化身書店、咖啡廳。

存量時代 文創園區成為城市微更新載體

  世界最大規模3D列印混凝土步行橋落戶寶山智慧灣。 (均 資料)

  ■本報記者 張熠

  幾十年前,俯瞰上海,蘇州河及交通線沿線密布的工廠,支撐起城市發展的經濟脈絡。如今,再度打開上海地圖,會發現老廠房、舊倉儲空間等工業遺存,已蛻變為創意城市的嶄新地標。137家市級文創園區星羅棋佈,圍繞“一軸”(延安路城市東西向軸)、“一帶”(中、外環城市金腰帶)、“兩河”(黃浦江、蘇州河)、“多圈”(環同濟、環東華)的空間布點,加速“廠區—園區—社區—城區”迭代升級,打造融入周邊環境的開放式社區。

  市文創辦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總建築面積近700萬平方米,入駐文創企業2萬餘家,入駐企業總營收近5500億元。在文創成為産業發展新的著力點時,充滿活力的文創園區正轉型升級為點綴這座城市的風景線。

  有溫度的城市公共空間

  沿著安化路492號臺階拾級而上,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就來到綠意掩映的德必易園。這裡曾是上海航天局第八九研究所,見證了我國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經改造重建,這棟老建築大樓轉變為中心城區集聚文創企業的産業園區。美團點評、童石、童年智造、荷瑞會展等眾多充滿創意的企業從沒有圍墻的園區起步。

  這只是上海文創園區的一個縮影。上海文創園區大致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末的都市工業園,那時只是對舊廠房、倉庫進行簡單利用。2004年起,在政府扶持下,文創園區蓬勃發展,現有經認定的文創園區137家。園區版圖上,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形成基於舊有工業遺存的橫軸狀集聚;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周邊也形成基於知識中心外溢的多圈狀集聚;全市基本形成“一軸、一帶、兩河、多圈”發展佈局。

  隨著産業集聚效應顯現,部分園區結合自身區位優勢,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形成核心主導産業清晰、産業特色鮮明等優勢。如以網絡信息業、軟體設計為主題的慧谷軟體園、天地軟體園、徐匯軟體基地等;以創意設計為主題的8號橋、800秀和上海國際設計交流中心等;以時尚産業為主題的尚街、時尚園、東紡谷、時尚谷等;以藝術業為主題的M50、田子坊等。上海德必(集團)董事長賈波説,文創園區是文化的最好承載體,通過將文化和歷史注入建築,文創園區猶如一個個有溫度的城市公共空間,成為輕公司資源對接的“大家長”。

  可打卡的城市文化地標

  “美的街道、標誌性的建築、可打卡的城市文化地標”,這是上海科房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劍對文創園區的定義。

  上海科房投資運營的明珠創意産業園內有一條長達幾百米的集裝箱創客走廊。這裡原是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置身創客走廊,頭頂上是時不時呼嘯駛過的軌交3號線,身旁則是停駐在“鐵道”上的綠皮火車,車廂中別有洞天,咖啡館、書吧頗受年輕人青睞。五顏六色的集裝箱散佈在站點各處,花店與寵物店為這裡增添了一份悠閒氣息。園區入駐了國內眾創空間蜂巢孵化器、火車老極客工作室、VR體驗中心等年輕企業,目前正在進行四期規劃,未來將沿舊鐵道線,連通鐵路文化創意館和視覺藝術工場。“存量時代,文創園區可成為城市微更新的載體。”

  寶山智慧灣是科房投資運營的另一個園區,也是周邊居民“打卡”的網紅地標。這裡曾是上海第三毛紡織廠倉庫用地,2016年9月實現轉型,紅、黃、綠、藍等色彩明艷的集裝箱創客部落成為園區新住戶。近三年來,中國首個3D列印文化博物館、世界最大規模3D列印混凝土步行橋、麻省理工微觀裝配實驗室、網紅咖啡店紛紛落戶。除商業主體外,以梅派青衣史依弘命名的劇場、宋思衡工作室相繼入駐,給園區帶來不少驚喜。

  迭代升級成城市新名片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文化創意産業實現增加值4227.7億元,同比增長8.9%,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為12.9%。創新正成為城市驅動力。上海産業轉型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夏雨説:“上海打造科創中心,應該有一大批創新城區作為支撐點和落腳點。”

  上海外環線以內的中心城區大約620平方公里,外環到中環兩側大約40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相當一部分是過去的工業、倉儲等傳統産業集聚地。經過幾十年演變,工業區帶來的人員聚居形成高密度居住社區,萌發了各種公共服務,最終形成工業區的城市化。而原有傳統工業、倉儲則逐步退出,留下相當數量的産業空間在這一區域內。“這是上海特有的、能承接創新産業的寶貴資源。”

  在交通通達性好的軌交沿線,大量已落成的文創園區成為城市新名片。更重要的是,文創園區本身也在進行從廠區、園區到社區、城區的迭代升級。敞開的大門、完善的生活設施、密布的綠化、可供居民休憩的座椅,都讓産業要素集聚的文創園區成為一個生活氣息濃郁的大型社區空間。假以時日,基於文創園區集聚的企業及人群,將帶動周邊城區轉型升級。

  原標題:現有經認定的市級文創園區137家,形成“一軸、一帶、兩河、多圈”佈局存量時代,文創園區成為城市微更新載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