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印度學生與上海老人組成“臨時家庭” 藝術家喬榛用一首詩給他們留下寄語

2019-07-24 11:10:30|來源:上觀新聞|編輯:李玥 |責編:李勝蘭

這群印度學生與上海老人組成“臨時家庭” 藝術家喬榛用一首詩給他們留下寄語

  “在中國工作了幾年,我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印度元素,有更多印度公司來到中國,寶萊塢的很多電影也被引進中國。”在第三屆“中印宇宙公益藝術獎學金”啟動儀式上,印度駐華企業Infosys公司副總裁普拉巴特·考爾(Prabhat Kaul)説。他也發現,雖然人們對兩國的習俗、文化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對彼此的了解程度還處於初級階段。為了讓中印兩國學生真正了解彼此,在接下來的10天內,來自印度國際美術學院的10名學員將與中國學生和老年藝術家組成“國際家庭”,浸入式體驗和交流兩國傳統文化。

這群印度學生與上海老人組成“臨時家庭” 藝術家喬榛用一首詩給他們留下寄語

  這群印度學生一到中國,就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他們收穫的第一個“禮物”是老藝術家們給他們取的中文名字。學生阿裏克·卡瑪卡(Alik Karmakar)就獲得了一個中文名“小龍”,他自己也非常喜歡。給他取名字的是楊有聲老先生,他説“小龍”這個名字有兩層含義,“一是因為他是龍年出生的,其二是希望他像龍一樣,給中國和印度帶來風調雨順。”學生弗林達·沙瑪(Vrinda Sharma)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她的中文名字是“佳音”。她的結對“家人”郭慧秋説,希望佳音的到來能夠給兩國帶來“美好的消息”。

  這群來自親和源老年社區的藝術家也是“臥虎藏龍”,其中不乏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書法家、歌唱家以及畢業于當年燕京、復旦、同濟等院校的前輩專家。藝術家喬榛也聞訊趕來,他説:“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項目,每次參加都感到一種深深的情誼。”在現場,這位著名配音演員聲情並茂地表演了配樂詩朗誦《蠶》,他希望中印學生能學習矜矜業業的蠶,“吐下去,我的絲,吐下去,能讓全人類的身心,都披上錦繡!”

  在接下來十天的學習中,這批印度學員將充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上海的老藝術家們將擔任導師,教授鉤織、書法、乒乓球、舞蹈、太極、繪畫等。學員還將前往浙江象山展開遊學之旅,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學習剪紙,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這群印度學生與上海老人組成“臨時家庭” 藝術家喬榛用一首詩給他們留下寄語

  親和源集團創始人奚志勇表示,項目對印度學生來説,提供了一個走進中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平臺。對於老藝術家來説,他們則能夠通過與印度孩子和中國孩子的交流,實現自己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願望。他們的學識、樂觀和態度也深深地打動了印度學員,前幾批學員返回印度後,仍對這次“文化之旅”唸唸不忘。第二批項目學員東東就記得自己學習過的課程,“謝謝我的‘奶奶’,國畫、書法、太極、手絹舞,這些課程真的非常有趣。”

  據悉,“中印宇宙公益藝術獎學金”項目于2016年發起,由國際公益學院、上海親和宇宙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印度國際美術學院、上海尚德實驗學校主辦。項目計劃在10年內,每年選拔10名印度國際美術學院的學生,進行為期10天的文化交流夏令營活動。這群學生在印度學習的專業包括時尚設計、紡織品設計、美術和實用性藝術等。他們也將在上海尋找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作品,在項目結束後帶著藝術作品和他們眼中的“中國”返回印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