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來臨 音樂會將呈現哪些奇觀

2019-08-06 14:12:31|來源:文匯報|編輯:李玥 |責編:李勝蘭

這些年,鋼琴家宋思衡熱衷於嘗試音樂舞臺的新鮮打開方式,圖為他和自己的機器人“朋友”同臺演奏鋼琴曲。(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姜方

  一段室內樂演奏視頻近期成為網紅:借助5G技術,七位樂手分散在德國、西班牙、蒙古、瑞典和日本等地,他們共奏一曲巴赫《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聲音同步傳輸,沒有任何延遲。“未來的音樂演出將突破時空局限,使人們在劇場之外也能欣賞。”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科帶頭人代曉蓉説,借助全息投影技術和順暢的5G網絡,身在各地的音樂家通過螢幕“同臺”表演將不再是夢想。

  科技正在改變舞臺藝術的表達方式。今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舞臺上,多媒體音樂劇場《鏡·界》結合弦樂、舞蹈和影像,舞者黃豆豆和他的四個虛擬“分身”同臺共舞;今年2月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鋼琴家郎朗和虛擬偶像洛天依完成一台萬人級的演唱會;不久前第二屆國際3D列印嘉年華閉幕式上,鋼琴家宋思衡和他的機器人朋友共奏《藍色多瑙河》……影像技術、交互技術、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前沿科技的應用,革新著人們的觀演體驗。當藝術與科技不斷碰撞,並在音樂廳內外締造更多奇跡的同時,業內人士也開始思考如何守護好藝術的本體,避免舞臺淪為技術的跑馬場。

  科技,將舞臺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遼闊與壯麗

  利用當下最尖端科技增加舞臺的“壯麗景象”,劇場工作者從古至今都在不斷探索。從16世紀意大利舞臺場景佈置中的創新角度繪畫和機械設備,到氣體效果和之後的電力、燈光效果引進,再到計算機對燈光、聲效和場景變換的應用,技術的發展創造了令人驚艷的視聽效果。眼下,新的科技催生了更多創作方式,進一步擴展了舞臺藝術的表達空間。

  比如影像技術中的全息投影,讓真人可以和虛擬角色同臺表演,如夢似幻的世界得以被觀眾感知。以《鏡·界》為例,當真人黃豆豆在舞蹈時,螢幕上另外四個他本人的影像也在共舞,高速攝影機放慢了幻影的動作,從而産生超現實主義的舞臺效果。郎朗和洛天依突破“次元壁”的合作,則得益於全息投影和實時動作捕捉技術,虛實相融且充滿觀賞性的舞臺讓觀眾耳目一新。

  人工智能如今也與音樂舞臺有著不少融合與互動。結合了人工智能的數控技術,能自由操控原本固定的舞臺道具和軟景、硬景,使整體布景變化在視覺呈現上更流暢自然。由代曉蓉擔任策劃的跨界融合劇場《東去西來》同樣運用了人工智能,螢幕上中國書法的水墨形狀,隨著鋼琴家演奏音樂的節奏和強弱變化而改變。該程式可以預判鋼琴家下一秒的演奏動作,使水墨實時變化更具連貫性。整個表演過程也在解構和重構音樂與影像的關係。

  這些年鋼琴家宋思衡熱衷於嘗試音樂舞臺的新鮮打開方式,比如讓古典鋼琴與多媒體裝置進行交互表演,演出中所運用的多媒體介質有動畫、影片,甚至還有機器人。“音樂家的任務其實跟科學家很相似,都在不斷探索人的新領域和新極限,以及人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只是我們跟科學家的角度不一樣。”在宋思衡看來,音樂家選擇主動擁抱高新科技,不僅僅是去呈現華美和新奇的舞臺效果,更是為了從不同角度探索藝術之美背後的原理。

  高歌猛進的科技登場,別忘了守護藝術的本質

  “話劇中有‘打破第四面墻’的理念,而現在已有很多表演不單純局限在劇場中,博物館、倉庫、油罐等等都可以成為舞臺。”宋思衡坦言,近年來海外有些音樂演出以沉浸式方式呈現,通過與科技結合讓觀眾獲得獨特的觀賞體驗。在實驗歌劇公司推出的歌劇《看不見的城市》中,樂手、歌手和舞者被分散到洛杉磯聯合車站的各個角落。觀眾通過頭戴式耳機一邊實時聆聽歌劇,一邊在車站裏自由行走,遇見歌劇表演者的同時難免撞見一頭霧水的路人。

  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從業者認識到,科技可以幫助他們在創作中發掘更多可能性,各種藝術的邊界由此模糊,什麼是藝術之美也在被重新定義。還有學者認為,隨著5G技術的完善和大規模使用,舞臺表演將進一步不再局限於時間地域,與電影、遊戲等之間的界限也會越來越不清晰——“或許將來只需要一塊螢幕、一副眼鏡,就足以讓觀眾有‘親臨’現場的觀演感受。”

  面對科技在舞臺上的井噴式使用,代曉蓉時常提醒自己,不能忘記守護藝術的本質。“傳統藝術工作者在面臨知識轉型問題時,一定要充分了解技術的屬性,對技術語言進行深層次分析後,再將其轉化成藝術語言。否則,對科技的運用將會流於表面,無法真正展現出藝術的魅力。”

  技術的革新和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音樂的産生方式。在程式中輸入著名作曲家已有作品的參數,人工智能作曲機器就可以創作出與之風格相似的新曲子。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人工智能藝術創作的核心是數據和演算法,只是對藝術門類進行風格化和技術化處理,還沒有涉及藝術本質中的情感、想像等範疇,更不具備藝術象徵性和批判性等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説到底,科技可以提升藝術的表現力,而屬於人類的情感和想像才是藝術真正的源動力。

  科技的進步固然不可抵擋,但音樂家們堅信,未來的舞臺不會在技術牽引下一意孤行,相反會依靠藝術的力量和法則構建出一個美好天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