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瞄準“三個經濟”

2018-04-02 14:07:43|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2017年,陜西奮力追趕超越,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市場環境專項整治……一項項利於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創新舉措先行先試。陜西正在凝聚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的新動能。

  2018年,發揮自身資源稟賦、依託“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核心區位,陜西的優勢正在一一變現。夯實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堅固基石,以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抓手,落實“五新”戰略任務,陜西開放型經濟發展無須揚鞭自奮蹄。

  內陸改革開放

  新高地建設深入推進

  如今的陜西,正在通過創新匯聚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在資源高效流動中,籌集發展新動能。

  2017年,陜西自貿試驗區內企業陜西JRWN股份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公司簽訂認購與合作協議,以發行股票的形式增資並購。這個資金募集過程因為在海外完成,故意義重大。

  2016年底,國家四部委聯合發文加強對外投資監管,“控流出”宏觀環境下,企業在外發展所需的資金出境難度加大。另外,不少境內企業境外子公司由於新建、規模小,在外信用評級都不高,實施境外融資困難。內保外貸業務為企業解決了這一難題:陜西JRWN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內銀行分支機構存入相應的人民幣自有資金(合計約2424萬澳元),由境外的該銀行香港分行為企業發放貸款。

  這筆業務的亮點在於:通過跨境“增信”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另外,由於資金直接外幣結算,省卻了幾次換匯造成的利差損失。而且,3億美元以下該類項目審核權限在省發改委、商務廳,對企業比較便利。

  在陜西,這樣的創新案例還有很多。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一部分,正在見證陜西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的深入推進。在“三個經濟”領域,諸多先行先試的創新舉措,讓陜西開放型經濟建設活力倍增。

  “三個經濟”

  支撐絲路核心區建設

  過去的2017年,陜西經濟對外開放領域亮點頻出。樞紐經濟建設的基礎愈加夯實,門戶經濟魅力初現,流動經濟活力彰顯。

  寶蘭、西成高鐵建成通車,總里程828公里的沿黃公路全線貫通。海航現代物流總部、京東全球物流總部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00萬人次。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6.4%和26.2%。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36.37億元,增長11.8%。“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步伐加快,西安至布拉格等14條客運航線、西安至芝加哥等3條貨運航線、西安至布達佩斯和科沃拉中歐班列開通運營。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建設,陜西正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淩農高會、陜粵港澳合作周、首屆世界西商大會等活動成果豐碩。全年招商引資790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8.9億美元,分別增長26.9%和17.6%,進出口總額增長37.4%,其中出口增長58.8%,增速位居全國第二位,西部第一位。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表示,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三個經濟”,是對陜西建設“一帶一路”核心區的具體支撐和落實。

  目前,陜西正在匯集資源、獲取流量,全力推動發展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著力打造資源配置能力強、體制機制活、服務效能高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三個經濟”

  助推對外開放新格局

  2018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發展新藍圖,陜西將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促進資本、信息、人才、技術等要素聚集。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核心區的進程正在穩步推進。

  陜西將完善“米”字形高鐵網絡,建成西安北至空港新城段城際鐵路、西安地鐵4號線,加快西安至銀川高鐵和西安至韓城等4條城際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西安至延安高鐵,爭取開工西安至商洛、西安至安康、延安至榆林高鐵。以打造“國際運輸走廊”和“國際航空樞紐”為目標,陜西將加快發展綜合交通、樞紐交通,加快佈局建設一批通用機場,儘快形成航空高端帶動,高鐵與公路、地鐵等交通無縫銜接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強國際行銷網絡建設,吸引領事館、簽證中心、大型企業、金融和商務代表機構、國內外客商聚集,切實發揮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的門戶作用。系統建設物聯網和現代綜合交通物流體系,探索發展旅遊軌道交通、無人機物流等新業態,有效整合物流資源,培育物流龍頭企業,大力推動多式聯運,持續提高“西安港”和“長安號”班列運營水準。

  樞紐之勢愈發顯著,門戶作用正在兌現,流動要素一一聚集。如今的陜西,正在通過內外雙向開放,以實際行動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記者 曉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