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陜西籍博物館放大招

2017-06-12 08:54: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經國務院批准,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為了喚起和提升社會關心、支持、參與遺産保護的意識,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繁榮發展,6月10日,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到來之際,陜西省文物局領銜眾多文博單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陜西省文物局表彰2017年陜西省歷史文化使者 (李鵬 攝)

  陜西省表彰2017年優秀群眾文物保護員

  6月10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陜西主場活動在西安市臨潼區華清宮景區啟動,陜西省文物局現場表彰了2017年“陜西省歷史文化使者”、陜西省優秀群眾文物(長城)保護員。

  “陜西省歷史文化使者”活動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歷經兩個月,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29個省份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12794名參與,最終,通過答題初賽、視頻講解、26萬多網民投票、以及臺上專題講解、專家評審等多方面激烈緊張的角逐, 20位優秀選手脫穎而出,獲得“陜西省歷史文化使者”殊榮。

  2017年,共有20名優秀群眾文物保護員和10名優秀長城保護員獲得表彰,陜西省文物局希望全省文物工作者以他們為榜樣,學習宣傳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先進事蹟,牢固樹立文物安全“紅線”意識,進一步增強文物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留比特166型相機(左)長樂牌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右)

  160余件“老家什”勾勒陜西社會百年變遷

  由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辦的“陜西民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展”6月10日在東展北廳開幕,將持續至9月10日。

  展覽共選取民國至2000年間的各類文物160余件,分為民國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四個時間段,以物代史,管中窺豹式的折射了中國特別是陜西自民國以來近百年來的發展歷程。通過百餘件曾經與老輩人息息相關的老物件,勾勒出陜西近百年來社會生活變遷的掠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更注重觀眾的互動和體驗感,老爺椅、永久牌自行車、老式電話、跳跳玩具,觀眾都可以近距離接觸併合影留念。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徵集部呼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本次展覽有別於傳統的古代文物展,古代文物因其稀缺性和珍貴性往往只能隔著玻璃和觀眾見面,本次展覽從形式上更貼近現代藝術展,同時主動觀眾的互動性和體驗感,讓大家更近距離的參與到展覽中去。

  結合展覽,陜歷博還向社會各界發起倡議併發放倡議書,呼籲社會公眾保護好身邊的“老家什”,守住老祖宗留下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為陜西近現代文物保護、利用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世界遺産攝影藝術展吸引遊客駐足欣賞(楊舒曼 攝)

  光影讚歌 世界遺産攝影藝術展亮相兵馬俑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明清故宮、莫高窟、泰山、週口店猿人遺址以及長城共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産。為了紀念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列入世界遺産名錄30週年,在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到來之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攜手日本著名攝影師富井義夫共同舉辦“光影讚歌——世界遺産攝影藝術展”,一覽世界遺産的魅力之處。

  富井義夫先生在過去25年裏,先後遊歷了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72處世界遺産地,拍攝了大量關於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的照片,紀錄了雄偉壯觀、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和絢爛多彩、精美絕倫的文化遺産。本次展覽共選取了其拍攝的70個世界遺産地的70幅作品,給觀眾提供了一個近距離了解世界遺産相關知識和欣賞其他國家世界遺産風光的機會。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展覽的舉辦,必將促使觀眾更多的了解世界遺産的相關知識,推動觀眾更好的欣賞世界遺産的鬼斧神工與壯美智慧,引導觀眾為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為保護人類文明延續而盡到應有的責任。

  據悉,本次展覽為期三個月,將展至9月10日。

  10名初中生受聘為漢陽陵“文化遺産小使者”(漢陽陵博物院 供圖)

  傳統文化後繼有人  10名初中生受聘為漢陽陵“文化遺産小使者”

  “你知道兵馬俑為什麼比人還高大嗎?”“漢代裸俑原本裝置了木質胳膊,穿著棉質衣服,在地下埋葬千年,氧化後成為了如今這般模樣。”“大雁塔原本設計為5層,唐朝戰後修建為9層,今天大家看到的是7層,原因何在?”“鎏金獸首瑪瑙杯為國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是絲綢之路東西方交流的見證”……

  6月10日上午,“漢韻流芳 絲路拾遺”小小講解員宣講團成立大會在漢陽陵舉辦,來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秦漢學校的10名小小講解員在現場進行了精彩絕倫的講解展示,並聘為漢陽陵“文化遺産小使者”。據了解,6月中下旬,“漢韻流芳 絲路拾遺”小小講解員宣講團將分別走進西安涇渭學校、咸陽渭河電廠英才學校傳播絲路文化。

  其中榮獲“絲路拾遺”最佳講解員的初二年級學生徐可兒表示,這次參加小小講解員的活動使她的綜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從剛開始做講解的時候,禮儀不到位、講歷史知識不夠有趣,後來經過老師指導和自己琢磨,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懂得了更多歷史知識和漢文化禮儀。”而同為最佳講解員的初一年級劉暢則表示,因為做一名講解員,她需要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了解更多的文物故事和小典故。在學習了解的過程中,無疑加深了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開拓了自己的眼界,豐富了自己的學識。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秦漢學校初一年級歷史老師王青接受採訪時説道,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膽識和能力,也鞏固了學生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代歷史的認知。當她們走進學校,將傳統歷史文化講述給其他同學聽時,也真正發揮了文化傳承人的作用,積極引導同齡的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併發揚光大。

  西安市碑林區委宣傳部、碑林區旅遊局、碑林區文體局、碑林博物館主辦的“博古通今.’騎’樂無窮”活動在碑林博物館舉行(楊明 攝)

  “博古通今•‘騎’樂無窮”  西安市民另類方式暢遊文化遺産

  6月10日上午,由西安市碑林區委宣傳部、碑林區旅遊局、碑林區文體局、碑林博物館主辦的“博古通今·‘騎’樂無窮”活動在碑林博物館舉行。

  來自互聯網招募的100多名西安騎行愛好者,在西安市碑林區委副書記、區長盧光文的帶領下,通過乘騎單車的方式,遊覽碑林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和陜西歷史博物館,品鑒傳統水餃,欣賞皮影戲和木偶戲等戲劇表演,深入體驗瓦當拓片的製作過程,充分感受碑林文化和自然遺産的魅力。騎行愛好者孫先生説:“這次活動我覺得參加的非常有意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與大家一起體驗低碳出行的魅力,是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週末。”

  下午5時,活動結束後,不少參與活動的市民紛紛豎起大拇指,他們表示,通過騎行活動領略到了西安深厚的文化特色,感受到了碑林區的歷史底蘊,體會到了大西安建設中的歷史之美、文化之美、人文之美,在以後的生活中,將做好傳播弘揚傳統文化的表率,積極倡導綠色出行、低碳環保旅遊方式,營造出一個良好、和諧的西安休閒旅遊環境。

  碑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趙生龍表示,此次2017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碑林“博古通今·‘騎’樂無窮”活動,就是為了宣傳“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也是展現轄區人文歷史、文化遺産,推動旅遊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僅2017年一季度,碑林區接待遊客超9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12%,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25.09%。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碑林、認識碑林、了解碑林、愛上碑林。

  西安優秀近現代建築遺産保護研究中心向葛承雍、劉克成、周萍、黃偉等二十余名相關領域專家頒發聘書。(西安事變紀念館 供圖)

  西安優秀近現代建築遺産保護研究中心成立

  城市建築遺産深嵌了傳統文化的基因,在構建人類文明史、保存城市記憶、歷史延續及保留人類文明發展脈絡等方面,承擔著無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保護城市建築文化遺産作為現代社會發展中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

  6月10日下午,由西安市文物局、西安文理學院主辦,西安事變紀念館、西安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承辦的“尋找逝去的城市記憶 留住鄉愁”暨西安優秀近現代建築遺産保護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西安事變紀念館舉行,並向葛承雍、劉克成、周萍、黃偉等二十余名相關領域專家頒發聘書。

  據介紹,“中心”將從全面調查西安近現代建築遺産著手,厘清建築類別,評估遺産價值,提出保護名錄與遺産保護方案,為西安市城鎮化建設和文化建設提供專業支持。同時按照西安市目前呈現出的“中心多,週邊少”的近現代建築分佈特點,先以西安明清城墻範圍作為中心,逐步向週邊延伸,對城六區範圍的近現代優秀建築進行詳細調研,進而對西安市週邊的臨潼區、長安區、鄠邑區、高陵區、周至縣等區縣進行詳細調查。

  授牌儀式後,鄭育林、雷英傑、周萍、葛承雍、常海青五位專家及社區群眾代表圍繞“尋找逝去的城市記憶——近現代遺産保護”這一主題,分別從政府管理、政校合作、建築價值認可、建築遺産與文化傳承、建築保護與城市規劃和留住鄉愁與尋找城市記憶等方面作了精彩發言。

  同時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文化遺産學院資深教授葛承雍先生,應邀以“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文化遺産保護”為主題,就西安作為絲路起點城市,在舊城改造過程中,所面臨的不可回避的文化遺産保護等問題作了精彩的講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