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安康:春蠶寶寶吐“金”絲 蠶繭織起農人夢

2017-06-27 16:02:3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   段曉蕊):6月中旬,陜西省安康市晚春季節的蠶寶寶開始歡快地吐著絲,那縷縷“金”絲不僅是農人們共同致富的法寶,也織起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爭當“養蠶狀元”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劉營村九組明進蠶桑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裏的晚春蠶寶寶正在吐絲作繭(姜卓君 攝)

  6月22日傍晚,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劉營村九組明進蠶桑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裏,負責人劉寶珍正帶領著一群農婦笑吟吟的摘蠶繭。這一顆顆像棉花糖一般的蠶繭,僅2017年春季就給劉寶珍帶來了10多萬可觀的收入。

  年過五旬的劉寶珍已經養蠶30年,一到養蠶季她就如同上了發條一般。早上六點起床,八點喂桑葉,然後出門採摘新鮮桑葉,中午一點、下午六點各餵養一次。“看著白胖白胖的蠶寶寶,我心裏就高興。真的是把蠶當孩子養,擔心它沒吃飽,擔心夏天它會熱著。為了養好蠶,我自己也在不斷地研究學習。時間長培養出感情,可以説是形影不離,失去它感覺心裏都空虛了。”劉寶珍如是説。

  劉寶珍獲得安康市首屆“養蠶狀元”(姜卓君 攝)

  在劉寶珍所在的劉營村,養蠶是他們村的主導産業,佔全村産業的90%。30年前,她不過想通過養蠶養家糊口,沒想到現在竟成了養蠶專業戶。作為2016年安康市的“養蠶狀元”,劉寶珍一年至少能養殖蠶卵30張,大約養蠶75萬隻,均收蠶繭1200公斤,年純利潤20余萬元。不僅如此,她還通過辦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脫貧致富。

  在合作社裏,摘拾蠶繭的農婦多為六、七十歲的女性,她們的勞動力明顯不能長期支撐田野勞作,而“短、頻、快”的蠶桑養殖正好為他們提供了掙錢的契機。60多歲的陳厚芝,在劉寶珍這裡已經幹了六七年,每月能掙1000多元。陳厚芝説:“我每月的工資雖然不是很多,但養家糊口沒有問題。養蠶相對其他農活輕鬆多了,也很穩定,自己幹著也快樂。”此外,在合作社裏工作的還有幾戶貧困戶,她們也正通過養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臨走時,劉寶珍帶著大家去蠶室看了看,那一隻只通體透白的春蠶寶寶正歡快地吐著“金”絲,預示著美好的收穫又即將來到。

  七旬老人獨自養蠶 蠶繭織起了新房夢 

  2017年春節柯玉翠和兒子搬進了新房(姜卓君 攝)

  家住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合心村的柯玉翠,因其居住地方交通條件落後在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戶,依靠産業扶貧和異地搬遷,在2016年下半年正式脫貧。

  6月23日上午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工作人員到達柯玉翠家裏時,她正在清理裝蠶繭的竹篩子。今年的春季蠶繭價格上漲,僅春季柯玉翠就掙得純利潤2000多元,給她的家庭帶來了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閒聊中,得知柯玉翠現在和她聾啞的兒子住在一起,老伴在很久前就離世了,他們一直以來靠養雞、養豬、養蠶維持生計。但是因為文化水準、家裏閒散資金有限,在別人眼中來錢快的蠶桑養殖她也沒能跟上大部隊的步伐,30年來僅養了半張紙的蠶卵。

  柯玉翠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姜卓君 攝)

  “我記得家裏真正有改變是在2015年,蠶桑組進村來了解家裏的情況,隨後就給家裏送來了桑苗,還給予了一定經濟補貼。連養蠶用的藥品、工具都是免費發放的,沒有收我們一分錢。現在我家的蠶種已經有四張紙。”柯玉翠説,“我們沒什麼文化,養蠶知識也有缺乏,蠶桑組有時還來給指導。”

  2016年下半年,柯玉翠家依靠養蠶掙得純利潤6000元,她眼見家裏生活越來越好,心裏別提有高興。“32年前,我們連個房都沒有。去年下半年,政府給分了一套近60平方米的兩室房。我用養蠶掙來的錢,給新家置辦了一件又一件物品,有電視機,有床,有燃氣爐。今年春節我們都是在新家過得的年。”她滿足的説道。

  養蠶,讓柯玉翠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6年她還自己種起了桑樹。現在,她已經愛上養蠶,柯玉翠笑著説:“看著光溜溜、白胖胖的蠶寶寶,我特別喜歡。養蠶的週期短、變化快,早、中、晚蠶的樣子都不一樣,總是能帶給我不同的驚喜。”

  白胖胖的蠶寶寶不僅給柯玉翠和她的家人帶來了美好的生活,在不知不覺間也成為了她的精神寄託,鼓勵她勇敢的生活下去。在柯玉翠熱情的帶領大家去參觀她的新家時,幸福的喜悅縈繞在現場的每一個人身上。

  蠶繭織起一個家 蠶寶寶養出一個大學生

  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合心村(楊舒曼 攝)

  沿著柯玉翠老家的山路繼續往前走,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工作人員來到了陳明玉的家。

  43歲的陳明玉,在2009年因為丈夫血管瘤去世後,靠著養蠶獨自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不僅要照顧兩位老人,還要照顧兩個孩子。

  “其實我有想過外出打工,來解決家裏的困難。但是外出打工離老人遠了照顧不上,孩子跟著我出去,讀書又不方便,最後還是留下來了。”陳明玉説:“在村子裏,也可以做其他的農活,但是它們都沒有養蠶掙錢來的快。領到蠶苗,我最多辛苦一個月就能出錢,但是做其他的不行,還有風險。”

  陳明玉獨自一個人撐起一個家(姜卓君 攝)

  陳明玉總説,養蠶好,養蠶好,可是好在哪?對她的家庭而言,養蠶一個人就夠了,不用浪費其他的勞動力;養蠶相對其他農作物風險小,不用擔驚受怕收成不好;養蠶可以快速變現,孩子上學需要錢,可以馬上拿出來。

  最新一季的蠶繭,一斤漲到了24元,這對陳明玉而言是一個極好的消息,僅春季她就收入2000元左右,這些錢她都要攢起來,給在西安讀大學的女兒交學費。“我時常給我的女兒説,你們都是蠶寶寶養出來的孩子。這些年來供孩子上學讀書的錢基本都是養蠶掙來的。不過也快了,大女兒明年就畢業,壓力小了,我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