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多元化扶貧主體助力陜西精準脫貧

2017-07-14 13:36: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7月13日上午,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陜西精準脫貧藍皮書》、《中國西北藍皮書》新聞發佈會在西安舉行。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簡稱“陜西省社科院”)新聞發言人、副院長白寬犁,陜西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王建康,陜西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羅丞出席,並給出加快推進陜西省精準扶貧脫貧的對策建議。

  建立精準扶貧脫貧動態管理機制

  一是在陜西全省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的工作基礎上,完善省、市、鄉(鎮)、村、戶5個層級精準扶貧脫貧人口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管理貧困人口信息,及時、準確掌握貧困人口數量、貧困程度、脫貧需求、幫扶措施,針對因災、因病、因學、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等不同致貧原因,實行分類扶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定期進行全面核查和信息更新,將新增貧困人口或返貧人口及時納入精準幫扶,使已脫貧的扶貧對象及時退出,實現貧困人口科學化、動態化分類管理。

  二是儘快啟用省級精準扶貧脫貧大數據共享平臺,推進省、市、鄉(鎮)各級政府對精準扶貧脫貧信息的共享、共用,通過對扶貧部門、金融機構、行業部門、扶貧對象、幫扶單位間的數據進行共享,精準分配扶貧資源,實現精準扶貧“滴灌”到村、到戶、到人。

  三是完善精準扶貧脫貧實時監督機制,通過大數據共享平臺對扶貧資金、扶貧項目、扶貧責任、措施落實、駐村幹部等進行實時監督,進一步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的工作力度,嚴防扶貧領域腐敗現象發生。拓寬監督渠道、建立常態化、多元化的監督檢查機制,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和各級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以及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引入第三方監督機構機制,積極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脫貧政策執行的監督。

  打造精準扶貧脫貧長效機制

  一是推動貧困地區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穩定增收。針對貧困地區大多數特色優勢農産品處於原料初級加工或直銷階段,産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鼓勵貧困地區從當地優勢資源出發,加快推進産業開發、一二三産業融合,從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行銷等全産業鏈角度推進産業脫貧。

  二是探索建立貧困戶在區域發展過程中的參與機制,支持貧困戶參與當地精準扶貧脫貧規劃編制、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扶貧項目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等環節,鼓勵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産、經營等全産業鏈服務,提高貧困戶的參與度。

  三是強化利益共享機制。探索産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的資源有效開發利用模式,以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為契機,盤活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形成精準扶貧脫貧的內生産力。在陜西全省持續推廣産業扶貧股權投資試點,推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資金投入企業試點,將形成的資産折股量化給貧困戶,並利用企業資源分批次對貧困戶開展“一對一”幫扶。

  培育新型多元化扶貧主體

  一是堅持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社會力量的作用,廣泛調動各方面參與精準扶貧的積極性,構建市場、政府、社會協同共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形成扶貧合力。

  二是鼓勵民營企業發揮人才、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優勢參與精準扶貧脫貧,在土地、稅收、信貸等方面制定出臺對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綜合優惠政策,營造激勵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脫貧的政策環境。

  三是引導社會組織在精準扶貧脫貧過程中發揮專業優勢、尤其是在文化教育、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科技支持、職業技能培訓、養老服務、貧困群體關愛救助、社區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多樣化服務優勢,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加政府扶貧服務項目。

  四是強化精準扶貧脫貧資源整合,建立多元扶貧主體參與扶貧的聯動機制和信息交流分享機制,避免扶貧資源投入的分散、重疊、遺漏等問題出現,確保資源供給與扶貧需求無縫對接。加強對具有幫扶能力和幫扶意願的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動員宣傳,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精準扶貧脫貧工作。

  強化精準扶貧脫貧人才支持

  一是強化專業人才扶貧隊伍建設。針對精準扶貧脫貧的任務和目標實施“精準扶貧脫貧人才支持計劃”,在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培訓、實用技術、社會救助等領域集聚專業技術人才,大力推進人才扶貧、智力扶貧。大力開展精準扶貧脫貧幹部能力提升培訓,以精準扶貧脫貧政策、農村基層黨建、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集體經濟、生態文明建設等為重點,集中舉辦“第一書記”、扶貧幹部等的培訓班,全面提升扶貧幹部隊伍能力素質。

  二是加強人才技能培訓,拓寬脫貧致富渠道。結合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産業和貧困戶勞動力培訓需求,採用現場指導和遠程教育的形式,定期舉辦精準扶貧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班,加強農民就業創業、農技推廣、種養一體化、農産品加工、農村電子商務、休閒農業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切實提升貧困群眾的勞動技能水準,提高其自我發展、自我創業能力。

  三是從宏觀政策上對精準扶貧脫貧人才保障進行頂層規劃設計,儘快出臺人才的引進、激勵、評價等保障措施,在職稱評定、工資定級、津貼標準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傾斜,創新基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強化資金保障,引導各類人才服務貧困地區,補齊脫貧攻堅的“人才短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