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金幣的東方之旅

2017-08-14 13:34:05|來源:光明網|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自上而下分別為查士丁尼一世金幣、查士丁尼二世金幣、利奧六世金幣的正背面

  拜佔庭貨幣是帝國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其製造和發行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有金、銀、銅三種材質。其中金幣由於質地精良、含金量實足,且有帝國統治做後盾,成為古代晚期和早期中世紀地中海地區商業貿易及外交往來的重要流通工具,被譽為“中世紀的美元”。4世紀初君士坦丁大帝對羅馬帝國的貨幣進行改革,確立了以索裏得金幣為核心的貨幣體系;5世紀末皇帝阿納斯塔修斯一世再次進行幣制改革,確立了拜佔庭貨幣相對固定的兌換比率,由此金幣索裏得(希臘語稱為諾米茲瑪nomisma)奠定了其在古代晚期地中海世界無可動搖的統治地位。

  拜佔庭索裏得的製作有著嚴格的標準,是足金打制的貨幣。金幣被廣泛用於流通、儲備、稅收、納貢、官員們的工資支付和國際貿易。金幣上印有豐富生動的帝王胸像、宗教符號和銘文,使其承擔著宣傳皇帝權威與實踐基督教會教化意圖的功能。《查士丁尼法典》中規定:“黃金不僅不得提供給蠻族;甚至一旦發現蠻族人持有拜佔庭之黃金,必須以智謀取回。此後若有商人因購買奴隸或其他商品而將黃金支付于蠻族,他們不會被罰款,而是處以死刑;若有法官發現此類罪行不予處罰,甚或助之隱瞞者,以同犯論處。”拜佔庭皇帝嚴格禁止周邊蠻族王國製作和發行金幣,更不允許他們在私自發行的錢幣上印製王名,因為他們德不配位。這樣的後果是,6至7世紀以後包括東哥特和西哥特王國在內的蠻族國家都假借拜佔庭皇帝的名義發行金幣,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偽幣”或“偽帝國”金幣。

  雖然帝國嚴格控制拜佔庭金幣的外流,但是拜佔庭索裏得仍大量流出帝國。拜佔庭人通過禮物贈送、媾和納貢、贖救貴族或皇室成員、購買東方奢侈品等方式在歐亞大陸文明區擴散拜佔庭金幣。據6至7世紀的文獻記載,定居在拜佔庭北部邊境地區的阿瓦爾人曾向帝國皇帝請求效忠,得到應允,查士丁二世大量贈送其拜佔庭金幣,最多時高達12萬索裏得。561年拜佔庭同薩珊波斯簽訂50年停戰和約時,查士丁尼大帝同意每年向薩珊波斯提供3萬索裏得,此後,查士丁二世每年提供給薩珊波斯的索裏得達到45000枚。更為常見的是在對外貿易中,官方控制的絲綢等東方奢侈品的進口主要用索裏得金幣進行支付。大量拜佔庭金幣流出帝國後,繼續向東流通。拜佔庭史家科斯馬斯的《基督教世界風土志》中提到,在斯裡蘭卡,當地國王被拜佔庭商人攜帶的金幣所吸引,對其印模生動的皇帝形象感到震驚,充滿敬佩地讚揚拜佔庭帝國皇帝的偉大。中文史料《隋書·食貨志》中記載北周時期(557—580):“河西諸郡,或用西域金銀之錢,而官不禁”。吐魯番出土文書記載:“頭六抴書後做王信金錢一文”。學者們認為這兩處提及的“金錢”均為拜佔庭金幣。上述信息表明,拜佔庭金幣早于隋代或更早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中國等東方國家。

  拜佔庭金幣在東方的發現和出土,表明瞭拜佔庭帝國時期東西方經濟文化交往的繁榮。據美國中亞學家內馬克教授的研究,中亞拜佔庭金幣及其仿製品的發現數量在20枚左右,其中索裏得的數量為4枚(分別於拜佔庭皇帝阿納斯塔修斯一世、莫裏斯、希拉克略和君士坦丁共治、提比略三世時期發行),兩枚銅幣及其仿製品,多枚索裏得仿製品和仿製金片。它們流通的時間多為5至8世紀初,其中18枚出土于撒馬爾罕和費爾幹納地區。據中國學者研究,中國自19世紀末發現拜佔庭金幣以來,至今已有200枚金幣及其仿製品,這一數據遠遠高於中亞、南亞以及東南亞地區。考古報告顯示,它們大部分出土于墓葬,墓主則包括粟特人、遊牧民族中的貴族和皇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金幣出土地點基本位於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帶,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河南、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據英國學者瑞貝卡·達莉統計,印度所發現的拜佔庭時期錢幣總數高達4000多枚,以銅幣為主,其中金幣及仿製品189枚,近1/3為仿製品。以上數據表明,拜佔庭帝國與東方的交往非常活躍。

  拜佔庭金幣通過不同的方式,沿著古絲綢之路,向東方傳佈,在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的商人、使者、士兵、僧侶手中流轉,被各國貴族王侯視為護身辟邪的寶物和珍貴飾物,甚至隨葬埋入地下,為後世留下了難得的史料文物。千年之後,重見天日。這些金幣不僅訴説著昔日拜佔庭帝國的榮光,更展示了古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關於亞洲出土拜佔庭金幣及其仿製品的功能問題是目前最有爭議的話題,金幣及其仿製品是否用於流通?是否僅用於隨葬品、或葬儀中的口錢、或裝飾物等?類似的問題目前尚無得出確切的答案,亟待新的發現和新的研究提供更多信息。(作者:李強、徐家玲  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