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來源:陜西日報  |  2021-04-14 09:51:25

  原標題: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撥開歷史的厚土 揭秘民族融合的故事

【中首 陜西  圖】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M25齣土的陶十字髻俑。

【中首 陜西  圖】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M100墓道上方土雕建築。

【中首 陜西  圖】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M100齣土武士俑。

【中首 陜西  圖】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M25齣土釉陶甲馬。

【中首 陜西  圖】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M100第一天井東壁龕隨葬器物。

【中首 陜西  圖】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考古人員進行壁畫製作工藝分析。

【中首 陜西  圖】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上榜

  M25墓道上方洞頂土雕建築模型。 本版照片均由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提供

  4月13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榜上有名。

  十六國上承漢晉,下啟隋唐。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不論整體形制、佈局還是隨葬器物,既有顯著的中原傳統漢文化特點,又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少陵原十六國大墓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極具價值的資料;體現出中原文化強大的輻射力及影響力,反映了中華文明由多元到一體的歷史演變過程。

  少陵原埋藏的十六國秘密

  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設在西安南郊少陵原發掘了三座十六國時期的大型墓葬。其中,焦村十六國大墓M25、M26為兩座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的大墓,位於今西安市長安區神舟三路與航天中路十字西南,雁南路以東。中兆村十六國大墓M100,位於今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辦中兆村以北。

  此三座大墓,皆位於西安南郊浐河西岸、少陵原上。少陵原是西安市城區東南方向的一塊黃土沉積臺地,位於浐河以西、潏河以東的長安區杜陵鄉、杜曲鎮、大兆鄉之間,南起引鎮,北到陸家寨,東南部狹小,西北部寬大,平面呈楔形。整個原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上升。

  少陵原,漢代稱為鴻固原,又有鳳棲原之稱,漢宣帝建杜陵於此,並將許皇后葬于杜陵南。許皇后陵較小,被稱為小陵,此地便被稱為小陵原,後稱少陵原。

  少陵原北望長安,南接秦嶺。近年考古發現的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就位於此原上。焦村十六國大墓,位於此原西北部,中兆村十六國大墓則位於此原中部。

  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前秦、後秦都曾以漢長安城為都,此三座十六國大墓距漢長安城約20公里。

  十字髻女俑講述的故事

  焦村M25、M26,為東西並列的兩座十六國大墓,相距32米。

  焦村M25為長斜坡墓道前、中、後三室土洞墓。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由斜坡墓道、第一過洞、第一天井、第二過洞、第二天井、第一甬道、前室、第二甬道、中室、第三甬道、後室等幾部分組成。

  焦村M25墓道上方,由南向北排列土雕建築三處。第一土雕建築位於第一過洞上方,呈單體房屋狀,屋頂無存,表面涂彩繪。第二土雕建築位於第二過洞上方,其樣式、高度、大小與第一土雕建築基本一致。第三土雕建築位於墓道最北端,僅存建築南側部分。

  焦村M25墓室被盜擾,出土器物有陶罐、陶井、陶灶、陶倉、方形釉陶扁壺、九盤連枝燈、武士俑、合歡帽俑、十字髻俑、陶馬等共計68件。出土的合歡帽俑、十字髻女俑是關中十六國墓葬中的典型器物。

  焦村M25第一甬道出土的武士俑形體較大,推測應為鎮墓類陶俑。第二甬道出土的綠釉陶器有明顯的南方元素,應是受到東晉的影響。墓室前、中、後室四壁皆繪有壁畫,大多已脫落,保存狀況較差。殘塊內容可見儀仗圖、題記、人物。

  焦村M26位於M25西側32米處,南北向。該墓的墓葬形制為斜坡墓道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前室、東側室、後室組成。墓葬盜擾嚴重,僅出土器物12件,有騎馬俑、九盤連枝燈、陶罐、帳鉤等。

  十六國的社會生活什麼樣

  2020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配合大兆新區基本建設進行考古工作時發現,項目位於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辦中兆村,到目前該項目用地內共發掘墓葬數量219 座,時代有漢、唐、宋、元以及明、清。其中M100 形制特殊,經考古發掘確認,該墓為十六國時期大型高等級墓葬。

  中兆村M100,坐北向南,由墓道、兩個過洞、兩個天井、四個壁龕、甬道、前室、東側室、後室組成,呈甲字形,總長80.74米,深11.86米。

  中兆村M100前室為土洞結構,平面呈近方形,頂部及四壁上端已垮塌。墓室前室西側,與東側室對稱位置做半開假門,殘存下半部分。後室東西兩側放置南北向棺床兩具。

  和焦村M25一樣,中兆村M100墓道上方也排列土雕建築三處,體量由南至北逐漸變大、變寬,高度逐漸升高。

  中兆村M100第一土雕建築呈三層樓閣狀,由上至下呈階梯狀排布,中間紅色板門緊閉。第二洞頂土雕建築,呈單層房屋狀,面闊三間,正脊東西向。第三土雕建築,呈單層房屋狀,頂部不存,僅見門框和左右兩側對稱欞。

  中兆村M100發現的壁畫主要分佈于第二天井下北壁、西壁、東壁底部。北壁封門上壁畫內容為單體建築,西壁壁畫繪有屋檐、立柱,東壁壁畫內容與西壁壁畫相似。

  中兆村M100齣土文物共計200 余件,器物包含有四係罐、牛車、虎子、人物俑、鼓吹儀仗俑、武士俑、弓箭俑、碓房、糧倉、陶罐、九盤連枝燈等。

  中兆村M100的形制、建築模型以及陶俑、牛車等隨葬器物造型風格充分反映過渡期的特點,該墓的發現對於研究十六國時期的喪葬習俗、社會文化生活,以及多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各民族之間文化、思想、規制的相互交流、影響都提供了重要資料,見證了多民族統一國家建立和發展的關鍵歷史時期。

  2019年至2020 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發掘的三座十六國大墓是目前所見該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完整且帶有壁畫的大型陵墓,尤其是其中兩座大墓墓道上部都有大型彩繪土雕建築,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接近中國傳統古代土木建築原型的實例,彌足珍貴。

  十六國時期上承漢晉,下啟隋唐。少陵原十六國大墓的形制結構,其上的建築模型以及所出土的陶俑、牛車等隨葬器物充分反映了這一過渡期的特點。這幾座大型陵墓的發現對於進一步研究這一特殊時期多民族融合大背景下政治、軍事、社會生活以及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義。(記者 師念)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