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杯一曲終 盛裝馬閒步 浪漫舞馬與“馬中芭蕾”
來源:西安新聞網  |  2021-04-16 10:22:59

  開欄語

  體育本身就是一項最為致力於平等的社會文化活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演進,體育也成為展現多元、促進包容最普遍的載體。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體育貫穿古今,超越種族地域差異,尊重互鑒,承載了人類對美好和平之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在古城西安,説起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延續,人們多少都能講得出幾個典故,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過往裏還藏著不少體育娛樂元素;説起周秦漢唐,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歷代天子的文治武功,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中也有不少體育運動高手;説起西安的地理山川,人們耳熟能詳的是長安城的昔日繁華,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們也曾是古代中國和域外體育娛樂活動的競技場和展示臺……

  古代中國體育娛樂活動究竟是什麼樣子,在陜西出土的文物上就可見一斑。射箭、角抵、蹴鞠、擊鞠等錘鍊意志、強身健體、聰慧頭腦的體育活動大多流傳至今,延續著“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國民追求。

  十四運盛會即將在這片熱土舉辦,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博物館,在栩栩如生的陶俑中、在斑駁肅穆的壁畫中、在優美動人的詩歌中,追尋體育活動在古代中國的開展情況,了解延續至今的競技賽事,感受體育貫穿古今的無窮魅力,以及體育與文化的激情碰撞。

  談起馬術,在人們心中首先浮現的,或許是身著禮服、風度翩翩的英倫紳士。你是否知道,在千年之前的唐朝,人們也對馬兒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愛和癡迷。在當時的長安,更是出現了一種會“跳舞”的馬。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去一探舞馬傳説的究竟吧。

  屈膝銜杯赴節 傾心獻壽無疆

  “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唐代宰相張説所作《舞馬詞》中,用一句絕妙的讚頌詩詞,向世人描繪出唐代舞馬祝壽的盛景。千百年來,極少有實物能夠佐證這僅存于文字史料中的美輪美奐的駿馬舞姿,它真實存在嗎?抑或僅僅是詩人腦海中的一個浪漫想像?1970年,一件名為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的文物橫空出世,有關舞馬的歷史印記,從中可窺一二。

  在盛唐時期樂舞盛行,舞馬作為一個精彩的表演節目,迎來了發展的頂峰。據説,唐玄宗時期,每年農曆八月初五的“韆鞦萬歲節”,也就是唐玄宗的生日,都會在興慶宮的勤政樓前,舉行盛大的宴會,接受文武百官、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首領的朝賀,並以舞馬助興。舞馬表演期間,上百匹駿馬披金戴銀,伴隨著《傾杯樂》的節拍,躍然起舞,奮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時,這些駿馬躍上三層高的舞臺旋轉如飛,最終用嘴銜起酒杯,向著皇帝屈膝下跪,祝福壽辰。

  作為陜歷博館藏唐代金銀器中最精美的器物之一,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壺身上的舞馬紋樣呈翹首擺尾之形、作銜杯跪拜之狀,與張説詩句中提到的舞馬形象恰恰相符。舞馬的盛裝舞步凝于那一刻,似乎它還在等待著音樂再度響起,它將再度銜杯,以祝賀那個曾經繁華萬端的時代。

  陜歷博講解員徐大衛告訴記者,這件銀壺是金銀匠為適應皇家貴族的外出遊獵活動,巧妙借鑒了當時北方契丹族所使用的皮囊壺造型,壺腹正反兩面以模壓的手法各錘出一匹翹首鼓尾、銜杯匐拜的駿馬。它們骨骼明確,肌肉勻停,後腿曲坐,前腿站立,口中銜著一隻酒杯,脖頸上還係著一條飄逸的絲帶,將駿馬的舞姿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國寶級文物,銀壺見證了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帶領著人們一同回望那段歌舞昇平、雄渾博大的盛唐景象。

(轉載)銜杯一曲終 盛裝馬閒步 浪漫舞馬與“馬中芭蕾”

  唐代白陶舞馬俑。

  而要想更加“立體”地了解舞馬,還可以看看同樣是陜歷博館藏的兩匹白陶舞馬俑。“你看,這匹白陶製成的舞馬右蹄抬起,後腿微彎,嘴巴半開,馬頭半回,呈現出一種沉醉於舞蹈的狀態。”徐大衛説道,隨著唐代和馬相關的體育活動越來越廣泛多樣,人們對於馬身上的裝飾也越來越“講究”,譬如其中一匹陶俑馬的身上,就裝飾有雲珠、杏葉、當顱等,正如當時文人描繪的那樣:“衣以文繡,絡以金銀,鈽其鬃,雜間珠。”舞蹈時這些駿馬精神抖擻,昂首弄蹄,滿身玉件兒互相碰撞,叮咚作響,更添美感。

(轉載)銜杯一曲終 盛裝馬閒步 浪漫舞馬與“馬中芭蕾”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或進寸而退尺 時左之而右之

  很多熱愛體育的參觀者,在見到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上的駿馬後,都會聯想到現代馬術運動中的盛裝舞步。

  作為全運會、奧運會等體育盛會上優雅的比賽項目之一,盛裝舞步又被稱為“馬中芭蕾”。盛裝舞步的比賽在長 60 米、寬 20 米的平整沙地中進行,參賽運動員頭戴黑色闊檐禮帽,身著燕尾服,腳蹬高筒馬靴,伴著悠揚舒緩的旋律,駕馭馬匹在規定時間內表演各種步伐,完成各種連貫、規格化的動作。整個騎乘過程中,人著盛裝、馬走舞步,騎手與馬融為一體,同時展現力與美、張力與韻律、協調與奔放,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無論動作多麼複雜多變,人和馬都顯得氣定神閒、風度翩翩,呈現出騎乘藝術的最高境界。

(轉載)銜杯一曲終 盛裝馬閒步 浪漫舞馬與“馬中芭蕾”

  唐玄宗時期,每年的“韆鞦萬歲節”,也就是唐玄宗生日的時候,都會在興慶宮的勤政樓前,舉行盛大的宴會,並以舞馬表演助興。表演時,駿馬會用嘴銜起酒杯,向著皇帝屈膝下跪,祝福壽辰。

  這項人馬共融的極致藝術和唐代的舞馬同樣,都需要人與動物之間的充分交流、配合。據《南史》《北史》記載,最初的舞馬是在南北朝時由吐谷渾人培養、訓練後,以朝貢的方式進貢皇室。到了唐代,由於李氏皇族對馬,特別是對胡馬的鍾愛,大批胡馬來到中原。除了軍事用途之外,有不少西域名馬成為舞馬的馬匹。

  唐代舞馬興起于太宗後期,到高宗、玄宗時到達高潮。每逢有外國使節到大唐進貢或者朝賀,唐高宗及武則天都喜歡讓舞馬作樂,以待來使。據《資治通鑒》記載:“宴吐蕃來使,殿中奏蹀馬之戲……樂作,馬皆隨之,宛轉中律,于作樂者飲酒,以口銜杯,臥而復起,使者無不大驚。”

(轉載)銜杯一曲終 盛裝馬閒步 浪漫舞馬與“馬中芭蕾”

  盛裝舞步的整個騎乘過程中,騎手頭戴黑色闊檐禮帽,身著燕尾服,腳蹬高筒馬靴,伴著悠揚舒緩的旋律,駕馭馬匹在規定時間內表演各種步伐,完成各種連貫、規格化的動作。

  唐朝的舞馬表演,比起前朝,陣容更龐大,動輒百馬共舞,舞姿更新奇,它不但供宮中娛樂,有時還可以作為外交手段,展現唐王朝的強大和無所不能。而其中一種表演方式,即是隨著音樂踏著碎步慢跑,這與今天的盛裝舞步十分相似。舞馬們配合音樂,以整齊的步子營造美感,“或進寸而退尺,時左之而右之”。

  馬是唐代體育運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文學還是運動,中華民族對於馬的喜愛也一直延續至今,馬的精神與內涵早已成為我們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

  五陵原上再聞馬嘶 “馬中芭蕾”值得期待

  如今,作為全運會、奧運會上唯一一項人與動物共同參加的賽事,也是男女運動員混合參賽的項目。現代馬術運動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呢?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陜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的楊競老師。“從嚴格意義上來説,現代馬術運動起源於歐洲。早在古希臘時期,這一極具對抗性的項目屢次登上古代奧運會等競技會賽場。而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唐朝時期,包括馬球等與馬相關的運動也非常流行,舞馬的存在更顯出當時人們對於馬匹知識的透徹了解。”

  據她介紹,早在1900年的法國巴黎,馬術首登奧運賽場。1975年在北京舉辦的三運會上馬術作為表演項目亮相,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起馬術成為固定比賽內容,具體設項與奧運馬術比賽項目趨同。

  在即將舉辦的十四運馬術比賽中,包括三項賽(個人、團體)、盛裝舞步(個人、團體)、場地障礙(個人、團體),將産生6枚金牌。在盛裝舞步的比賽中,馬和騎手要共同完成一系列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最終以騎手完成動作的姿勢、風度、難度等技巧和藝術水準進行評分。

  4月10日上午,為期兩天的築夢全運“天馬杯”陜西省馬術公開賽暨2023年第三屆青運會陜西馬術運動員選拔賽在位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的十四運會馬術比賽場地開賽,這也是該場地建成後舉辦的首項賽事,讓更多古城觀眾開始了解這項頗有些“神秘”“小眾”的賽事。

  從昔日的銜杯舞馬到如今賽場上的盛裝舞步,駿馬不再是取悅王侯將相的載體,而是在億萬觀眾面前展現競技體育魅力的“體育健兒”。楊競老師表示,馬術運動觀賞性強,比賽需兼顧運動員和馬匹的技術與狀態,騎手與馬匹間相互尊重的和諧關係是成功關鍵。她還提醒到,別看賽馬體積龐大,但其實膽子很小,比賽的時候不能受到視覺和聽覺上強烈信號的影響,比如,拍攝不要用閃光燈,觀看比賽時要像欣賞音樂會一樣,中途不要鼓掌,把有分寸的喝彩留到比賽之後。

  借十四運之機,五陵原上將再現馬兒的優雅舞步,它已不再是貴族階級的專屬,更值得我們共同期待。(漫畫作者:西北大學視覺傳達專業黃艷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楊/文 記者 竇翊明/圖)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