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古城西安 幸福感爆棚!
來源:西安日報  |  2021-04-21 13:16:58

(轉載)生活在古城西安 幸福感爆棚!

  長安中央公園的運動健身區域緊鄰居民區,群眾運動健身十分便利。(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轉載)生活在古城西安 幸福感爆棚!

  消費扶貧展銷會現場,市民購買特色農産品助力扶貧。 (資料圖片 記者 翟小雪 攝)

(轉載)生活在古城西安 幸福感爆棚!

  2021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西安站巡迴招聘會,為大學生提供眾多就業崗位。 (記者 翟小雪 攝)

(轉載)生活在古城西安 幸福感爆棚!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分校化學實驗室。 (資料圖片 記者 馮煒 攝)

(轉載)生活在古城西安 幸福感爆棚!

  改造後的海納物流小區住宅樓。 (資料圖片 記者 謝偉 攝)

(轉載)生活在古城西安 幸福感爆棚!

  朱宏路主線橋 (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 攝)

  抓好民生保障,就抓住了人民奔向幸福的關鍵。西安市委、市政府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持續不斷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過去一年來,重點針對就業、教育、醫療、出行、居住、環保等民生領域,通過精心謀劃,紮實推進,辦成了一批順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實事,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強。

  健康西安

  17項重大行動推動健康西安建設

  不斷夯實“15分鐘健身圈”和全運惠民工程任務

  記者 張黎娜                                              

  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我市將圍繞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等領域,通過開展17項重大行動,推動健康西安建設。到2022年,全市健康優先的制度設計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準持續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健康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健康環境不斷改善,重大慢性病導致的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嚴重精神障礙得到有效控制,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顯著提升。

  提升營養健康服務能力,開展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創建活動,加強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在幼兒園、學校、養老機構、醫院等集體供餐單位配備營養師,在社區配備營養指導員。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於7%和5%;孕婦貧血率預期分別低於14%和10%。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全面推進食品企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完善市級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分級分類開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採用“互聯網+明廚亮灶”形式,提升餐飲智慧化管理水準。

  實施多樣化多功能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建設。結合城市公園、綠地、廣場,採取插件的形式,建設集綜合健身區、球類運動區、兒童健身區、健身步道等於一體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全民健身園區;加大力度做好全民健身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確保器材設施安全性、公益性,不斷夯實“15分鐘健身圈”和全運惠民工程任務,提升群眾全民健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積極開展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兒童早期發展服務、貧困地區婦女兩癌檢查和兒童營養改善等婦幼健康促進項目,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業務指導,持續提高婦幼健康水準。

  合理配置老年健康服務資源,積極發展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加強老年醫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到2022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醫養結合服務。農村地區可探索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到2022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康復護理床位佔比達30%以上。

  鼓勵、動員紅十字會、急救中心、醫療機構和有資質的社會團體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普及心肺復蘇等應急救護知識與技能。依託市第三醫院、市第一醫院成立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建立健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網絡,以市第三醫院為牽頭醫院完善全市腦卒中急救地圖,以西安急救中心為中樞,打造胸痛救治高速通道網。

  深化健康細胞示範建設。堅持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並建立持續推進機制。對健康西安行動中的倡導性指標,在健康細胞建設中予以落實。到2022年,健康細胞建設廣泛開展,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範作用的健康細胞。到2030年,健康細胞建設覆蓋社會各個方面,健康服務落實到社會所有居民。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壽命分別達到77.7歲和78.5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提高。

  鄉村振興

  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

  開創具有西安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路子

  記者 駱妍                                                 

  “從事扶貧工作10餘年,我了解貧困戶的無奈,知道他們面對危房的恐慌,對鉅額醫療費的憂慮,也見證了危房改造帶來的實惠,健康扶貧的便利,教育扶貧的功勞,産業扶貧的優越,貧困戶脫貧後的歡愉。”西鹹新區扶貧辦幹部杜迎安説,當前國家明確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面對新使命我將拿出脫貧攻堅的精氣神,努力奮進、苦幹實幹,履行新使命,為鄉村振興再建新功。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西安市交出了品質高、成色足的答卷。堅持高站位引領、大城市帶動、大産業推動、大格局保障、大氛圍營造,市委、市政府盡最大責任、投最大財力、用最大人力,以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駕馬車”齊驅,盡銳出戰、精準施策,用心用情用力解難題,真幫真扶真幹促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29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37萬戶25.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全面完成,同步實現了群眾收入由低變高、基礎設施由舊變新、産業發展由弱變強、就業創業由少變多、創新亮點由無到有。

  如果説脫貧攻堅是一場攻城拔寨的殲滅戰,那麼鄉村振興就是久久為功的持久戰。2月25日,我市召開大會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市要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偉大脫貧攻堅精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通過保持幫扶政策和力量持續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政策落細落小落實;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持分層分類幫扶,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完善長效機制,強化産業幫扶、內生動力培育和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確保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這場會後,我市各區縣、開發區迅速行動。鄠邑區以“九大抓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打造鄉村振興的“鄠邑樣板”;浐灞生態區穩基礎興産業,以農業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臨潼區要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曲江新區在丹鳳縣建成鄉村振興人才培訓中心,形成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基地;經開區積極會同幫扶鎮村謀劃鄉村振興産業發展項目;西鹹新區細化防返貧監測預警,各級幫扶力量不減,持續開展聯戶幫扶,保持工作連續性,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藍田縣農業産業發展産學研協同創新,讓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為全縣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支撐……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西安市將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定信心決心,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保持政策體系總體穩定,做好預警監測和動態幫扶,抓實“兩業”增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強化扶貧項目資産管理,健全社會兜底保障體系,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開創具有西安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路子,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就業保障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  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2020年貧困勞動力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記者 王濤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就業,一頭連著老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無論對民生保障還是高品質發展,都至關重要。一年來,西安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實現了全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展現了西安市穩就業保民生的責任和溫情。

  為積極做好疫情影響下企業用工保障工作,西安市人社局積極落實“免減緩返補”援企穩崗擴就業組合政策,2020年累計為3.8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54.81億元,佔全省總量近70%;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142.49億元。

  圍繞重點群體、重點企業,西安市出臺了企業用工保障10條措施、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23條舉措、穩定勞動關係12條意見、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20條意見等多項政策,千方百計助企紓困。同時,積極發揮就業資金在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中的支撐作用,西安累計投入就業補助資金5.7億元。通過一系列措施,西安釋放出融融暖意,2020年全市累計有8.2萬人享受各類就業創業政策。

  今年,西安市持續完善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徵集重點企業用工缺口,採取網上招聘暢通渠道、跨區域招聘、挖掘本地潛力等方式,解決企業用工需求,累計為多個重點企業輸送工人3.2萬人。

  2020年,西安市積極簡化優化高校畢業生報到服務,取消了高校畢業生畢業報到備案手續;啟動實施“樂業卡”項目,強化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創業服務;緊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精準幫扶,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2020年,西安市共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9499人,同比增長135%;組織“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一系列公共就業服務活動,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用足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兩大手段,助力復工復産。探索“人社+媒體+企業+服務”模式,西安市創新推出直播帶崗活動。同時,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各類補貼性技能培訓117.31萬人次,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5.31萬人,居全省首位,貧困勞動力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進一步加大崗位信息、遠程招聘、直播招聘、網上面試等服務供給,截至3月底,通過直播送崗和線下招聘活動,為重點人群提供服務19.6萬人次。

  2020年,西安市持續推進“百縣千鎮標準化創業中心”創建行動,持續加大對勞動者創業資金支持,全年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34億元;通過組織開展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西安地區選拔賽暨2020年西安創業創新大賽,讓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顯現,累計帶動就業超過8萬人。

  按照“應保盡保、應發盡發”的要求,西安市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切實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全力抓好貧困勞動力就業,舉辦“暖冬行動”就業援助專場招聘活動,幫扶11.97萬人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通過城市低保等措施,最大化地提升民生兜底保質保量。

  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聚焦制約創新創業的痛點和堵點,為西安高品質發展積聚創新動力、釋放創新活力。

  教育強市

  西安持續加快學校建設步伐

  今年秋季開學新增學位10.8萬個

  記者 王燕                                              

  教育是民生之基、國之根本。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西安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去一年來,西安把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作為“頭號民生工程”,全力推進《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一座座新學校拔地而起,一個個舊校園煥然一新,一群群好教師潛心育人,家長們交口稱讚,學生們喜笑顏開。色彩斑斕的教育民生答卷上,寫滿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直以來,公辦優質教育資源匱乏是太華路地區公共服務配套的短板之一。2020年9月,作為三年行動計劃首批建成的學校,也是我市高標準、高品質建設的重點項目,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分校投入使用。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課桌椅漂亮實用、儲物櫃每人一個,所有材料均為環保用材;智慧黑板、中央空調、新風系統、錄播設備一應俱全。

  更讓學生和家長放心和滿意的是,分校由市八十九中學教育集團“委託管理”,與“省級示範高中”市八十九中深度融合,統一配置資源、統一調配人員、統一教育教學管理、統一課程設置、統一教育科研、統一評價反饋,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專業過硬的教師隊伍。這所嶄新的學校,為太華路地區帶來了優質教育資源,很快成為附近群眾嚮往的名校。

  像市八十九中學分校一樣,2020年秋季開學,西安共投用195所新建、改擴建學校,新增學位19.4萬個。與此同時,西安通過大力實施“名校+”工程,充分發揮名校品牌的示範引領帶動作用,將名校特色校園文化、先進辦學理念、成熟教學模式、優秀管理團隊植入“+校”,提升“+校”的內涵和品質,快速驅動“+校”脫胎換骨、華麗轉身,促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迅速擴大,全面提升了西安的基礎教育品質。

  “西安的教育發展讓人充滿期待。”這已經成為西安家長的共識。當前,西安的學校建設步伐持續加快,新建、改擴建的126個學校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目前已竣工32所、主體封頂89所、主體施工5所,今年秋季開學126所學校均將高標準如期安全投用,新增學位10.8萬個,保障適齡人口“應入盡入”。

  為了讓軟硬實力齊頭並進,西安今年將招聘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600名,目前完成2100名新招聘教師面試工作,確保7月全部教師招聘到位。同時,印發《校園長領導力提升計劃》《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計劃》,通過新入職教師技能大練兵、暑期教師大培訓等活動,確保新招錄教師勝任崗位、快速成長;市級將投入4000萬元用於校園長教師培訓,培訓校園長教師20萬人次以上,加快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校園長能力提升。

  西安市教育局還啟動實施了“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市級計劃列支3.2億元,對遴選的220所有一定辦學基礎且具有提升空間的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從校園設施、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將在秋季開學前取得明顯提升成效,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品質優良、充滿活力的新優質學校,滿足群眾優質教育需求。

  住房保障

  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  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

  讓更多群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記者  趙輝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過去一年來,西安市持續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使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讓更多的住房困難家庭和外來務工人員及新就業大學生有了安居之所。

  “小區改造前後的變化太明顯了,現在就跟新建的洋房一樣,大家心裏都非常高興、非常滿意,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施工單位的辛勤付出。”近日,78歲的棗園小區13號樓三單元居民雷師傅談起改造後的小區,喜悅之情難以言表。他説,以前的這裡環境用“臟亂差、老破舊”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亂搭亂建、亂圈亂佔的現象非常嚴重。來了親戚朋友都會問:小區啥時候拆,搞得大家很尷尬。現在好了,再也不擔心親戚朋友上門來了,小區環境好了,顏值高了,居民們心裏也樂開了花。

  跟雷師傅一樣,很多市民也見證了老舊小區一天天的變化。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以來,我市紮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初,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100個,截至目前已實施改造1861個小區,建築面積2539萬平方米。其中,已完工1514個、1999萬平方米。在改造中堅持民生工程聽“民聲”的原則,讓改造後的小區既好看又好住,群眾滿意度超過95%,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在提升群眾居住品質,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人民群眾從“有得住”到“住得好”的同時,西安也在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形成了以公租房、共有産權房與房地産市場精準調控相結合的住房供應體系,實現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及新就業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住房保障全覆蓋。

  “看看我住的這個公租房小區環境多好,物業管理的也好。”今年28歲的小李落戶西安已經4年了,作為一名新西安人,他申請了一套公租房,這對一個剛到西安的年輕人來説,每月不高的房租解除了他住房的後顧之憂。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實施保障性住房3036萬平方米、37.3萬套;已建成分配1938萬平方米、25.6萬套;累計貨幣化保障4.38萬戶,發放租金補貼1.98億元;惠及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及外來務工人員約100萬人;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23%以上。

  根據近日出臺的《西安市2021年保障性住房工作實施方案》,2021年全市將建設和籌集保障房3.04萬套(公租房1.2萬套、共有産權房1.84萬套),其中,2021年新增1.5萬套(公租房0.7萬套、共有産權房0.8萬套),2018年至2020年保障房續建1.54萬套(公租房0.5萬套、共有産權房1.04萬套);建設人才公寓1350套;年度累計發放租賃補貼家庭不低於5000戶。2018年至2020年保障房續建任務繼續由原責任主體落實,分5年清零。

  規劃就是目標,需求就是動力。西安緊緊圍繞解決老百姓住房困難問題這一民生實事,久久為功,持續發力,讓更多的群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不斷提升群眾的居住幸福感和滿意度。

  交通建設

  交通全面“升級”

  二環與三環間基本可在10分鐘之內通達

  首席記者 梁璠                                       

  提升居民幸福感,交通建設要先行。近一年來,西安地鐵和快速路建設、斷頭路打通等交通優化提升項目正在加緊實施,交通全面“升級”,市民出行越來越便利,中心城市交通承載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現在上班基本不開車了。地鐵四通八達,去城區哪個方向都能滿足。”家住曲江新區的王意告訴記者,她家住在地鐵4號線沿線,只要地鐵能到達的地方,就樂於乘坐地鐵,車開的少了,出行幸福感卻增多了。

  2020年9月29日,西安地鐵15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至此我市軌道交通建設三期規劃在獲批後1年3個月內,7個項目150公里線路全部開工建設。開工準備速度和規劃落地時間均創造了歷史最快紀錄,形成了“10線共建”的高強度建設格局。2020年12月28日,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按期建成通車,新增運營里程83公里,創下了一次性開通的最高紀錄,線網客運量位居全國前列,軌道交通佔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已超過50%。

  作為全運會重要的交通設施配套工程,地鐵14號線建成後將與機場線貫通運營,串連線場、北客站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及奧體中心。2021年2月25日,西安地鐵14號線正式進入為期3個月的空載試運行階段,標誌著地鐵14號線進入運營籌備工作的關鍵時期。此外,三期規劃其餘各項目也將在今年全面加快建設進度。

  “廣安路快速化改造完成以後,開車從安邸立交到辛家廟立交只需要5分鐘,實在是太方便了。”家住浐灞生態區、單位在金花北路的市民張家友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北三環與太華路立交工程等4條快速路建成通車,標誌著西安城市快速路骨架體系已初具規模。主城區與周邊區域快速聯通的目標基本實現,二環與三環間基本可在10分鐘之內通達。

  過去這一年,全市城建投資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北辰大道、昆明路、廣安路等城市快速路和東南二環立交、西南二環立交、鳳五立交、鳳八立交等大型互通立交建成通車,交通擁堵問題持續得到改善。

  據了解,為全面提升城區交通出行環境,我市正在開展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工作。通過分類實施一系列交通優化提升項目,不斷提升路網密度,有效緩解停車難,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務水準,讓市民出行更便捷。2020年累計打通斷頭路57條,新建次支道路56條,完成背街小巷改造提升454條,新建綠道366.78公里,打開封閉大院32個,路網密度和通達程度明顯提升。中心城區建成公共停車位8082個,利用閒置用地建成臨時停車位12826個、試點落實錯時共享停車位45695個、探索施劃道路兩側海綿停車位(白天通車、夜間停車)912個,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市66所學校成功打造安全上學路、6家醫院建成暢達就醫路,打造完整街道示範街區13個。

  紮實辦好民生實事 書寫美好民生答卷

  本報評論員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是社會和諧之本,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掛的事。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併發表重要講話,為陜西和西安的民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為我們增進人民福祉提供了行動指南。初心不改,使命不忘,一年來,西安在追趕超越的歷程中再譜新華章,書寫下濃墨重彩的民生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辦好民生實事。”一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真抓實幹的作風,只爭朝夕的勁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六穩”“六保”,高標準打贏脫貧攻堅戰,城市形象品質不斷提升,社會建設成效明顯,就業、住房、教育等民生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人民群眾在民生事業的發展進步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連著幸福。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我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圍繞“補短板”與“慮長遠”紮實辦好惠民實事,剩餘建檔立卡貧困戶5304戶8533人全部脫貧,實現貧困人口“動態清零”;城鎮新增就業15.31萬人,就業率持續走高,進一步實現勞有所得;加快推進“三改一通一落地”,改造老舊小區1861個,努力解決住房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一步實現住有宜居;新建、改擴建學校195所,新增學位19.4萬個,進一步實現學有優教;連續9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市生活品質得到大幅提升……無論是站位高遠的“大寫意”,還是枝葉關情的“工筆畫”,都蘊含著深厚的人民情懷,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應著群眾關切,讓群眾“飯碗”更加穩固,“錢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可以説,民生工作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正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動實踐。

  民生改善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踏上促進民生改善的新征程,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讓民生關切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期待同頻共振,書寫更具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民生答卷。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