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志丹縣:小蘋果走岀致富路 創響志丹新名片

2017-10-30 17:55: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志丹縣蘋果迎來豐收,果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劉曉媛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 劉君慧):近日,陜西省延安市誌丹縣在志丹縣李家村南洼,果農們喜悅地摘著果子,紅彤彤的大蘋果挂滿了山頭,預示著豐收的來臨。這些蘋果正整裝待發去迎接新食客。

  “我在這裡和蘋果打了32年交道,蘋果從無到有,到現在成為志丹縣的主導産業、致富産業,南洼就是山地蘋果發展的縮影。”陜西省延安市誌丹縣李家村黨支部書記左懷飛説道。

  

志丹縣山地蘋果(劉曉媛 供圖)

  搶抓“蘋果北擴”機遇  建設優質山地蘋果基地

  志丹縣,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革命紅都、將軍故里。志丹縣海拔在1093米至1741米之間,年均氣溫7.8℃,降水474.2毫米,日照2332.1小時,無霜期142天,是生産優質山地蘋果的好地方。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志丹縣就開始引進栽植蘋果,到80年代,志丹縣蘋果面積曾一度上升到3萬多畝,果業收入達千萬元。90年代後,由於志丹縣農業産業結構性調整,加之群眾認識、栽植品種、管理水準、自然災害等諸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導致多數農戶經營效益不高,蘋果面積逐年下降,截止2006年,全縣保留蘋果面積不足萬畝。

  難道志丹的的蘋果真的做不大,做不好?左懷飛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面對當時志丹蘋果的粗放式管理,2006年時任延安市果業站站長的劉來喜在志丹縣李家村南洼選擇了40畝蘋果地作為試點,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引進最新蘋果種植技術,試點的蘋果産量得到提升,效益明顯。左懷飛説:“那年,劉來喜帶來的不僅僅是最新技術。因為蘋果效益的提升,果農的思想和認識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為後期志丹蘋果産業的發展奠定了群眾基礎。”

  2007年秋,陜西省提出“南提北擴”的蘋果戰略,志丹縣委、縣政府抓住“蘋果北擴”戰略機遇,確定了建設30萬畝優質山地蘋果基地縣的目標。按照“山地建園、高點起步、相對集中、打造品牌”的思路,經過十年的努力發展,截止目前,志丹縣蘋果園面積達到24.1萬畝,挂果面積達到10萬畝,蘋果産量達到6萬噸,産值達到2.2億元。志丹縣先後被陜西省、延安市評為蘋果基地北擴示範縣,陜西省優質蘋果生産基地縣。

  預計到2020年,志丹縣蘋果園面積達到30萬畝,挂果園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産量達到20萬噸以上,優果率達到80%以上,總産值達到10億元以上。

  曹志宏正在打理自己果園的蘋果(楊舒曼 攝)

  小小蘋果走出脫貧致富路

  “眼看這蘋果紅了,心裏可美。家裏這14畝果園,今年估摸能掙上3萬元。這樣算來,我們家今年也能脫貧了。”志丹縣永寧鎮賀老莊村的貧困戶曹志宏一邊摘著蘋果,一邊高興地説到。

  志丹縣有貧困戶1300戶3237人,絕大多數人都和曹志宏一樣,將種植蘋果作為脫貧致富的手段。為什麼選擇蘋果?曹志宏説:“退耕還林後,種地收入越來越少。種蘋果是一件長遠的事,收入也會越來越好。”

  志丹縣永寧鎮賀老莊村支部書記王志昌和蘋果打了40多年交道,他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脫貧致富的手段有很多種,在志丹縣種蘋果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對政府而言,山地蘋果産業是農業主導産業,農民種植蘋果有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扶持;對農民自身而言,這就是一道選擇題,同樣的一畝地,種植産量最高的農作物玉米,一年最多能掙幾百塊,種植蘋果,在盛果期一年就能掙上好幾萬。蘋果生長8年至10年,就能迎來盛果期,志丹的蘋果絕大多數都是在2007年種下來,再過個兩三年,志丹蘋果就能迎來大面積的大豐收,不僅産量高,品質也好。2016年,賀老莊村戶均收入25100元,人均收入7000多,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據了解,志丹縣始終把蘋果産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壯大縣域經濟的第一産業來抓,持續加大投入扶持。2012年以來志丹縣列支蘋果産業扶持資金2000萬元以上,2016年列支5000萬元,用於對蘋果地膜、防雹網、果袋、果庫、水窖、肥料等環節對果農進行補貼。同時,志丹縣結合“兩聯三包”主題實踐活動,明確包扶單位優先幫助果農解決技術薄弱和肥料不足問題。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動員群眾在勞力、管理和農家肥上加大資金投入。據統計,十年來志丹縣累計投入扶持資金2.5億多元,其中90%用於蘋果幼園建設和管理,為蘋果産業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山地蘋果拉上了防雹網(劉曉媛 供圖)

  借“三變”改革推動蘋果産業現代化建設

  近日,在中共志丹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志丹縣農村産權制度“三變”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到“從2017年到2020年的三年時間,縣政府每年列支專項資金用於‘三變’改革中龍頭企業獎勵和土地流轉補貼。使全縣所有新建園的60%,原有果園中的20%,川臺壩地的60%,通過‘三變’機制創新,由新型經營主體實施、縣級領導包抓、鎮辦試點創新,確保蘋果面積達到30萬畝、挂果20萬畝,構建起‘蘋果+特色種植業’的‘1+n’現代農業框架。”

  什麼是“三變”改革?“三變”改革就是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通俗易講就是農民的土地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農民參與分紅。

  “三變”改革的到來會給志丹蘋果産業發展帶來什麼?中共志丹縣委農村工作指揮部部長、原志丹縣農業局局長臧光廷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志丹蘋果産業要走一條“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新型職業農民”的現代化果業發展道路,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示範作用,將果農培養成新型職業農民,使蘋果産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和品牌化。“三變”改革對志丹蘋果最大的益處便是,實現了蘋果從家庭化生産到工廠化生産的轉變,規模化生産提高了生産效率、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科學管理提升了蘋果的品質,充分實現了生産要素的高效配置。

  今年,志丹縣引進陜西果業集團將在志丹縣建起一個1.8萬畝的現代果業基地。借助“三變”改革的東風,陜西果業集團可以通過合作社自願將果農的閒散土地或現有果園徵集起來,使果農的土地變成資産,由陜西果業集團進行統一經營和統一管理,年底參與企業分紅,真正使農民變成股民。

  未來,志丹縣將依託山地資源優勢,以五大發展理念和建設現代果業為統領,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擴量提質增效為核心,以建設全國山地蘋果示範縣為目標,按照“規模擴張、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思路,加快構建現代果業生産體系、服務體系和行銷體系,推動蘋果産業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産、機械化裝備、信息化服務、品牌化行銷,全面提升産業發展水準。實現果業強、果農富、果香美目標,使山地蘋果真正成為提升志丹形象的名片産業和帶動城鄉一體發展的主導産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