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陜西科技扶貧助力追趕超越

2017-12-13 10:55: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董建雄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瑩):2017年以來,陜西省委科技工委、陜西省科技廳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陜西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一系列決策部署,強化“四個意識”,聚焦追趕超越,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創新工作機制、加大支持力度,科技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探索科技扶貧新路徑 助推貧困縣脫貧“摘帽”

  探索科技資源欠發達地區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科技創新驅動示範縣建設初現雛形;科技扶貧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科技特派員陜西省貧困村全覆蓋基本實現;農業科技“114”專家諮詢服務系統開通啟用;動員全廳全員參與包聯村定點扶貧……據悉,陜西省委科技工委、陜西省科技廳率先在全國啟動了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示範縣建設試點工作,在陜西省“3+10”個縣開展試點。2017年,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圍繞科技扶貧,通過實施創新項目、吸引創新人才、建設創新平臺、轉化創新成果、構建創新體系,使科技創新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實施縣域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工程,被陜西省委、陜西省政府確定為實現追趕超越,破解科技創新支撐不夠的重要舉措。

  “三區”人才幫扶計劃 開展智力扶貧

  陜西省委科技工委、陜西省科技廳組織開展了“三區”科技人才專題調研。爭取科技部專項計劃支持,2017年下達陜西省“三區”科技人才計劃1195名,撥付經費2390萬元;培訓“三區”科技人才190人,落實培訓經費295萬元。建立利益聯繫機制,訂立供、需雙方和當地科技管理部門三方協議,做到一個科技人員蹲點一個村、對接一個地方企業、推廣一項實用技術、上好一堂培訓課、幫扶一批貧困戶。

  目前陜西省有自然人科技特派員5541人、法人科技特派員453個,已服務5762個貧困村,基本實現了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建立了科技特派員信息化管理平臺,利用微信、APP等技術手段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水準。

  另外,全年圍繞科技人員綜合能力提升、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和現代農業科技等內容,舉辦各類培訓活動16場、培訓人員1.1萬人次。針對陜西省65個“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縣舉辦創業骨幹培訓班,遴選130人進行培訓,培訓130天。

  圍繞特色産業部署創新 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2017年,陜西省級科技計劃在貧困縣安排部署項目374項,支持經費10285萬元。其中,國定貧困縣安排175項,經費5803萬元;秦巴山片區安排156項,經費3856萬元;深度貧困縣安排76項2625萬元。除省級計劃外,安排中央引導地方創新發展專項資金2500萬元,主要支持秦巴片區産業發展。通過項目支持,組織技術攻關,開展示範推廣,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産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推進咸陽、榆林、漢中、渭南進入創新型城市試點行列。成立高新區發展聯盟,鼓勵西安自創區託管其它高新區(秦巴山區)部分區域;支持貧困縣在高新區設立“飛地”科技園區,使高新區成為科技扶貧的重要陣地。設立了榆林、安康、渭南3支成果轉化引導子基金,總規模3億元,實現省、市(縣)多級資本和項目聯動。支持安康市圍繞富硒産業關鍵技術難題舉辦創新挑戰賽,面向陜西省外科研團隊實施眾包。與延安市共同籌備“紅色築夢,創業延安”創新創業活動,對接國內外創新創業資源服務革命老區。

  統籌科技資源 定點扶貧推動縣域經濟

  陜西省科技廳抓住科技部在陜扶貧的有利條件,開展創新驅動示範縣建設,建立“一縣N高校(院所)”制度,推動産學研合作。榆林市佳縣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支持山西農科院、河北省農科院在佳縣推廣滲水地膜穀子種植技術和張雜13號新品種,1000畝滲水地膜穀子畝産達到1000斤以上,實現了産量翻番,增收70萬元。1700㎡的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柞水分中心建成並投入運行,陜西省科學院木耳技術研發中心落戶柞水西川村,建成試驗示範基地50畝,支撐小木耳大産業發展。2017年,支持紫陽縣計劃科技項目325萬元,推廣茶桔間作和茶核間作種植技術,開展硒含量穩控栽培試驗。幫助引進茯茶企業,支持夏秋茶采收加工,延長産業鏈,提高茶農收益。

  科技扶貧是産業扶貧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其作用發揮具有持續性和長期性。2018年,陜西省委科技工委、陜西省科技廳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圍繞“五新”戰略任務,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致力於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明確科技扶貧重點任務和措施,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