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赴廣西融水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苗山深處笙歌起 翱翔千里向遠方

2018-01-26 11:21:08|來源:人民網|編輯:李妍|責編:董健雄

  “我來自陜西安康旬陽縣的一個小鎮,父母是地地道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我同你們一樣,也是一名從大山裏走出來的孩子。”

  1月16日晚,在苗嶺大山深處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一場勵志報告會在融水中學開講。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生命學院的碩士生魯曉莉娓娓講述著自己“知識改變命運”的親身經歷。

  

  勵志報告會現場( 孫競 攝)

  “如果你們曾經經歷苦難或者正處於苦難之中,請不要膽怯,因為未來充滿無限可能。”臺上的魯曉莉自信從容,笑語盈盈。而在六年前,家庭貧困的她在國家助學貸款幫助下才得以進入大學學習。

  一月的融水縣,夜晚氣溫只有幾度。一千多名高三學生端坐在操場中央,聚精會神地聆聽著。期間,飛行器設計專業的碩士生吉申莘升起了學校自主研發的無人機。不斷閃爍的紅色指示燈映照著幽暗夜空,嗡嗡轟鳴聲中,現場一片沸騰。

  “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眼裏閃爍著好奇與期待。也許這樣的經歷,會在他們心裏埋下夢想的種子,等待著發芽的一天。”吉申莘説。

  跋涉千里 奔赴苗山

  從西北工業大學所在的陜西省西安市到融水縣,距離超過1500公里。1月15日至20日,西工大的12名研究生從校園啟程奔赴大苗山,代表全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與當地六所學校開展結對幫扶。

  

  赴廣西融水扶貧結對的研究生在出發前合影

  被稱為“蘆笙之鄉”的融水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屬於國家級貧困縣,下轄101個貧困村。2015年底,根據國務院扶貧辦的安排,廣西融水縣、融水縣安太鄉江竹村成為西北工業大學定點扶貧縣和定點扶貧村。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強教。為激勵貧困學子發奮圖強,以航空、航天、航海為特色的西工大在融水縣設立了設立翱翔獎學金。2017年,15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獲得20余萬獎勵。

  

  研究生走進課堂為中學生答疑解惑 (肖求波 攝)

  此次融水之行的西工大研究生,同樣也是校園中的佼佼者。根據西北工業大學“一對一”結對幫扶方案,作為學校優秀學生代表的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將與融水縣150名翱翔獎學金獲得者形成結對,在學習、生活、心理等多方面進行幫扶。

  帶隊的西工大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業務主管徐方暖説,一方面希望研究生們為融水學生提供學業上的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人生方向。另一方面,對於這批90後的研究生來説,也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在貧困幫扶中,使青年學子深入了解國情、提高責任意識、增強擔當能力。”

  手寫書信 匯聚暖流

  從當晚抵達融水開始,研究生們就步履不停:聽取當地扶貧幹部介紹情況、走進融水中學為同學答疑解惑、在勵志報告會上演講、看望幫扶的貧困學子……

  在“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國獎獲得者代表融水幫扶結對學生”座談會上,12名研究生代表第一次見到了自己幫扶的融水中學生。魯曉莉對口的學生名叫吳霜,來自和睦鎮上木村,在融水民族中學讀初二。父親種田,母親常年在外打工,家庭貧困的小吳顯得靦腆內向。座談會結束時,她收到了魯曉莉送給她的暖心禮物和一封手寫信。

  “我們出身貧苦,我們求學不易,我們肩負重任。這些在日後都會成為內心力量的源泉,讓我們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娟秀的字跡躍然紙上。在信封中,魯曉莉還特意塞進一張紙條,認真寫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

  

  魯曉莉把手寫信交給對口中學生吳霜 (王雨蒙 攝)

  “因為命運相似,所以才感同身受。”魯曉莉説,“小時候,村裏唯一的學校與家有一座山的距離。冬天,山路凍得堅硬,我提溜著個漏洞飯盆做的小火盆邊走邊取暖,經常一不留神腳底打滑就摔倒在山上。我希望用我的經歷去鼓勵她,無論多麼艱苦,努力學習是一條最好走、走得長遠的道路之一。”

  融水思源實驗學校七年級的壯族女孩韋佳佳同樣收到了幫扶她的碩士生閆峰的信。16開的信紙,閆峰密密麻麻寫了三頁。從求學態度、學習方法到人生抉擇,他把自己成長的感悟毫無保留地傾瀉而出。

  徐方暖介紹,在出發之前,每位研究生都給對口扶貧的中學生手寫了信。“現在對貧困學生在物質上的資助方式越來越多,但是作為大山中的留守兒童,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給予人生道路上正確的指引。”

  在採訪中,14歲吳霜向記者透露,由於母親在外打工,有時候一年都見不到面。“這封信像一股遠方的暖流,希望以後可以向曉莉姐姐請教一些學習的問題,還有交流一些心事。”吳丙雪説。

  走訪家庭 點燃希望

  多年來,融水縣山高路遠的惡劣自然環境為當地埋下“窮根”。為深入了解貧困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況,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在隨後的幾天中,12名研究生們兵分三路,向苗山更深處進發,前往下轄鄉村走訪貧困家庭。

  十里崎嶇半裏平,一峰才送一峰迎。從融水縣城到韋佳佳家所居住的三防鎮乃文村在群屯只有不到80公里,但是閆峰和同行的同學們在泥濘中足足顛簸了5個多小時,經歷了近百次彎轉。

  

  研究生走訪困難學生家庭 (肖求波 攝)

  韋佳佳的父母常年在廣州打工,只有每年過來才回家一次。走過一段坑坑洼洼的青苔石子路,在半山上的一所老房子裏,閆峰見到了留守在家中的韋佳佳爺爺和奶奶。

  屋內光線昏暗,擺設極為簡陋。爺爺韋達介紹,雖然家裏經濟條件不好,但是每年都會省出來一部分錢,作為家庭內部獎學金,激勵兩個孫女努力學習。

  

  研究生們與兩位老人交流 

  “佳佳很懂事,每週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韋達説,“她上周和我説自己獲得翱翔獎學金,我們聽了之後非常高興”。閆峰隨即拿出有關國家資助和扶貧政策的宣傳頁耐心地介紹:“現在國家和學校都有各種資助和獎勵政策,不會讓任何一個孩子因貧輟學。”兩位老人不住地點頭。

  下過雨的午後,山間霧氣瀰漫。研究生們與老人圍坐在炭火旁邊,親切地拉著家常,一一記下談話中提到的每一個困難。離開乃文村的時候,韋達堅持到村口送別。老人緊緊握住閆峰的手:“再苦再難也要把孫女們培養成大學生。”

  

  林怡為學生家長講解資助和扶貧政策 (王雨蒙 攝)

  西北工業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的碩士生林怡,同樣在經歷了4個小時的山間穿行後才抵達融水縣安太鄉。在她走訪的三戶貧困家庭中,有一戶居住在最原始的吊腳樓上,窗戶是破損的,而墻上卻挂滿了獎狀。林怡感慨萬千:“當我看到他們的父母那麼辛苦地供他們讀書,當我看到他們並不太好的生活環境,當我體驗了他們走出大山需要坐整整4個小時的車時,我更加珍惜自己學習生活的環境。”

  ……

  吉申莘清晰地記著,16日那晚的勵志報告會一直持續到深夜,台下的中學生們意猶未盡,久久不願離去。他在自己的演講《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夢想叫飛行》中提到,如果人生是一部起承轉合、波瀾壯闊的詩歌,那麼青春就是最動人的一個章節。而夢想,是這個章節的韻腳。

  融水中學的學生對吉申莘帶來的無人機充滿好奇 (王雨蒙 攝)

  從一名山裏娃成長為一名飛行器設計師,吉申莘説,自己的破繭成蝶也歷經了同樣的貧窮與苦難。他用當年經常通讀的詩歌激勵台下的學子:“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 寫下:相信未來。”

  返程的路上,魯曉莉再次回憶起初入苗寨人家時,村民們吹起的悠揚蘆笙。中巴車迂迴向前,駛出大山,同行的陳書敏在日記本中寫下:“幫扶融水學子是我們感恩社會、回饋社會力所能及的行動。相信發自內心的愛與關懷能跨越千山萬水,連接不同民族,讓山村的夢想伸向遠方。”

  1月24日,在研究生們返回西安的四天后,他們收到了一封來自融水的信,作者是融水中學1708班的梁振華。展開褶皺的信紙,一行字映入眼簾:

  “親愛的哥哥姐姐們,感謝你們不遠千里來到我們這個偏遠、貧困的小縣,給我們送來溫暖和希望。每當我看到大城市的繁華,聽到大學生活的絢麗多彩,我總會為之心動。本以為自己也許只能蝸居這在這個貧困的小縣,但國家的扶貧政策和你們帶來的幫助,點燃了我心中新的希望。我一定會腳踏實地,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來回報你們的幫助和諄諄教導。”

  (注:文中吳霜 韋佳佳 韋達 均為化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