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陜西探索

2018-06-19 10:22:27|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十二五”以來,陜西鄉村旅遊以其優良的生態、深厚的文態、多樣的形態和豐富的業態,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鄉村旅遊、休閒甚至度假。2010-2017年,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平均增幅分別為30%和35.4%。2017年,陜西省鄉村旅遊接待人數20241.2萬人次,佔全省總接待遊客量(5.23億)的38.6%,旅遊收入275.6億元。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調查實驗室發佈的《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發展指數報告》和《2018陜西品質旅遊發展報告》均顯示:陜西省鄉村旅遊産品豐富、遊客規模大、發展成熟度高,位居全國第二。鄉村旅遊日益成為陜西旅遊新的增長極,日益成為農村美、産業旺、農民富的重要途徑。

  一、“十二五”以來,陜西鄉村旅遊在農村地區“産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六個抓手”使鄉村旅遊成為農村地區重要的産業支撐

  一是抓旅遊示範縣建設,在全國創新性開展了三批33個省級旅遊示範縣的創建。

  二是抓文化旅遊名鎮建設,31個文化旅遊名鎮是陜西推進的以旅遊為主導産業的小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2017年31個文化旅遊名鎮全年共接待遊客2372.75萬人次,旅遊收入113.97億元。

  三是抓旅遊村鎮建設。按照《旅遊特色名鎮評定規範》和《鄉村旅遊示範村評定規範》,打造了上王村、北郭村、朱家灣村等186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和葛牌鎮、黃柏垣鎮、棣花鎮等109個旅遊特色名鎮。

  四是抓鄉村旅遊景區創建。打造了袁家村、馬嵬驛、周至水街等15家4A級景區和重泉古城、茯茶小鎮、龍泉山莊、白鹿垣民俗村等20多家3A級景區。

  五是抓農家樂建設。制定印發農家樂等級認定標準,指導各市對農家樂進行星級評定和管理,陜西共有農家樂2萬餘家,有300家中國金牌農家樂。

  六是抓鄉村旅遊扶貧。“十二五”期間,陜西通過實施旅遊扶貧,使60萬人受益,佔到脫貧人數的15%左右。

  (二)“十個堅持”統籌推進鄉村旅遊與生態建設、文化建設、管理方式、扶貧攻堅融合發展

  一是堅持政策保障,推動了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省政府先後印發了《關於突出重點提檔升級推動旅遊業大發展的意見》《關於貫徹落實國民旅遊休閒綱要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旅遊投資與消費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陜西省旅遊條例》以及《關於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的意見》這些政策及法律文件都列出專門章節,支持並促進了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

  二是堅持市縣主體,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各市將鄉村旅遊作為全域旅遊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加大投入推進。西安市設立了1500萬元的鄉村旅遊發展資金;咸陽市不斷創新和引領全省鄉村旅遊突破發展;商洛市走出了一條村新景美、群眾增收的創新發展之路;安康市實施十大旅遊鎮村示範工程。

  三是堅持規劃引領,促進了鄉村旅遊科學發展。陜西省先後編制了《陜西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陜西旅遊名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2-2020)》及《漢唐帝陵周邊鄉村旅遊規劃》。指導33個省級旅遊示範縣編制了縣域旅遊發展規劃和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印發實施了《陜西省旅遊扶貧“十三五”行動計劃》,為鄉村旅遊的科學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堅持文化為魂,弘揚鄉村文化正能量。從規劃編制、項目建設、旅遊服務、宣傳行銷等方面,加強縣、鎮、村文化挖掘和主題定位,從文化定位上杜絕同質化。

  五是堅持生態保護,助力生態宜居鄉村建設。陜西將生態資源保護和環境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建設標準,切實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到實處。

  六是堅持項目建設,加快了鄉村旅遊品質提升。陜西每年安排1000萬元鄉村旅遊專項資金,重點獎補示範項目。

  七是堅持標準建設,提升了鄉村旅遊服務品質。陜西省率先在全國制定了《旅遊特色名鎮評定規範》和《鄉村旅遊示範村評定規範》兩個省級地方標準。

  八是堅持典型示範,引領了鄉村旅遊特色發展。通過大力推廣典型模式,示範引領陜西省鄉村旅遊特色化發展,避免同質化。

  九是堅持宣傳促銷,提升了鄉村旅遊品牌形象。陜西連續9年舉辦陜西鄉村旅遊展,集中展示鄉村旅遊的新産品、新線路。

  十是堅持旅遊富民,堅定鄉村旅遊發展的宗旨。實施《陜西省旅遊扶貧“十三五”行動計劃》,創新提出“六個一批”旅遊扶貧模式,陳倉區、寧陜縣、留壩縣旅遊扶貧模式受到了中央、我省的肯定。

  (三)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鄉村旅遊的用地政策、投融資機制、稅收政策等還不完善。

  二是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需要完善,要素型産品品質需要提升。

  三是鄉村旅遊開發特色還不夠突出,業態還不豐富,同質化現象還較普遍。

  四是文化挖掘不夠,品牌形象還不夠響亮,社會投資效益還不顯著。

  五是旅遊消費鏈條還不長,過夜度假遊客比例較小,人均消費不夠高。

  二、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的基本原則

  為了加快補齊發展中的短板,陜西省注重在發展模式和監管方式上“創新”,在觀光、休閒、度假的複合功能上“轉型”,在産品和服務品質上“升級”。形成産品特色顯著、空間結構優化、佈局科學合理、産業體系完善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發展水準名列全國前茅。

  (一)處理好“四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了保護與開發的關係。陜西省注重保護性開發,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繼承好鄉村文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更好地建設生態文明,更好地弘揚鄉村文化,促進了鄉村地區可持續發展;二是處理好了農民和社會的關係。在加快鄉村旅遊投資建設多元化的過程中,陜西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落實“三變”改革,形成了保障農民利益的長效運行機制;三是處理好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政府尤其是縣級以下政府加快健全了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制定好産業政策和各種市場規則,充分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同時注重加強合作,開展PPP項目建設;四是處理好了特色化和標準化的關係。重點打造地域特色,在“吃住行遊購娛”各個方面彰顯陜西文化和特色,實現“一縣一品、一鎮一貌、一村一色、一戶一味”。防止千村一面、簡單複製。

  (二)把握好“全、特、優、精、豐、響”六個關鍵字

  在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上,陜西省重點在“全、特、優、精、豐、響”下功夫。“全”:按照全域旅遊的新發展理念,整縣、整鎮、整村旅遊資源全域整合,帶動地區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特”:按照“特色為王”和差異化的發展思路,守住地方特色,避免同質化;“優”:著力提升服務品質,使遊客行得舒心、玩得歡心、吃得開心、購得順心;“精”:以“工匠精神”去打造和雕琢每一個産品,打造更多的高A級景區;“豐”:圍繞遊客需求,創新更多的旅遊消費業態,促進二次、三次消費;“響”:樹立品牌意識,創新宣傳行銷,叫響陜西鄉村旅遊的整體形象。

  三、圍繞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增效

  下一步,陜西將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五新”戰略任務,著力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全力打好旅遊扶貧攻堅戰。

  (一)推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助推鄉村産業興旺

  一是持續推進項目建設,完善鄉村旅遊産品體系。培育30個左右魅力旅遊名縣;二是不斷豐富鄉村旅遊業態,提高供給的品質和效率;三是加強鄉村旅遊品牌建設,提升鄉村旅遊形象知名度。將鄉村旅遊品牌行銷納入到陜西旅遊宣傳行銷計劃和“一機遊三秦”旅遊網絡。四是強化旅遊標準化建設,提升鄉村旅遊品質。

  (二)加快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打造生態宜居鄉村

  圍繞建好“農村四好公路”,解決鄉村旅遊交通體系“最後一公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城鎮化建設、移民搬遷,加快完善旅遊村鎮水電氣和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休閒度假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實現鄉村旅遊景區景點的WIFI覆蓋,打造一批智慧旅遊示範村。

  (三)創新旅遊發展方式,助推鄉村治理現代化

  大力推進全域旅遊和旅遊+,以全新的發展方式,加快環境提升、要素整合和産業融合,打造主客共享的旅遊目的地。推進鄉村旅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四)打造鄉村特色文化品牌,助推鄉風文明建設

  堅持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靈魂地位,主打特色品牌。一是彰顯鄉村文化。深入挖掘鄉村的鄉風文化、家風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展示平臺的建設和旅遊標識、旅遊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建設;二是彰顯景觀文化。以景觀化視野規劃和保護好鄉村田園資源,使田園、房舍和耕作成為協調的鄉村景觀;三是彰顯服務文化。讓遊客吃得有特色住得有特色;四是彰顯鄉村文明。在鄉村旅遊點開展文明旅遊、綠色出行活動,整治“低俗媚客”旅遊項目,弘揚鄉村文化正能量。

  (五)創新旅遊扶貧舉措,助力陜西扶貧攻堅戰

  以深入推進《陜西省“十三五”旅遊扶貧行動計劃》為核心,通過實施“567”工程,即:以“五變戰略”為指導(景區變扶貧基地、旅遊項目變扶貧開發區、鄉村旅遊點變精準扶貧點、農産品變旅遊商品、貧困人口變經營老闆),推動“六個一批”(旅遊示範縣建設帶動脫貧一批、旅遊景區建設帶動脫貧一批、文化旅遊名鎮建設帶動脫貧一批、旅遊扶貧試點村建設帶動脫貧一批、漢唐帝陵旅遊帶發展帶動脫貧一批、旅遊土特産生産銷售帶動脫貧一批),實施扶貧村規劃編制、扶貧村公共設施建設、培育貧困地區旅遊品牌、強化市場推廣行銷、加快貧困地區旅遊項目建設、開展旅遊扶貧示範工程和實施送教上門培訓“七大行動計劃”,力爭2018年168個扶貧重點村、9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安斌 記者 馬秀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