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陜北民歌的歷史足印——陜西榆陽·陜北民歌博物館建設紀實

2018-06-20 09:48:33|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遊客在穹幕影院觀看記錄陜北民歌發展歷程的影片。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咱們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兒難……”在神奇的黃土地上,世世代代的陜北人,用攔羊嗓子回牛聲,抒發著沖天豪氣,宣泄著內心情感,傳唱著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優美民歌。這些民歌從陜北走向了全國,唱響了世界。

  如今,陜北民歌這一文化瑰寶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陜西榆陽·陜北民歌博物館。作為榆林市榆陽區加快“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提升文化品牌影響力、展現文化自信的一項重大工程,未來,這座博物館有望成為展示陜北文化精神的窗口、陜北民歌研究創作的高地、年輕藝術人才的搖籃和全國民歌交流的殿堂。

  傳承好文化遺産是歷史責任

  5月23日,在榆林市和榆陽區兩級領導、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陜北民歌歌手等數百人的注視下,隨著一塊巨大的紅色幕布徐徐落下,陜西榆陽·陜北民歌博物館呈現在了世人眼前。此時,距離決定建館僅僅過去了476天。

  讓我們把時間退回到2017年2月3日。這一天,榆陽區委常委會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籌建陜北民歌博物館。“陜北民歌的發展變遷史,就是一部陜北人民世世代代的精神史、心靈史和命運史。陜北民歌植根於人民生活,始終與民族命運相聯繫、與時代旋律緊相隨的文化品質,已成為三秦大地乃至中華民族的一張文化名片。榆陽區是陜北民歌的重要發源地和傳唱地,保護好、傳承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説,“讓祖祖輩輩傳唱的陜北民歌有自己的‘家’,這是我們最初建這座博物館的想法。”

  為了這一目的,陜北民歌博物館建設領導小組和籌建辦的工作人員科學謀劃、週密安排,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2017年2月,召開陜北民歌博物館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制訂博物館前期策劃方案;3月,在西安召開籌建工作專家座談會;5月,完成陜北民歌博物館初步方案;7月,裝飾裝修、布展設計與施工一體化項目完成招標;8月,在西安舉行陜北民歌博物館實物展品捐贈儀式;9月,陜北民歌博物館正式開工;2018年5月23日,陜北民歌博物館落成開館,歷時476天。

  “從去年農曆正月十六開始,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研讀了大量專業書籍,走訪了近十座知名博物館。經過反復討論修改,最終形成了現在這2萬多字的講解詞。儘管一直在和時間賽跑,沒有節假日,但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陜北民歌博物館籌建辦工作人員賀雅榮説。

  賀雅榮的話説出了全體籌建工作人員的心聲。他們跑遍大江南北,共徵集到古舊書籍、樂器、手稿、名人用過的物品等珍貴實物展品3600多件。與此同時,他們還輾轉京、滬、晉、陜、寧、蒙等地,採訪名人專家130多位、走訪民間藝人500多人,錄製採集視頻資料400多個小時。此外,他們還外出學習考察知名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35座,徵集收錄陜北民歌學術文章74篇。

  著名詩人賀敬之親自題寫館名

  2017年8月10日,陜北民歌博物館實物捐贈儀式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藝術界名人近70人將珍藏的“寶貝”無償捐給了陜北民歌博物館。僅這一次徵集,陜北民歌博物館就收到了陜北民歌類書籍1000余冊、音像製品400多套、珍貴老照片126張、老舊樂器25件、名人書畫題字12幅、相關證書物品100多件。

  榆陽區區長賀利貴説:“從去年4月正式公開徵集實物資料到開館當天,我們先後組織了3次捐贈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熱心人士慷慨捐贈了一大批寶貴的文物資料和實物展品,充分體現了他們對陜北民歌藝術的熱愛和傳承弘揚陜北民歌文化的赤誠之情。”

  著名詩人賀敬之對陜北民歌博物館建設給予了高度關注,並親自題寫了館名。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周和平,以及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旅發委、省音樂家協會等部門和領導,對陜北民歌博物館的籌建布展給予了悉心指導和全力支持。此外,曹谷溪、喬建中、賀藝、尚愛仁、劉燕平、馬子清等老一輩藝術家,也都對陜北民歌博物館的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作為陜北民歌博物館的首席顧問,能參與到在陜北民歌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化盛事中來,我感到非常榮幸。經過大家1年多的努力,陜北民歌博物館終於正式開館,而且得到了這麼多人的認可、好評,説明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音樂學家、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喬建中高興地説。

  黃土高原上的文化新地標

  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在穹幕影院內,呈現在眼前的是《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的壯麗遼闊,耳邊響起的是黃土高原上輕風細雨中萬民虔誠祈禱的《祈雨調》。在“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展廳,通過微縮場景加上幻影成像的藝術表現手法,膾炙人口的新歌劇《白毛女》1947年在延安黨校禮堂問世時的情景躍然眼前……

  雖然陜北民歌博物館剛剛開館,但憑藉其特色已經賺足了人氣,僅6月3日當天,就接待省內外遊客2000多人次,文創産品銷售額達1萬多元。慕名前來參觀的遊客王英激動地説:“展館比我想像的還要大!一圈走下來感覺內容豐富且創意十足。我非常喜歡陜北民歌,這次來真是大開眼界、大飽耳福。”

  據介紹,陜北民歌博物館總投資約1億元,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積約5680平方米,涵蓋傳統陜北民歌展區、革命歷史陜北民歌展區、新時期陜北民歌展區、陜北民間音樂藝術展區、陜北民歌研究專題展區、臨時展區6大部分。公共部分裝修及配套功能展區約6120平方米,包括文創産品銷售區、書吧咖啡休閒區、餐飲中心、陜北民歌培訓中心、陜北民歌體驗中心、陜北民歌交流中心、陜北民歌錄音製作中心等。另外,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500人劇場兼具陜北民歌大舞臺的功能,可以滿足各類演出的需求。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座以陜北文化為元素、以陜北民間音樂為主體、反映陜北歷史變遷、體現陜北歷史人文精神,並集民歌研究創作、培訓交流、演藝推廣、産品研發于一體的專題博物館,毫無疑問,陜北民歌博物館已經成為黃土高原上一座新的文化地標。( 記者 雷魏添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