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城市群體發展新路途

2018-07-14 18:16: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妍|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羅赟鵬):7月10日—16日,“西鹹新區杯·第二屆新型城鎮化國際名校辯論邀請賽”在西安交通大學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中國知名大學的24支參賽隊伍聚集古都西安,圍繞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主題進行辯論。

  此次辯論比賽採用“奧瑞岡”賽制,選取在中國現階段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實際社會問題作為辯論賽題,讓參與比賽的青年辯手們從宏觀視角出發,多方面探討和闡釋這些與社會公眾生活、生存密切相關的時代話題。其中“京津冀城市協調發展關鍵在於什麼,優化規模結構還是空間結構?”這一辯題就是緊扣當下中國京津冀地區發展模式和現階段顯現的問題,以實情為題,讓青年辯手通過傳統辯論賽的形式,對此做以深刻思考和分析。

  作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政策性辯題,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被納入國家實現城市群體整體發展的宏觀規劃中,探討京津冀三地之間協調發展,也是為中國其他城市群體實現穩步發展探索路線和途徑。

地緣、人緣相近是城市協同發展基石

  京津冀大地坐落著北京、天津、石家莊等重要城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取得了不錯成績。但是,當前該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

  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後,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群體優化的思考進入公眾視野,京津冀作為一個城市群體有機發展成為國家進行規劃佈局一個重要方面。

  眾多專家學者認為,京津冀城市能夠協同發展是因地區存在地緣和人緣上的天然親近,有實現協同發展的基礎。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所以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基於地緣、人緣上的天然因素,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了實現的基石,三地協同化發展將加速推進該地區産業升級轉型,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也為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示範。

合理優化規模與空間結構 促進城市協同發展

  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一個辯題,優化規模結構還是空間結構似乎成為雙方辯手據理力爭的辯駁之點,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京津冀協同發展到底該遵循何種發展模式,也是當下中國在探索城市群體整體發展中所思考和研究的。

  就理論而言,城市規模結構是各級不同規模的城市在一地域中的分佈、組合狀況;城市空間結構這一概念更偏向於城市地域結構,是指構成城市的具有各種功能及其相應的物質外貌的功能分區,它由不同功能區的組合和分佈構成。

  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有利於解決京津冀地區“産業同購”“重復建設”等資源低效配製問題,促進要素流通,由粗放城市發展向集約高效的城市發展模式轉變。優化城市規模則更加有利於城市各種資源和要素的集約式分配和高效率利用。

  當然,城市協同發展就是為了縮小城市發展差距,大城市通過産業升級和轉移,促進中小城鎮實現加速發展,這中間就涉及到規模和空間的佈局問題。合理的劃分城市規模和空間,可以推進京津雙城聯動發展,加快破解雙城聯動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作為優先領域,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實現産業升級和合理遷移,從而促使區域發展優勢互補、良性互動、聯動發展。

  但是有學者表示,從現狀來看,京津冀城市群的構造並不合理,總體發展並不平衡。根據2014年的統計,京津冀各等級的城市數量為1:1:2:8:21:37:78。雖然已經形成了七個層次的城市群,如1個核心城市、1個次核心城市和7~8個一般市縣,但中間卻缺乏足夠的小城市做依託。同時,北京因為資源集中,人口密集,虹吸效益取代了首位效應,核心城市大城市病嚴重,小城市缺乏成長資源,城市群之間存在著發展差距。

  事實上,在現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産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産業佈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快發展。

  而在後續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要著力調整優化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準,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準;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産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更進一步,也為全國其他城市群體的發展提供有效經驗和模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