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環保局就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答媒體問:該政策一定會出臺 具體條款可修改

2018-07-25 11:13: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7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環境保護局官網發佈了關於《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環境保護局關於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的通告(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公告。

  

  西安市環保局媒體解讀會現場(攝影 宋佳)

  《徵求意見稿》中指出,自公告發佈之日起全天禁止2013年7月1日前註冊登記的柴油汽車進入西安市三環路(含)以內通行;自2019年8月1日起,全天禁止高排放老舊汽車進入西安市三環路(含)以內及遠郊區縣主城區內通行。自2020年8月1日起,全天禁止高排放老舊汽車在西安市行政區域內通行。

  消息發佈後,引起廣泛關注。為此,7月24日下午,西安市環保局舉行媒體解讀會,對《徵求意見稿》進行了詳細解讀。

  

  西安市環保局媒體解讀會現場(攝影 宋佳)

  西安市環保局:淘汰高排放老舊汽車是為打贏藍天保衛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淘汰老舊車,《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鐵腕治霾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陜規[2018]13號)要求“推進高排放機動車污染治理。制定在用機動車淘汰更新激勵政策,加快推進以國Ⅱ及以下汽油車和國Ⅲ及以下柴油車等為主的老舊高排放機動車更新工作。”“通過採取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限行、禁行等手段,倒逼排放不達標等老舊高排放機動車加快淘汰更新。”

  隨著鐵腕治霾工作的推進,高排放老舊汽車的污染日益顯現,國Ⅱ及以下汽油車和國Ⅲ及以下柴油車排放的污染物佔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比重較大。

  因此,為改善西安市環境空氣品質,有效降低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打贏藍天保衛戰,迫切需要通過限行、補貼等措施,促進高排放老舊汽車淘汰更新。

  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勢在必行

  媒體解讀會上,有媒體提問什麼情況下《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環境保護局關於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的通告》不會出臺,西安市環保局表示,此次有關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的政策一定會出臺,西安市的污染治理刻不容緩,但是會根據公眾的反饋,對具體條款作出調整。除了本次媒體解讀會之外,隨後還會徵求相關專家的建議。

  高排放老舊車具體指國Ⅲ及以下的柴油車和國Ⅱ及以下的汽油車

  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鐵腕治霾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的淘汰更新範圍,《徵求意見稿》內所稱的高排放老舊汽車主要包括國Ⅲ及以下的柴油車和國Ⅱ及以下的汽油車。

  《徵求意見稿》中之所以將“高排放老舊汽車”解釋為“2008年8月1日前註冊登記的汽油(天然氣)汽車和2013年7月1日前註冊登記的柴油汽車。”是為了方便市民理解,因為按照國家階段性排放標準實施時間進行劃分,國Ⅲ及以下的柴油車和國Ⅱ及以下的汽油車即2008年8月1日前註冊登記的汽油車和2013年7月1日前註冊登記的柴油車。國家在2008年8月1日之後不再生産和銷售國Ⅱ及以下的汽油車,在2013年7月1日之後不再生産和銷售國Ⅲ及以下的柴油車。

  也就是説,10年的期限並不是遞推得出的,不是2020年淘汰2008年的車,2021年淘汰的是2009年的車,2022年淘汰2010年的車……符合國Ⅲ以上排放標準的車,並不在次限行政策之內。

  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後將減少污染物6.8萬噸

  西安市2008年8月1日前註冊登記的汽油(天然氣)汽車約有16.2萬輛,佔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的5.4%;2013年7月1日註冊登記的柴油汽車約有11.5萬輛,佔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的3.83%。

  據環保局測算,禁限行這些車後,可以減少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共計6.8萬噸。

  其他城市已出臺類似政策

  2017年8月21日,北京市發佈了《關於對部分載貨汽車採取交通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通告》,自2017年9月21日起,在六環路(含)內設立載貨汽車低排放區,逐步禁止國Ⅲ排放標準柴油車通行。

  天津市2017年8月30日,發佈《關於對高排放(原國Ⅰ、國Ⅱ標準)輕型汽油車採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禁止國Ⅱ及以下排放標準汽油車工作日在外環線以內通行。

  隨後將配套出臺鼓勵政策

  根據《陜西省促進高排放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補助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西安市正在制定《西安市高排放老舊汽車淘汰補貼實施細則》,對高排放老舊汽車給予財政補貼,補貼標準和具體要求,按中省規定對提前淘汰車主給予政府補貼,鼓勵老舊車輛淘汰更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