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民辦教育:從“量”變到“質”變濃墨重彩寫華章

2018-07-27 14:18:5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40年以來,陜西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高等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速崛起”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我省教育事業一張亮麗的名片。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陜西民辦教育結出了纍纍碩果,已逐漸形成了層次齊全、類型多樣的發展格局。民辦教育擴大了陜西省教育資源的總體規模,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為陜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保障。

  陜西民辦教育辦學水準不斷提升,特色不斷凸顯,已成為陜西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陜西的民辦教育,以勇於創新、充滿生機而著稱,被譽為全省改革開放標誌性成果之一。

  從發展歷程上看,陜西民辦教育大體上經歷了探索起步期、快速發展期、規範管理期、健康發展期4個發展階段。

  1984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安培華女子大學,這標誌著陜西省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民辦高校成立,陜西民辦教育事業從此起步。這一階段,陜西省民辦高等學校及民辦高等教育機構主要集中在非學歷教育領域,以開展文化補習、職業技能培訓、函授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等教育活動為主。

  1993年,我國出臺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鼓勵社會團體、公民個人依法辦學,這極大地鼓舞了社會各界投資辦教育的熱情,也掀起了社會力量辦學的熱潮。從此,陜西民辦教育進入解放思想、充滿活力的發展時期。1996年,陜西正式頒布實施《陜西省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確立了民辦高等教育的合法地位,這也更堅定了民辦教育舉辦者的辦學信心。

  2000年,陜西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辦好民辦高等教育的決定》,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結合陜西實際,提出了鼓勵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十條措施。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頒布後,我省出臺了地方性法規《陜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2000年至2008年,我省共批准設立了18所民辦高校,這充分奠定了我省民辦高等教育健康、規範發展的總體格局。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出臺,把民辦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確要求各地大力支持民辦教育。2011年12月,陜西省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支持和規範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意見》,明確陜西財政從2012年起,每年設立3億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民辦高校開展高水準民辦大學建設和改革創新,陜西對民辦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起步時間領先全國。

  近年來,陜西各民辦高校逐步將發展重點從規模擴張轉移到內涵發展和提高品質上來,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師隊伍素質顯著提升,整體辦學水準顯著提升。2011年,西京學院成為全國5所具有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的民辦高校之一,標誌著我省民辦高校辦學層次又上新臺階。

  與民辦高校相似,我省中等以下層次的民辦學校同樣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平穩良性的發展態勢。這類學校包括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民辦中小學、民辦幼兒園、民辦培訓機構,特別是民辦中小學已成為實現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全面實現我省教育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我省民辦中小學堅持優質化發展,牢牢把握教育品質生命線,以提供差異化、可選擇的優質教育資源為使命,涌現出了西安高新一中、漢中龍崗學校等一批優質民辦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産生巨大影響。這些民辦學校提供的優質教育已成為區域內聚集人氣、匯集英才、提升品位、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民辦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省民辦學校特別是民辦高校在規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實習實訓條件、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這是一組令人欣喜的數字:截至2016年,陜西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機構)4319所,在校學生達150.4萬人,其中民辦幼兒園3767所,在園幼兒77.37萬人;民辦普通小學230所,在校學生16.48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91所,在校學生20.61萬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95所,在校學生6.41萬人;民辦普通高等學校18所,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20.52萬人;獨立學院12所,在校學生7.82萬人;民辦特殊教育學校6所。

  陜西民辦教育在數量規模、結構層次和品質特色等方面高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據《中國民辦大學報告2010》研究成果顯示:中國民辦高校社會貢獻在各省市排名中,陜西省位居第一名。

  民辦教育作為改革開放的産物,與市場經濟一脈相承,在辦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對市場經濟體制的適應性,首次將市場意識、資源意識、投資意識和效益意識引入辦學活動中,通過合法有效的經營和合理配置資源獲取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辦學效益的最大化。如今公辦學校實行的教師聘任制、後勤社會化等政策,無不借鑒了民辦學校在發展中的經驗和做法。民辦教育以一種全新的教育觀適應了市場,為公辦學校在經濟轉型時期如何適應社會發展和促進教育體制改革提供了新視角,開創了我省教育的新天地。

  民辦教育吸引社會力量加大辦學投入、加強學校基礎建設、土地徵用、房屋建設等,推動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陜西民辦教育為社會提供了逾十萬人的就業崗位,同時帶動了校園周邊的餐飲、商業、服務等行業的發展,民辦學校周邊普遍形成了以學校為核心的商圈。這些對拉動陜西經濟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通信、商業、飲食、旅遊發展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社會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當前,我國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結構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民辦高等學校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民辦教育在專業學科設置上更加注重應用型專業,貼近就業市場,招生規模也在逐年擴大。

  多年來,陜西省民辦高校已累計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具有大專、本科學歷的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15萬餘人。民辦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能夠緊貼市場、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陜西民辦高校圍繞國計民生開設了各類專業,既有本科教育,也有職業教育,豐富了辦學類型,適應了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為陜西的IT行業、生物醫藥行業、外包行業等提供了人力支持,僅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每年就要接納民辦高校畢業生6000余人。

  陜西民辦教育進入改革發展新時期

  從初步發展到快速發展,再到規範發展和特色發展,一個個創新突破讓陜西民辦教育把“特色發展”這個關鍵詞演繹得格外精彩。

  陜西民辦教育起步早、發展快,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頒布後,我省人大在全國第一個頒布地方性法規《陜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引領各省紛紛出臺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對推動全國民辦教育地方立法産生了深刻影響。

  2016年1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同年1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等五部委印發了《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教育部等三部委印發了《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這些新法新政策的出臺,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基於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民辦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

  2018年1月,省政府印發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了政府對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在財政、稅收優惠、用地、收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我省民辦教育穩定健康發展。2018年2月,省教育廳等五部門印發了《陜西省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辦法》,省教育廳等三部門印發了《陜西省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辦法》,支持和規範我省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推動我省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工作平穩有序落實。這些都是我省貫徹落實新法新政策的重要成果,是我省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的頂層制度設計,為我省今後一段時期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依據,並將助力民辦教育事業實現追趕超越,進入民辦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時代。

  此外,陜西民辦高校多年來在堅持特色辦學、品牌立校、研究生教育試點、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民辦高校管理“去家族化”試點等方面始終勇立潮頭,積極探索,成為引領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西安因此也被稱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矽谷”。

  在一系列突破性政策的有力推動下,陜西民辦教育規模與品質“比翼齊飛”,涌現出一批優質特色民辦學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陜西民辦教育正蓄勢待發。(記者 郭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