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學者研究認為:法門寺“小金龜”原是香爐

2018-08-06 17:07:10|來源:新華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唐鎏金銀龜盒出土自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一直被學界普遍認為是一種茶具。經過研究考證和反復實驗,法門寺博物館文博館員認為,這件國家一級文物真實功用應該是一件香爐。 新華社發 (法門寺博物館供圖)

  新華社西安8月1日電(記者王釗、楊一苗)慢慢揭開“龜甲”,其內側的一處黃褐色漬痕引起了毛小東的關注。唐鎏金銀龜盒出土自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一直被學界普遍認為是一種茶具。經過研究考證和反復實驗,法門寺博物館文博館員毛小東認為,這件國家一級文物真實功用應該是一件香爐。

  唐鎏金銀龜盒1987年從法門寺地宮出土,盒長28.3釐米,寬15釐米,高13釐米,重820.5克。器物外形為倣生龜形,鼻部、嘴部中間及兩端鏤孔。以甲背作蓋面,龜身內空,昂首引頸,四足有力,如行似走。

  毛小東説:“這件唐鎏金銀龜盒不完全封閉、盒內底部四足凹陷不平,這些特徵都不利於取茶葉末,加上多處鏤孔的設計,用來倒取茶末和熱水很不方便,更不符合常理。”經過反復研究和實驗,他提出關於唐鎏金銀龜盒功能的觀點:這件文物並不是一件茶具,其真實功用是香具,名稱改為“唐鎏金銀龜香爐”更為準確。

  

  唐鎏金銀龜盒內側遺留的黃褐色漬痕(2015年5月12日攝)。

  據《茶經·四之器》記載:“紙囊,以剡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毛小東認為,如果用來作為貯茶器具,由於茶的香氣就會從龜的頭部鏤孔處散發,因此不完全封閉的鎏金銀龜盒難以作為貯茶器具。

  針對學界認為是茶具並用來貯茶末和貯熱水的觀點,毛小東使用唐鎏金銀龜盒的複製品進行相關實驗,倒茶末時,龜盒頭部前端的小孔會被堵住,只能從龜嘴的兩側倒出;倒熱水時,龜鼻部及口部等五處鏤孔同時出水,並且水量大小以及方向不一致。

  而唐鎏金銀龜盒頭部這五處大小不同的鏤孔,根據龜的鼻、口部生理特徵設計,既獨具匠心,又能達到熏香器出香散氣的功能,其內部獨特的空間構造使熏香還有充足空間進行香品的有氧燃燒。此外,龜盒嘴部內側和頸部遺留的黑褐色痕跡,也是燃香後留下的煙熏之痕。可以説是:金龜千年誤作茶盒,吞香吐煙終顯身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