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的“華州嬗變”

2018-11-21 09:52:23|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紅色旅遊的“華州嬗變”——渭南市華州區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助力追趕超越調查報告

  今年入冬後的第一場雪,讓美麗的少華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經過提升改造,渭華起義紀念館煥然一新。

  “一口唱盡天下事,雙手對舞百萬兵。”華州區是聞名海外的“中國皮影藝術之鄉”。本版圖片由本報通訊員雷磊崔正博李沛華顏永超攝

  新時代的渭南市華州區,正在發生著一場關於“詩和遠方”的深刻變革。

  在華州區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秀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人文底蘊,偉大的革命精神正在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到訪者。在華州區,全域旅遊特別是紅色旅遊,正在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展現出新時代的新氣象。

  新氣象透射出的是新作為。今年以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的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渭南市提出的“山水紅色文化區”這一發展定位,華州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群眾以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務實和擔當,全面開啟了全域旅遊發展新篇章,打響了紅色旅遊新品牌。

  今年1月至10月,紅色景區就累計接待來客183萬人次,同比增長395%,比2017年全年的總接待量翻了兩番多。“依託區位交通、人文歷史、生態環境‘三大優勢’,形成全區一盤棋,推進全域旅遊形成新格局。”華州區委書記霍文軍説,“華州區將成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文旅産業的重要集聚區和增長極。”

  紅色旅遊的“華州嬗變”,究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帶著這樣的問題,深秋時節,本報記者三進華州區調研採訪。

  理念之變思路一新天地寬

  參與“十一”長假值班工作5年了,今年是華州區委辦信息組組長孫菲印象最深刻的一年。今年值班期間,就在她按照工作要求,準備向渭南市委呈送當日情況彙報時,一個數字突然“跳”入了她的眼簾。

  渭華起義紅色景區接待遊客量同比增長432%。

  看到這個驚人的數字,工作向來嚴謹的孫菲立刻撥通電話,向負責統計假日旅遊數據的華州區文物旅遊局旅遊股股長陳朝輝核實。“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他忘記點小數點了。”孫菲説。

  在電話的另一頭,陳朝輝已經反復核對了好幾遍。可是,無論他怎麼核對,數據總是停留在“三位數”。接到孫菲的電話,陳朝輝一點也不意外,他們在電話裏又認真地核對了幾次,最終確定,數據無誤。

  這是今年“十一”長假期間,發生在華州區的一段有趣的“插曲”。增長432%,這個頗令人意外的數字,不僅見證了現實版的“逆襲”,還反映出“用腳投票”的群眾對華州區打造紅色旅遊新品牌的高度認可。

  如果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視角中,審視紅色旅遊的“華州嬗變”,引領變革的“先鋒力量”,無疑是華州區一以貫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跳出“門票經濟”等傳統旅遊産業發展思維的“條條框框”,華州區正在用新發展理念譜寫著新時代全域旅遊追趕超越的新篇章。

  今年以來,緊緊把握紀念渭華起義90週年這一重大歷史機遇,華州區大力弘揚“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渭華起義革命精神,讓創新成為發展紅色旅遊的基點。依靠創新驅動引領,華州區全力打造以革命老區高塘鎮為中心的紅色旅遊新板塊,喚醒“沉睡”的紅色旅遊資源。

  感知革命精神,領略江南風情,體驗現代文化。在華州區,差異化的文化旅遊要素正在被協調有序地佈局。無論是“金字招牌”少華山,還是“新晉網紅”竹溪裏,以提升優化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主線,華州區正在加快構建帶動城鄉、兼顧多元需求的文化旅遊協調發展新局面。

  如果説紅色是華州區的魂,那麼綠色就是華州區的骨。漫步在高塘垣,遠方層林盡染;行走在主城區,景觀小品別致清新。景綠、路綠、園綠、城綠,華州區已經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融入全域旅遊發展的方方面面,正在用務實的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華州“火了”。今年,一場又一場的專題推介,讓華州區成了一顆炙熱的“旅遊新星”。在更高的層次、更廣闊的舞臺展現華州魅力,華州區的決策者們既是“行銷總監”,也是“新聞發言人”。由內而外的自信與開放,正在讓華州區成為熱門的旅遊目的地。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在華州區,旅遊景區已經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鼓勵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以全域旅遊為載體創造就業機會,華州區正在通過發展全域旅遊,紅色旅遊,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思路一新天地寬。今天的華州區,“悅遊華州”的全域旅遊品牌日益響亮,紅色旅遊産業蓬勃發展。預計到今年年底,華州區的文化旅遊綜合收入將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

  面貌之變內外兼修表裏美

  10月15日清晨,高高矗立的渭華起義烈士紀念碑下,蒼松挺拔,翠柏環繞。雖然已是深秋,但整潔的大理石地面上卻沒有一片落葉。秋風陣陣、松濤聲聲,此情此景,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沉浸在這莊嚴肅穆的氛圍之中。

  在這片蒼松翠柏間,安眠著266位在渭華起義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90年前,在那場震動西北、波及全國的偉大鬥爭中,正是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和血肉之軀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渭華起義的革命精神光照韆鞦,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人。

  10月15日9時30分,在一面紅旗的引領下,有一行人踏過196級臺階,神情莊重地來到紀念碑下。雖然他們的相貌看上去有老有少,口音聽起來也各不相同,但他們的風采卻依然如舊。

  “我們都是原北京軍區紅一連的,這次專門來華州‘尋根’。”作為這次戰友聚會的發起人、曾擔任連隊指導員的黃大力對記者説,“紅一連”的前身正是1928年5月參加渭華起義的西北工農革命軍一大隊,是一支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英雄連隊。

  “渭華起義是我們入伍進連隊的第一課,這次終於來到這個神聖的地方了。”從山東趕來的吳黎明顯得有些激動。“是啊,這裡建設得真好,既大氣又莊重。”復員後回到天津工作的張克誠説。

  “今年,這裡變化很大。道路、綠化、景觀各個方面都有了全方位地提升。”這次“尋根之旅”的聯絡員、工作生活在華州區的夏建民對戰友們説。聽了老戰友的介紹,曾經在軍營接受過革命精神洗禮的“紅一連”戰友們對這裡煥然一新的面貌讚不絕口。

  這22位來自五湖四海的“紅一連”老兵們或許並不知道,發生在這裡的面貌之變,僅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

  修繕渭華起義舊址房屋67間,建築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栽植綠化苗木100余萬株;新建一條寬12米長4.8公里的濱河大道,修復改造紅色旅遊道路10.5公里;建設佔地300多畝的南湖、北湖,建成水面景觀6.2萬平方米,蓄水9.3萬立方米……華州區的黨員幹部們,正在用務實的工作作風傳承渭華起義的革命精神,正在用拼搏繪就的錦繡畫卷告慰英靈、激勵後人。

  面貌之變的基礎在硬體,關鍵在軟體。現在,與高標準、高起點、規範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的,還有正在不斷提升的軟實力。樹立精品意識,體現人文關懷,創優旅遊環境,華州區正在“軟環境”建設中投入更多精力。

  小到指引牌,大到景區氛圍,華州區正在通過融入現代元素、反映地域特色,呈現人文精華,做優每個細節。“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我們正在人性化和舒適度上下功夫,讓遊客在這裡有一種榮譽感。”華州區渭教辦主任余忠民説。

  內外兼修表裏美。如今,穿行在華州區的紅色旅遊景區,渭華起義紀念館煥然一新,旅遊公路縱橫交錯,南北湖等相映成趣。凝聚全社會的合力,不搞重復建設,華州區以全域旅遊的思維和標準引領高品質建設發展,紅色旅遊也不斷展現出新時代的新風貌。

  體驗之變全域“配置”韻味足

  11月2日,雖然不是節假日,但距離渭華起義紀念館僅2公里的竹溪裏景區,仍然人來人往。

  在一家專營高塘油糕、麻花的舖子裏,55歲的雷利俠正忙著和面調餡。她告訴記者,關於旅遊這件事,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多”。

  每天8時開門,雷利俠一天能賣出4000多個油糕。一到飯點,買油糕、麻花的人還排起了長隊。今年“十一”長假,購買油糕的隊伍甚至都快排到了景區門口。“活了半輩子,賣油糕這麼多年,這事還是頭一次見。”雷利俠笑著説。“嘿,咱賺錢也多呀。”一旁的夥計搭上了話茬兒。

  直到採訪結束,雷利俠都沒告訴記者,自己店裏到底賺了多少錢。但是,高塘鎮黨委書記杜向宏提供的一組數據,可以佐證雷利俠所言不虛。據鎮上初步匡算,“十一”長假期間,竹溪裏景區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直接拉動消費2000萬元以上。

  杜向宏説,來竹溪裏的遊客有一大半都會去渭華起義紀念館。而來渭華起義紀念館的遊客,也大多選擇來竹溪裏吃美食,看演藝。

  一趟旅程,多種體驗。遊客來華州區旅遊,這樣的遊覽新體驗並不鮮見。無論是主打山水、生態、人文等元素的少華山、寧山寺、皮影園、李坡民俗村一線,還是主打紅色愛國教育題材的渭華起義紀念館、高塘會館、三教堂、藥王洞一線,華州區正以旅遊體驗為基本導向,全域配置旅遊資源。

  配置資源,規劃先行。近年來,華州區先後修訂完善了《華州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渭華起義紀念園項目規劃》等一批促進旅遊業尤其是促進紅色文化旅遊發展的規劃和措施,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從以歷史文化展示功能為主的文創旅遊體驗,到以紅色文化傳播功能為主的研學旅遊體驗,華州區正在以紅色文化的體驗、研究、傳播為切入點,打造全域資源深度融合的旅遊新體驗。“讓華州區的紅色文化、自然風光、歷史底蘊深度融合、互動,讓遊客體驗華夏魅影之韻,九州四時之美。”華州區文物旅遊局局長余曉燕説。

  8月31日,華州區正式啟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渭華起義紀念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創建工作。千方百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思維不斷優化軟體環境,多措並舉協力營造創建氛圍,一場決勝華州區全域旅遊發展的“大會戰”就此拉開帷幕。

  好的旅遊體驗也離不開好的旅遊服務舉措。華州區已經建立起一整套系統科學的旅遊服務機制。文旅、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物價等多部門密切配合,頻繁聯動,這已成為旅遊市場運行和遊客權益保障的重要支撐。今年“十一”長假,全區各大景區、道路交通、市場、賓館、餐飲場所秩序井然,實現了遊客零投訴、安全零事故的目標。

  好體驗還得益於好服務。今年,每逢重大節假日,在華州區主要景區,人們都能看到黨員志願者的身影。他們以身作則熱心幫助遊客,維護環境衛生,保障公共秩序,已經成為這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現在,華州區正在打造富有創意的旅遊體驗産品。舞華州皮影、用糧食作畫、在205庫感受現代文創産品……這些豐富多彩的華州旅遊新體驗活動,讓遊客由“參觀者”變身為全域旅遊的“參與者”。

  紅色旅遊的“華州嬗變”,是華州區深入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一面鏡子。邁進新時代,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上,蒼蒼少華山、莽莽高塘垣正在催生更多值得借鑒、發人深省的追趕超越新實踐。(記者 鄭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