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化泥叫叫的“守”藝人

2019-04-12 16:43:23|來源:西安晚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楊帆(左)從小跟著父親一起學習“泥叫叫”製作

  傳統結繩、皮影、剪紙、面花、“泥叫叫”……西安城裏的那些承載著文化與情感的老手藝,你知道多少個?

  70年風雨滄桑、山河巨變,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如今的西安,古韻新姿交相輝映,時尚、大氣、國際范兒成為標簽。老手藝新傳承,許多曾黯淡于記憶、一度遠離生活的老手藝,帶著深深的文化烙印重回大家視野,在大都市生活中開始熠熠生輝。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敬非遺、致匠心、頌傳承。本報今日起開設《非遺·匠心·傳承——   尋找大都市裏的老手藝》專欄,走近那些老手藝、老匠人,希望那些曾驚艷歲月的民間技藝,在創新中不斷延續傳承,把厚重的文化資源融入生活,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守住非遺的根脈。

  鮮活有趣的“泥叫叫”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雖然如今它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説已經陌生,但在上世紀50年代,受歡迎程度可絲毫不遜色于當年風靡于90後圈子中的玩具賽車。

  楊帆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魚化“泥叫叫”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父輩那個年代少有成像設備,老人們多通過繪畫的形式來記錄對生活的感觸。‘泥叫叫’就是以哨子為載體,填補了那個年代人們對立體形象的空白。”

  4月11日上午,記者在魚化寨見到了這位著唐裝的“守”藝人。楊帆的工作室小而精緻,藏在巷子深處。越往裏仿佛越能聞到不遠處傳來的泥巴香。就這樣,我們走進了一個少年與泥巴的故事,也走近了一個村寨獨具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産——魚化寨“泥叫叫”。

  和父親做的“泥叫叫”一起長大

  説起“泥叫叫”,地道的老陜人便憶起了回味不盡的童年。魚化寨“泥叫叫”,又稱“戲人”、“娃娃哨”、“耍貨”,是一種傳統的民俗手工藝品,也是關中地區兒童曾經喜愛的玩具之一。造型豐滿、古樸,多以戲劇、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為主,常用紅、綠、黃、黑、白等明亮色穿梭搭配,對比強烈、主次分明,因吹起時嗚嗚作響,故稱為“泥叫叫”。

  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匱乏,人們的娛樂設備單一,只能利用一些原始材料給孩子們製作玩具,比如糖人、面人、娃娃哨之類。半個世紀以前,“泥叫叫”生意在城隍廟一帶一度十分紅火,魚化寨還曾以製作“泥叫叫”為産業。魚化“泥叫叫”成為當時孩童們心中不可多得的玩具。

  楊帆的父親楊雲峰是“泥叫叫”第四代傳承人。楊帆回憶説,父親七八歲時便開始跟著魚化村的大人們做“泥叫叫”。由於父親擅長畫技、捏小人,16歲就學會了做工藝複雜、難度大的娃娃哨模具,當時村裏做模具的人還很少,父親是當時最年輕的製作模具的匠人。

  “我是和父親做的‘泥叫叫’一起長大的,這裡很多模具的年齡比我都大。”自幼受父親的熏陶,楊帆笑稱自己是在泥哨堆裡長大的,“那個年代的‘泥叫叫’多是秦腔人物,因為秦腔素材他們最熟知也最易體現,人們把故事情節展現在‘泥叫叫’裏,就相當於拿著個立體小電影一般,不光能看還能玩。”

  做的是手藝  活的是情懷

  身為土生土長的魚化寨村民,楊雲峰與楊帆這兩代人,都是伴著魚化“泥叫叫”的哨聲成長起來的。“泥叫叫”之於他們,就像是割捨不斷的根和魂。

  製作“泥叫叫”是個精細活兒,做的是手藝,活的是情懷。

  泥料、按子、透哨竹籤、定腔和縱腔竹棍是制哨所需主要材料與用具。泥料要柔軟而有韌性,按子形態必須便於脫模,外形不能複雜,定腔竹棍置於泥胎中部,使縱腔竹棍與共鳴腔形成垂直角度,用楔形透哨竹籤,在固定位置透出哨子的進氣孔與縱腔孔相通……

  魚化寨獨有一種上好制哨泥料黑壚土,質地細膩無雜質,遇水酥軟而幹後堅硬。楊帆説,“黑壚土代表著魚化村的特色,從選土到晾曬,從捶打到壓揉,每個按子都經歷了幾代人的心血,每個形態各異的泥哨都是不同時期魚化村落髮展的縮影,也體現著整個村寨厚積薄發、傳承發揚的特色和優勢。”

  著色是“泥叫叫”的靈魂所在。在施色時,遵循“重前輕後,重上簡下”。“泥哨彩繪不同於平面,上彩必須用左手拿模具,右手懸腕提筆描繪。繪彩不宜多次覆蓋,應落筆有數,避免色彩太厚。”楊帆順手抽了支畫筆塗色,“‘五彩彰施,以黑當形、以色扶形’,這是父輩幾代人得出的精髓,到我這兒非但不能失傳,反而要更發揚光大才是。”

  與物質文化遺産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延續更多依靠個人力量。如今,魚化寨做“泥叫叫”的人越來越少,甚至一些年輕人已不知道“泥叫叫”為何物。據了解,全西安目前有兩位“泥叫叫”手藝傳承人,一位是生活在白鹿原狄寨的徐文岳老人,是白鹿原徐氏“泥叫叫”代表性傳承人;另一位就是魚化寨的楊雲峰,二位都已年過古稀。

  父子接力在傳承中創新

  “父親做的‘泥叫叫’,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寫照,符合那個時代的審美特點。但歲月在流逝,時代在更替,‘泥叫叫’的製作技藝也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在變革中得以延續和傳承。”如今,作為陜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魚化“泥叫叫”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楊帆已從73歲的老父親楊雲峰手中接過傳承的旗幟。

  從事“泥叫叫”技藝30餘年來,楊帆一直致力於對娃娃哨的研究和創新,更是對娃娃哨的造型及觀賞性做出了極大改進。其中,與父親整理的經典秦腔故事《鍘美案》《五典坡》《遊龜山》《拾玉鐲》中的人物造型,將單一的娃娃哨改良為連體多人,讓哨聲多孔齊鳴,堪稱一絕。

  “我想以藝術的角度回到古代,再以現代人的審美在‘泥叫叫’上表達出來。”楊帆説目前已經畫了一些草圖,希望日後可以陸續實現。如今“泥叫叫”從單音哨聲發展到連音,楊帆還想在尺寸不變的情況下,讓“泥叫叫”變成一個真正的樂器。

  面對非遺傳承人老齡化、傳統手藝市場低迷等現狀,楊帆説如何拓寬“泥叫叫”自身生存空間、繼續傳承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隨著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我不希望一個與泥土打交道百年的文化村落置於高樓之上,埋沒于水泥林立的建築群中。目前我和父親只是在家裏建立了‘泥叫叫’展廳,開發和傳承這項技藝,社會關注度還不夠。我希望在魚化村建立一個活的民間文化展廳及傳承中心,給這項技藝充足的生長空間,讓更多群眾了解非遺、參與保護與傳承。”

  楊帆説,“魚化‘泥叫叫’已經不單單是一代人的記憶和童年,通過對父親技藝的傳承以及對整個魚化寨村落的文化梳理,我想將這份手藝以故事的形式被紙張記錄,供世人傳頌、學習。”帶著父親堅守一生的匠心與自己推陳出新的信念,楊帆正在非遺保護與傳承之路上走得更遠,更遠……(文/記者 王江黎 圖/記者 翟曉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