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教學模式 將專業知識融入理論學習

2019-05-30 13:56:40|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教學模式,將專業知識融入理論學習

  講臺上“1+1”,思政課顯活力(解碼·思政課怎麼上)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位各具風格、各有所長的老師在思政課上共同合作。兩人一同備課授課,思政理論融入“三農”知識,多角度的學習更全面了;師生一同討論,學生們不僅有所學,更有所思了。這樣的課堂讓思政學習更立體、更生動地走進了學生的心中,點燃了他們內心的思想火花,樹起了他們的信仰與行動準則。

  “這思政課也太有意思啦!”在一堂別開生面的《毛澤東思想概論》課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實驗學院1704班學生楊洋由衷讚嘆。這堂課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探索“思政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網絡直播課。

  針對創新實驗學院2017級本科生,馬克思主義學院鄧謹教授和經管學院劉天軍教授共同主講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與鄉村振興”一課。“教學的效果非常好,現在很多學生像小時候期待上體育課一樣,期待上思政課。”創新實驗學院輔導員張世誠説。

  思政+三農

  借助專業老師力量,合力育人

  “這是我高中時候的照片,這是我大學時候的照片,這是我工作後的照片,大家感受到時代的深刻變化了吧。”鄧謹在課堂上展示了3張自己不同時期的照片,通過同學們輕鬆的笑聲,鄧謹知道大家已經能形象地認識到“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及依據”。

  天邊的不如身邊的。鄧謹在《毛澤東思想概論》的課堂上已經站了26年。對於思政課的教學,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體會:“政治性要與思想性、學理性、實踐性、生活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理論才能在豐富生動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熠熠生輝,散發出思想光芒和時代魅力。”

  在準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這兩節課的內容時,她思考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讓學生清楚認識為什麼要根據時代變化來科學判斷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二是向學生講清楚社會主要矛盾在“三農”領域的表現及實踐要求,從而培養他們學農愛農、紮根中國大地、振興鄉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術業有專攻。我想借助專業老師的力量,發揮二者優勢,聚集共生共融的效應,合力育人。”鄧謹把目光瞄向了經管學院長期研究“三農”問題的劉天軍。兩人一拍即合,經過10余次的溝通磨合,一個由兩人共同製作的幻燈片課件誕生了,一堂由兩人共同主講的《毛澤東思想概論》課也與學生順利見面了。

  在學生們的眼裏,兩位老師各具風格。鄧謹用她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激情的授課方式,講解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及轉化的歷史脈絡,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政理和學理。劉天軍則以他長期在“三農”方面的研究積累和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講清了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在“三農”發展中的表現,以及如何通過鄉村振興戰略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後的問題。

  “這種創新的授課方式,讓我們更加清楚地掌握了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內容,也從經濟學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了矛盾轉化後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創新實驗學院1703班線芷晨説。

  理論+實踐

  從文本進入學生心中,內化為信仰

  “現今社會,你可以不知農,可以不事農,但是不可以輕農。”劉天軍的話拉開了同學們了解“三農”問題的帷幕。他用嚴謹詳實的調查數據為學生們講授了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種種表現,呼籲大家運用所學知識,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去。

  “我國發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現為城鄉發展的不平衡,發展的不充分也突出表現為鄉村發展的不充分。”創新實驗學院1704班趙星宇在課後表示:“正如劉老師所言,中國要強,農業必須要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要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要美!”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哪?在鄧謹看來,講思政課不是拿政策理論壓人,而是要用道理服人。面對未來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一代,她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同學們認識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社會主要矛盾理論,弄明白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啟發他們通過學識解決矛盾的方方面面。

  理論只有接地氣,才能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再是書本上遙不可及的話語,它們變為了村落裏具體的人、物、事,變為了全國每個村落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創新實驗學院1702班張詩浩説。

  思政課必須從天上回到人間,從空中回到地上,從文本進入學生心中,才能內化為學生的內在信仰和實踐準則。同學們的熱烈歡迎,也讓鄧謹更加堅定了這種“理論+實踐”的課堂講授新方式。

  線上+線下

  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加參與感

  “我能為鄉村振興做些什麼?兩位老師把一節思政課變成了一次思想的辯論。”經管學院1703班李家樂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還抑制不住興奮勁:“那是一堂生動的理論課,也是一堂豐富的拓展課,更是一堂能夠讓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的實踐課。”

  課前,鄧謹運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網絡課程平臺以及微信群,先給學生提供課堂導學資料,要求學生圍繞核心問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為課堂討論做好充分準備。

  課堂上,鄧謹和劉天軍用“理論+實踐”的全新講解,進一步引導學生就自己家鄉或所見所聞思考我國“三農”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具體表現,並嘗試為這些問題找一些良方解藥。

  課後,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建言獻策。他們結合農業高校的學科特點,從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建設、食品安全、區域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等方面為助力鄉村振興提出見解,在討論中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思考。

  “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極大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也讓他們對課程和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獨創性想法。創新實驗學院1704班朱新政認為這種方式十分適合信息時代的大學生,“無論是課後的分組討論,還是課堂上由學生代表進行彙報,都比普通的老師説、學生聽更讓我有參與感。同時也堅定了我們學農、愛農、為農的信念和信心。”

  (張晴參與采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