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減一加” 促活力迸發 ——榆林市全面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紀實

2019-06-24 15:16:21|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有事就到政務服務中心去,那裏辦事很方便。”在榆林,這句話現在廣為流傳。在榆林百姓心中,政務服務中心已成為榆林市展示政府形象、反映行政效能最集中、最全面的地方。

  2018年以來,榆林市立足打造最好的政務服務、最佳的營商環境,在審批流程上做精“減法”,在服務管理上做優“加法”。這“一減一加”全面激活了市場主體活力。據統計,2018年,榆林市新登記設立各類市場主體42996戶,同比增長20%,其中包括各類企業10937戶、個體工商戶31209戶。

  “推動高品質發展需要好的營商環境,必須以市場主體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遇到問題首先要想能不能從我這裡先破題,這就是深化改革。”榆林市市長李春臨説。

  推進“三集中、三到位”

  提高服務管理品質

  “老先生您好,請問您準備辦哪些事情?需要我幫助嗎?”6月20日,記者一走進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大門,便看到一名導辦員熱情地詢問一位前來辦事的老人。

  “現在的服務太好了,從進門起就有人一路領著,把我帶到辦事窗口,只跑一趟就拿到了錢。”僅用了不到10分鐘,老人便完成了醫保的報銷。

  醫保服務窗口是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最繁忙的窗口,這裡每天辦理的業務達300多個。“雖然現在有了網上申報系統,但是對一些不熟悉網絡的老人來説,他們更願意到窗口來辦事。我們還專門在辦事窗口旁開設了2個銀行窗口,方便現金存取。”榆林市醫療保險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瑜告訴記者。

  盡一切努力幫助辦事群眾,想一切辦法解決辦事群眾的困難。這在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各個辦事窗口已成為常態。

  “為更好地推進部門許可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審批科室向政務大廳集中,審批事項向網上辦理集中,做到事項進駐大廳到位、審批授權窗口到位、電子監察到位的‘三集中、三到位’。我們中心加快推行多部門辦理事項的綜合受理,設立了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專區,對涉及投資和工程建設類項目審批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服務模式。”榆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韋福祥説,“群眾到政務服務中心後,只需在綜合受理窗口遞交材料,即可由‘一事跑多窗’變成‘一窗辦多事’。同時,政務服務中心積極推行免費複印、免費寄證和新開辦企業免費印章服務,讓一站式精細化的‘保姆式’服務成為現實。”

   打好“組合拳”

  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親商、敬商、安商、利商……在如今的榆林市,營商環境之變、觀念作風之變,如春風般撲面而來。在全國多地有過業務辦理經歷的唐磊對此深有感觸。“我今天來辦理的是股權出質業務,承諾的是5個工作日辦完,實際只用了3天半,效率很高,服務也很好。”5月16日,在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的唐磊説,“現在榆林的營商環境有了明顯的提升,政府真正為企業著想、為企業辦事。”

  為解決過去存在的企業開辦時間長、環節多、成本高等問題,榆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努力破解難題,將企業開辦環節由7個縮減到3個,辦理時間由23個工作日縮減到1個工作日,辦理成本由598元縮減到211.5元,申請材料件數由25件縮減到6件。

  “現在在榆林註冊成立公司當天便可辦結,幾分鐘就可以拿到電子營業執照。”榆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登記窗口負責人李廣文説,“截至4月底,今年在我們這裡註冊成立的註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就有300多家。”

   讓“數據跑路”

  “互聯網+政務服務”漸成氣候

  在“互聯網+”不斷興起的今天,推動智慧化政務服務已成為變革的必然選擇。從“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到“零跑路”,已經成為榆林市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目標。

  去年以來,榆林市按照我省政務服務事項“三級四同”的要求,完成了所有事項梳理核對。政務服務網(榆林)完成與省平臺對接,對事項進行全要素展示,梳理並公佈了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四辦清單”,實現了入駐榆林市政務服務中心的所有事項網上預約、諮詢,其中稅務、交警等部門的54個事項辦理已實現“零跑路”。

  韋福祥説:“為了把‘互聯網+政務服務’做好做精,我們將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行政許可、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所需材料、辦理流程、審批環節、法律依據、收費標準等內容梳理整合,每個事項生成一個二維碼,在辦事大廳醒目位置擺放,辦事群眾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辦事指南等內容,既綠色環保,又方便群眾。”

  在如今的榆林,“一網通辦”已經成為現實。政務服務平臺和共享交換系統的建設,打破了各部門間的“數據孤島”,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為便利群眾和企業生活、投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榆林高品質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記者 姚志偉 雷魏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