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羽七隻到千鳥競翔 38年朱鹮“復壯路”

2019-07-01 09:12:52|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6月的洋縣,常有展翅高飛的朱鹮,掠過一畦畦稻田、一座座小丘,或落在田間,或落在枝頭,靈動且優雅。

  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由令人倍感欣慰。

  上世紀中葉,全世界野生朱鹮瀕臨滅絕。1981年5月23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帶領“中國朱鹮專題考察隊”歷經3年、5萬公里的考察後,在洋縣發現了世界上僅存的7隻野生朱鹮。此後的38年間,經過就地保護、易地保護和野化放飛,朱鹮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3000余只。它們在陜西得以復壯,並飛出洋縣、飛向世界。

  就地保護 拯救瀕危物種

  開展野生朱鹮種群就地保護工作對拯救這一瀕危物種尤為重要。

  當年在發現朱鹮後的第4天,洋縣便發佈了關於認真保護世界珍禽朱鹮的緊急通知,明確提出“四不準”;第7天,洋縣林業局抽調路寶忠、王躍進、陳友平、趙志厚成立了“秦嶺Ⅰ號朱鹮群體4人保護小組”,協助劉蔭增進行朱鹮拯救工作。

  “當時,我們採用了死看硬守的辦法,天天緊盯著這7隻朱鹮。它們飛到哪,我們就帶著乾糧跟到哪。一邊保護,一邊觀察記錄朱鹮習性和狀態。前一天看它飛過哪座山頭,第二天一大早就在那座山頭等著,看它再往哪飛。”路寶忠回憶。

  每年3月到6月,朱鹮進入繁殖期。朱鹮在樹上築巢時,保護小組就在樹下搭一個值班棚,同時在遠處能觀察到鳥窩的平地上搭一個觀察棚,進行24小時監控。此外,他們在樹榦上塗抹黃油、安裝防爬刀片架、挂傘形防蛇罩以防止蛇、黃鼠狼等朱鹮天敵上樹吞吃卵和幼雛;在巢樹下架設救護網防止雛鳥墜落傷亡……

  隨著朱鹮數量的不斷增加,1986年,朱鹮保護觀察站成立;2001年陜西朱鹮保護區成立;2003年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

  朱鹮保護區採取“保護站+巡護員+農戶”的模式,培訓巡護員,將朱鹮繁殖期監護工作交給當地農戶。同時,當地還對保護朱鹮巢穴、看護幼鳥的村民進行獎勵,極大地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

  經過38年的保護,洋縣的7隻朱鹮“開枝散葉”,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全世界3000多只朱鹮均為洋縣朱鹮的後代,洋縣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朱鹮種群基地。

  易地保護 提高種群數量

  孤立的朱鹮種群非常脆弱,一旦遭遇突發疾病和自然災害等事件,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對此,我省林業部門積極開展朱鹮易地保護工作。

  2002年3月,位於周至縣樓觀臺的省珍稀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現屬省林科院)從洋縣人工種群中引進60隻朱鹮,開始進行朱鹮人工繁育,並逐步完善朱鹮自然繁育體系。

  6月24日,記者來到省林科院朱鹮繁育放歸基地。工作人員張軍風站在護鳥籠外指著樹上的朱鹮對記者説:“頭部顏色偏黃的是幼鳥,偏紅的便是成鳥。今年繁殖期我們這裡新添了26隻朱鹮,其中人工孵化育雛16隻。”

  在自然繁殖過程中,有些朱鹮寶寶會被朱鹮媽媽扔出巢外。在人工圈養條件下,工作人員會把不撫育後代的朱鹮産的卵取出,放入孵化器中進行人工孵化。經過28天人工孵化後,工作人員便會將破殼而出的小朱鹮轉移到育雛器中,育雛器的溫度比孵化器的低但比室外高。之後,小朱鹮還得在較為溫暖的空調房裏生活一段時間才能放到室外。

  從2002年至今,通過人工育雛、自然育雛和義親代養等模式,省林科院朱鹮繁育放歸基地共繁殖成活朱鹮400余只,並向其他朱鹮繁育機構提供朱鹮種源68隻,支持建立異地人工種群4處。目前,這裡存欄222隻朱鹮,是全世界較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種群基地。

  野化放飛 恢復歷史分佈

  保護朱鹮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它們重回大自然的懷抱。野化放飛能擴大朱鹮棲息地範圍,在歷史分佈區重新恢復種群分佈。

  1981年我國發現朱鹮後引起了日本的格外關注,中日兩國隨即開展了朱鹮保護合作。省林業局朱鹮專家常秀雲自工作以後就開始自學日語,時常與日本“朱鹮爺爺”村本義雄進行交流,村本義雄還親切地稱她為“朱鹮公主”。

  2004年,常秀雲爭取到村本義雄對我國朱鹮野化放飛1000萬日元的資金支持。隨後,我省啟動了異地野化放飛項目申請和實地考察。

  常秀雲介紹,朱鹮野外生存環境要具備三要素:水田、大樹和居民。有水田,朱鹮才能夠進行覓食;有長著水準樹枝的大樹,朱鹮才能在上面築巢;有少量居民,朱鹮才能避免受到猛禽攻擊。

  在多次考察後,常秀雲將這一項目的實施地點鎖定在了距離洋縣100公里的寧陜縣城關鎮寨溝村。這裡四面環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0.2%,水田面積530畝,生態環境與洋縣野生朱鹮棲息地相近。

  在正式放飛前,選定的朱鹮要在模擬的自然生態條件下進行野化訓練。2007年5月31日上午,13對經過野化訓練的人工繁育朱鹮從籠中相繼飛出,翱翔藍天。這是我國首次正式對朱鹮進行野化異地放飛,標誌著中國朱鹮拯救工作進入了回歸自然的新階段。

  2013年,我省在銅川市舉行了我國秦嶺以北地區首次朱鹮野化放飛,截至目前,已在銅川放飛朱鹮62隻。6年間,共有85隻“銅川籍”朱鹮在這裡出生。除了陜西,這幾年浙江、河南及日本、韓國等地也相繼對朱鹮進行了野化放飛並取得成功。

  38年過去了,野生朱鹮數量從7隻增加到3000余只。我省對朱鹮的保護被國際保護組織譽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範”。但是正如“朱鹮發現者”劉蔭增所説,“種群不超過2萬隻依然是瀕危鳥類”。朱鹮的保護工作仍舊任重而道遠。(記者 師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