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亮70年】長安區灤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梁彥平:網格化治水 護灤鎮綠水青山

2019-07-15 14:36: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灤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梁彥平介紹當地河長制情況 攝影 馮妍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段曉蕊  通訊員  馮妍):“治水,不單單只是水生態治理,它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將其放在大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裏去認識、去開展工作。”談及對水治理問題的認識時,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西安市2017年度示範河長梁彥平如是説。

  眼下,正是七月盛夏時,對於地處秦嶺腳下的灤鎮來説,也迎來了其最“火爆”的季節——無數遊客相聚於此,享受山水相依處的安閒與清涼。遊客數在增多,但與前些年相比,如今的灃河河道與岸上卻潔凈了很多,灤鎮水治理收效顯著。為了探明河長制的“灤鎮實踐”,近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長安區灤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西安市2017度示範河長梁彥平進行了專訪。

   

  如今潔凈的灃河河道 攝影 馮妍

  灤鎮地處秦嶺北麓,距西安市約20公里。這裡依山傍水,分佈著金沙河、灃河等大小4條河流,其中灃河是西安城市水源地之一,被譽為“西安的母親河”。灤鎮有峪口、溝道59余處,境內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加上其便捷的區位優勢,如今的灤鎮,已發展成為西安市長安區生態旅遊的重要區域。尤其是每年夏季,灤鎮成為無數西安市及其周邊遊客避暑休閒的首選之地。灤鎮旅遊業在快速發展,但同時,當地水環境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考驗。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如何多方聯動治水、保護生態環境便成為擺在梁彥平及廣大灤鎮人面前需要首要解決的難題。

  “近年來,灤鎮實行了河長制,聚焦轄區內60.93公里河道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創新,並通過‘合理建網、嚴格管網、科技強網、多元融網、創新用網’,實現了網格化管理閉環式運轉,做到了每個網格‘事有人抓、人有人管、抓能抓實、管能管嚴’。”梁彥平説道。

    

  灃峪村保潔員肖菁恩在灃河河道撿拾垃圾 攝影 馮妍

  2017年2月,梁彥平擔任灤鎮總河長以來,將當地水治理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工作首位,並統籌多方力量、採用多種措施協同推進該項工作。面對轄區面積大、河道情況複雜的現狀,灤鎮細化河道監管區,構建了街村“2+5+17”的河長制責任體系,並把河長制工作融入網格化管理中,實現了“一崗多責、一員多能”的立體化無縫監管。

  灤鎮網格化管理工作中,最大亮點便是“五員”聯動。據梁彥平介紹,巡河員、護林員、保潔員、網格員、綜合執法隊員“五員”各司其職,又相互融合、聯動,不僅調動了其工作積極性,也收到了很好的工作成效。滕佐佐是灤鎮最早一批的網格員之一,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滕佐佐還與上山遊玩的驢友及自駕團處成了朋友,經常主動向他們進行環保宣傳,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遊客會將垃圾帶下山,並將這一環保行動傳遞給了身邊更多的人。

      

  巡河員日常配備八件套包 攝影 馮妍

  同時,灤鎮還為“五員”配備了包含救生繩、雨衣、垃圾袋、垃圾夾、手電筒、折疊鐵鍬、卷尺、醫用包等8件物品的工作“專用包”和救生衣,在保障工作人員自身安全的同時,也有利於為遊客提供便利。

  “2000年,灤鎮的農家樂開始萌芽,2011年、2012年,農家樂發展達到鼎盛,也因此,當地環境的承載壓力越來越大。前幾年,這裡的農家樂發展已經處於無序發展狀態。現在就是要引導群眾轉型,不能再走謀經濟不注重保護環境的老路。”梁彥平説道。

  網格員滕佐佐給登山遊客進行環保宣傳 供圖 滕佐佐

  以網格化管理管住外來遊客製造的垃圾的同時,梁彥平還十分注重通過工程手段等方式,從源頭上清除污染的“溫床”。2019年,灤鎮提前完成長安區河湖長辦下達的河道“清四亂”工作任務,累計拆除壓佔河道的建築物、簡易棚、鋼構樓梯、親水準臺、下河樓梯燈共計15000余平方米。同時,統籌推進農村污水治理,相繼建設了金沙河截污納管工程東岸雨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站等設施。並且,灤鎮用最嚴的工作要求高效推動農家樂整治,截至目前,全街道共計拆除218戶農家樂,拆除面積達106152.49平方米,其中,拆除佔用河道農家樂35戶,拆除面積9371.6平方米。

  

灃峪村村級河長公示牌  攝影 馮妍

  “全民的保護太重要了。只有全社會形成合力,才能將水治理好。”梁彥平説道。身為灤鎮總河長,梁彥平以身示範,按照“四查三清一研究”的要求定期認真巡查。在梁彥平的帶領下,灤鎮先後開展了“大美秦嶺  山水長安”“你我共參與  長安更美麗”“青春河小二  全民共治水”等大型河道治理主題宣傳活動,並聯合相關單位組織大學生、社會公益人士開展大型河道撿拾垃圾活動,用實際行動帶動群眾保護環境。目前,灤鎮河湖管理自願者已達369余人,灤鎮全民參與治水的氛圍已悄然形成。

  梁彥平表示,只要基層河長和巡查保潔員都能認真落實工作部署,只要人人都珍惜來之不易的山青岸綠的水生態環境,“留得住綠水,記得住鄉愁”的和諧生態就能早日實現。

  

登山遊客自行帶垃圾下山 供圖 滕佐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