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精神”在我的家族中代代相傳
2019-12-20 10:01:40來源:西安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位於河北承德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那裏樹木鬱鬱蔥蔥,風景美如畫。這裡也是時海力的老家。大學在西安求學,畢業就留在西安工作的時海力告訴記者:“我們家裏三代都是護林人,從造林到護林再到守林,是塞罕壩精神影響著我們,讓我們家族吃苦耐勞、不畏艱苦的家風能夠代代相傳。”

  上世紀50年代的塞罕壩,集中了高寒、高海拔、大風、沙化、少雨等5種極端環境,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今天塞罕壩的迷人風景離不開一代人植樹護林的決心和堅守,而這一代人中就有時海力的二爺爺。

  時海力的家鄉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原本在酒廠上班的爺爺,硬是被太爺爺拉回鄉下去做了農民。“太爺爺是位老紅軍,在他的眼中,做農民是件很自豪的事情。”時海力從小就聽太爺爺講身邊的故事。爺爺雖然是個農民,但認識一些字也有遠見,於是二爺爺在爺爺的堅定支持下上了學。上個世紀50年代,塞罕壩一片荒漠,風沙很大,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據説,歷史上的塞罕壩樹木繁茂、水草豐沛,曾是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後因清政府彌補國庫空虛大量伐木,使塞罕壩原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成了荒原。

  新中國成立後,風沙侵襲北京,為保持水土,消除京津冀風沙危害,60年代初,中央決定成立大型國有林場,300多人組成的第一代造林人開啟了艱苦的征程,而時海力的二爺爺也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聽二爺爺説,那時塞罕壩的平均氣溫在-1.4℃,最低氣溫達到-43℃,每年積雪的時間在7個月左右。剛到那裏的時候沒有電點煤油燈,沒有水就喝雨水雪水,沒有吃的就帶點鹹菜和黑莜面。” 時海力説,塞罕壩面積大,但人太少,往往是一個人獨自負責一大片,既是造林員、也是護林員、炊事員。“剛開始,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區造林的成功經驗,二爺爺他們種下的樹苗成活率非常低。他們邊實踐邊摸索,隨後開始自己育苗,攻克一道道的技術難關,探索了一系列的造林模式,終於成功了。”時海力説,二爺爺今年已經80多歲了,每每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他總是説,國家哪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去,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再難也要迎難而上,攻克難關,植樹造林是惠及百姓後代的大好事。

  “二爺爺是河北省塞罕壩第一代造林人,二爺爺的子女們以及我的父母是河北省塞罕壩第二代造林人,我的堂弟堂妹是河北省塞罕壩第三代造林人。”時海力告訴記者,他從小就聽二爺爺他們講封山造林的故事,他們那一代人艱苦奮鬥、敢於吃苦的精神一直影響著他們這些後代,叔叔們成了護林人,兄弟姐妹們成了守林人。

  2018年3月1日,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團體。“塞罕壩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換來了這百萬畝林海,完成了祖國交給的任務,我作為塞罕壩造林人的後代倍感自豪。”時海力説,青山家風心中存代代傳,塞罕壩精神也一直影響著整個家族,不畏艱難困苦,也要勇往直前。(記者 張楊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