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 ——脫貧攻堅中的咸陽答卷
2019-12-27 11:31:1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日前,長武縣亭口鎮二廠村入列全省美麗宜居示範村。

  二廠村不只有兩個廠。能從一個貧困村、落後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二廠村離不開陜雪麵粉、康大飼料、鑫響驢業等企業的落戶,以及肉驢養殖基地、驢肉加工廠、毛驢扶貧産業園等項目的相繼建成。正是這些項目,讓鄉親們搭上了産業扶貧的快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們既是工人還是股東,幾頭獲利,這一年下來,不脫貧摘帽才怪呢!”村民劉興瑞開心地告訴記者。

  二廠村脫貧,成為咸陽脫貧攻堅的一個範例。如今,高品質脫貧成為這塊土地上最為生動的實踐。

  幾年來,咸陽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3.73萬戶48.14萬人減少到1.13萬戶2萬人,77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永壽、長武、旬邑、淳化4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全市齊發力 幫扶全覆蓋

  “脫貧攻堅這份答卷,黨和國家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群眾是閱卷人。現在,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期末考試’,必須保持清醒頭腦,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信心和決心,拿出舍我其誰、只爭朝夕的幹勁,以實際行動抓好落實,為全面脫貧不懈奮鬥。”咸陽市委書記岳亮向全市發出動員令。

  實現高品質脫貧,離不開忠誠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今年以來,咸陽市委常委會會議、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20余次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根據實際及時調整工作思路,解決突出問題。咸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深入基層進村入戶開展專題調研50余次,現場“解剖麻雀”,發現和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落實;其他市級領導按照“雙包雙聯”要求,深入包抓縣市,常態化督查、協調推進,累計開展專題調研20余次。

  在市委、市政府的帶動下,咸陽市各級幹部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奮力拼搏在脫貧攻堅一線。

  “雙11”晚10時許,在大槐樹村村委會門前,13米長的卡車上載了滿滿一車蘋果。這些蘋果將銷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當日,大槐樹村電商銷售創了紀錄,單日蘋果發貨3800件、2萬公斤左右。

  從昔日的貧困村到如今的電商示範村,大槐樹村的變化離不開第一書記王劍峰的努力。“駐村後,我用新理念、新方式,帶動想幹事、能幹事的村兩委會人員,投身到脫貧攻堅隊伍。我們年初計劃為村民辦的17件實事,現在已完成15件。”王劍峰高興地説。據悉,目前咸陽市共選派駐村工作隊1512個、第一書記889人、幫扶幹部3.8萬名,實現了貧困群眾幫扶工作全覆蓋。

  打造脫貧利器 蹚出扶貧新路

  “你看,我們打開手機APP,這一欄清晰地標注出貧困戶家裏的人口狀況、産業發展及收入情況,並進行實時更新。別小看這個APP,它不僅讓扶貧幹部工作更輕鬆,也讓這項工作更加精準、公開。”12月16日,咸陽市扶貧開發局局長史耀東向記者演示。

  脫貧攻堅難在手段創新,貴在精準有效。

  咸陽精準扶貧手機APP是咸陽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應用軟體。該軟體通過對扶貧脫貧過程的可視化、數字化和動態化管理,讓扶貧對象、幫扶措施更加精準,使幫扶幹部掌中有了“百事通”、貧困群眾手中有了“服務站”。

  “我們從手機APP上就能清晰地看到貧困戶家裏的産業發展及收入情況。”乾縣靈源鎮大王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魏國平告訴記者,“現在統計數據更方便了,我們也騰出了更多時間跑田地、進農戶、搞服務。”

  大數據是扶貧攻堅的利器。咸陽市按照“資源共享提升品質,動態監管服務決策,強化考核推動工作”思路,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高標準研發了精準扶貧大數據服務平臺,建立了掌上“一點通”脫貧攻堅指揮落實系統(手機APP),實現了重點目標任務進展、項目資金動態監測、網絡實時督導考核、駐村幹部隊伍管理、扶貧信息採集比對、防返貧監測預警等方面的實時化、精準化管理,加快了脫貧攻堅品質提升的速度,走出了一條用大數據保證和落實“六個精準”的扶貧新路子,被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聯合授予“2018數字中國示範案例”。

  施策精又準 脫貧品質高

  “‘兩不愁三保障’分別是什麼?”“十里垣寧家村今年脫貧成效如何?”“你們又是如何鞏固脫貧成效的?”……12月20日,在淳化縣十里垣鎮寧家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蒙飛縣正接受現場的“電視問政”。

  淳化縣以“電視問政”的形式開展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督導檢查,持續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動,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脫貧品質高不高,關鍵是方法準不準。

  “咸陽市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要求,逐村逐戶逐人紮實細緻開展精準幫扶。”咸陽市市長衛華告訴記者。

  按照“四個一”産業佈局,咸陽市實施特色産業項目433個,帶動貧困戶1.87萬戶;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實現了全市775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強化利益聯結,把11.8萬名貧困群眾鑲嵌到1636家新型主體、1133家合作社、214家龍頭企業的産業鏈中。

  “去年是我頭一年種植大棚菜,3畝地收入9萬元,今年預計能收入11萬元。等還完貸款,家裏有了存款,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在涇陽縣安吳鎮薛家村,依靠發展大棚蔬菜成功摘掉貧困戶帽子的昝宏祎高興地説。在薛家村蔬菜扶貧産業園,記者看到,佔地面積700余畝的各類大棚種植著聖女果、甜瓜等經濟作物,直接輻射帶動貧困戶48戶。如今,薛家村越來越多的群眾嘗到了蔬菜大棚帶來的甜頭,“蔬菜棚”變成了農民的“聚寶盆”。

  抓住重點,突出精準,高品質推進脫貧攻堅,咸陽始終步伐鏗鏘。(本報記者 張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