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千余大棚撐起農村新産業
2020-07-22 17:08: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入夏以來,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紅柳溝鎮沙場村道路兩旁的大棚裏瓜果飄香。

  “快來吃我家的瓜,又香又甜,遠銷廣州、深圳……”近日,沙場村村民陶蓉在自家大棚前吆喝著。

  33歲的陶蓉曾經是貧困戶,去年脫貧。現在她丈夫外出打工,公公患病,自己和婆婆種植大棚。“我家有11個大棚,6個種香瓜,剩餘的種西瓜,一年收入10萬元人民幣。”

  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沙場村每家每戶都發展産業,有的發展種植業,種植香瓜、蕎麥,有的發展養殖業,養羊、豬。

  “沙場村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第一書記魏于章的幫助。魏于章具有實幹精神,曾多次自費去外地考察香瓜種植産業。”定邊縣統計局局長、沙場村工作隊隊長劉相東説。

  “當時面臨沒地、沒錢、沒産業等各種困難。”回想起初到沙場村的情形,魏于章充滿感慨。周邊是連片的鹽鹼地,年輕勞動力都外出了,一些村民住著土坯房。

  2014年10月,魏于章爭取到了47萬元人民幣項目資金,整理了320畝地。當年,他租了兩輛大巴車,拉著村民來到了70公里外的定邊縣白泥井鎮沃野農業示範園區,實地考察大棚種植。

  回來後,魏于章尋找帶頭人,聯合7戶貧困戶建大棚,爭取了無息扶貧貸款,在改良的土地上建起了69座大棚種植香瓜。

  2015年5月底,沙場村的第一批芝麻香瓜上市了。“剛上市的香瓜每斤賣到15元,每個大棚的純收入都在1.5萬元人民幣以上。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大棚的信心,許多村民主動改良土地新建大棚。”魏于章説。

  截至2019年,沙場村建成塑膠大棚1112個,年産值達1500萬元人民幣,75%的村民住上磚房,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人民幣。

  “下一步,沙場村將發展循環經濟,一邊種飼草,一邊搞養殖;提高産品品質,打造品牌,向有機食品靠攏;進一步更新、擴大大棚種植面積。”魏于章信心滿滿地説。(文 郭克強 編輯 馮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