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産業 過好日子——渭南市各地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助力脫貧攻堅掃描
2020-07-29 11:36:01來源:渭南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選好産業 過好日子——渭南市各地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助力脫貧攻堅掃描 

  如何使貧困群眾儘快脫貧致富?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是基礎,但真正將他們嵌在産業鏈上,讓好産業帶給他們好日子才是關鍵。近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將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讓貧困群眾參與産業發展全過程,引導他們在産業鏈上實現增收、脫貧致富奔小康。

  種下花椒樹結出致富果

  近日,富平縣老廟鎮峪嶺村漫山遍野的花椒逐漸進入成熟採摘季。7月16日中午,剛剛下過雨的地裏還有些泥濘,65歲的貧困戶張天良開著農用三輪車來到剛剛挂果的3畝花椒地裏,看著滿樹顆粒飽滿的花椒,老張臉上滿是笑容。

  老張家有老伴、兒子、兒媳和孫子五口人,前些年因病致貧,一家人日子過得恓惶。“花光了本來就不多的積蓄,還到處借錢。有時候想買個啥,把手伸進兜裏摸了又摸,兜裏不多的一點毛毛塊塊錢也捨不得拿出來,攢攢還要還賬呢。”説起前些年的日子,張天良語氣中還有掩藏不住的悲涼。

  後來,張天良一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健康扶貧等各項政策,看病的負擔極大減輕。峪嶺村地處大山,交通和基礎設施都不如山下好,但卻是花椒的優生區,鎮村根據這一實際,引導他又栽種了3畝多花椒,將家裏的花椒面積擴大到7畝,並經常組織技術培訓,讓張天良和其他群眾一起,逐漸提高花椒種植技術。

  “新栽的花椒品種好,還享受每畝300元的産業補助。你看我這樹,今年結得多好。這幾年花椒價格一直不錯,一畝地務好了賣個1萬多元不是問題。”張天良的喜悅從話裏溢出來,“在最困難的時候政府幫我過了坎,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不但賬還清了,親戚朋友誰有個困難,我還能幫他們一點,現在想吃啥買啥基本沒啥顧慮了,日子過得滋潤了。”

  峪嶺村第一書記衛鵬來自市供銷合作社,到峪嶺村後,他根據村上實際購置了一輛摩托車。“我們村位於山裏,9個自然村分佈分散,雖然村道都進行了硬化,但只能依山勢修,大部分路都只容一輛車經過,走村入戶,開車還不如摩托車方便。”他告訴記者,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峪嶺村按照縣鎮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花椒産業,目前已經實現了全覆蓋,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7500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花椒産業,以更大的力度爭取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項目資金支持,紮實採取扶智扶志等措施,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衛鵬堅定地説。

  截至2019年底,富平縣花椒栽植面積20余萬畝,挂果面積15萬畝,年産花椒1萬餘噸,産值達10多億元。花椒成了富平群眾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番茄兒紅光景日日新

  這些天,臨渭區孝義鎮什馬村的蔬菜産業園漸漸安靜了下來,5月底,這裡的大棚番茄銷售一空,大棚會休整兩三個月。

  臨渭區什馬村蔬菜産業園佔地52畝,有溫室大棚33座。這幾年,在園區經營上,村上想了很多辦法。“今年園區主要種的是普羅旺斯番茄,為了在市場空檔打時間差賣上好價錢,我們在去年8月20日、9月20日、10月20日分三次將苗子栽進棚裏,第一批番茄去年10月中旬開始銷售、第二批去年11月底上市、第三批今年5月底賣完。”什馬村黨支部書記賈西海告訴記者,因為産業園的番茄上市時間都集中在氣溫較低的深秋和冬季,再加上普羅旺斯這個品種的番茄口感好,一上市很受市場歡迎。“今年銷售也好得很,一棚平均效益都在兩萬元以上呢。”賈西海頗有幾分驕傲地説道。

  雖然棚裏的番茄賣完了,但貧困群眾魯月玲老兩口並沒有閒下來。每天都會去園子裏看看,整整棚、松松土,“習慣了,不去心裏老覺得缺個啥。”魯月玲笑著對記者説。

  魯月玲的丈夫因為患病,腿腳行動不便,幹不了重活。“以前我們種了9畝多玉米和小麥,一年忙到頭錢沒掙多少。秋季賣完糧還完賬,在口袋還沒暖熱的錢很快就撒完了。過年後又開始借錢、貸款,年年如此。”説起以前的苦日子,魯月玲臉上的表情變了又變。

  為了儘快脫貧,魯月玲和丈夫也在蔬菜産業園經營兩個大棚。和産業園一樣,主要種植反季節番茄及少量甜瓜。“棚裏這活雖然辛苦,但都不是太重,我倆自己就能弄。要過好日子,不下苦咋能行。”

  今年5月底大棚內最後一點番茄賣完,魯月玲一算賬,兩棚毛收入6萬多元,刨去投資,凈收入近5萬元。“現在咱兜裏有錢了。”她語氣中帶著滿滿的幸福感。

  經營大棚是魯月玲兩口子脫貧致富的關鍵,但家裏的9畝地也沒閒著。“我種了幾畝玉米小麥,栽了幾畝果樹,還種了點黃花菜。兩畝梅子已經賣完了,梨還得一段時間,這幾天就是摘黃花菜,現在天天忙忙叨叨的,咱莊戶人,越忙日子才能越好。”她邊忙手頭活邊笑著説。

  産業園建在家門口脫貧致富有奔頭

  7月24日,合陽縣路井鎮崔李楊村的鄉情農業園裏,20多名鄉親正在給剛剛摘完果實的冬棗樹拉枝。旁邊的連體大棚裏,陽光玫瑰葡萄即將成熟,葡萄已長到拇指大小;再遠一點,100多畝黃桃園裏,套完袋不久的黃桃樹果實纍纍,昭示著豐收的希望。

  路井鎮鄉情扶貧産業園成立於2016年3月,規劃面積3000畝,其中核心區1000畝。園區堅持“現代理念發展農業,一流的設施裝備”的理念,推廣使用自動化卷簾機、自動溫控、自動補光、自動排風、水肥一體化等設備,建成冬棗大棚40座、櫻桃大棚30座、新品種黃桃100畝,産業幫扶園新品種葡萄100畝。園區按照“帶動一方産業、壯大一方經濟”的思路,採用“政府+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産業幫扶模式,以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産業帶動、技術培訓等方式開展幫扶,就近吸納崔李楊、北黨、郭家坡村102戶貧困戶1000余人進園務工。

  崔李楊村的楊金權無兒無女,也無技術傍身,以前靠在周邊打零工生活。鄉情農業園建成後,他常年在園區務工,每個月有了穩定的收入。楊金權憨厚一笑説:“園區裏活也不重,一年收入兩萬多元,出園區門一拐彎就是家,方便得很。”

  郭家坡村的崔金玲前些年因為兩個孩子上學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楊金權一樣常年在鄉情農業園打工。

  “我們婦女以前基本上都在家做做家務種種地,沒有其他掙錢門路。這個園區建成後,讓我們有了掙錢的地方,一年給家裏增加兩三萬元收入,咱在家裏説話都感覺硬氣了。”崔金玲笑著説,“最關鍵的是,産業園離家近,騎電動車三五分鐘就到,到飯點了回家做飯,啥都不耽擱。”

  崔金玲還告訴記者,她的大女兒已經從江蘇農林學院畢業,現在在南京上班,二女兒在西北政法大學上學已經讀大四,“我掌櫃的學了泥瓦匠手藝,這幾年收入也可以,二女兒想考研,我們很支持,咱經濟好了供娃就不愁了。”她如是説。

  鄉情農業園除了吸納群眾務工外,還給貧困群眾分紅,目前已連續分紅3年。除了鄉情農業園外,路井鎮還在崔李楊村建設鎮級扶貧産業園,佔地100畝,建設18個溫室大棚,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崔李楊經濟合作社已建成設施冷棚8座,栽植藍寶石葡萄,明年將正式挂果,今年後季還將規劃發展櫻桃、冬棗100畝,為提高村民收入奠定基礎。

  據了解,截至目前,路井鎮全面完成産權制度改革工作,建成路井鎮集體産權交流服務中心,24個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掛牌運行,冬棗、葡萄、櫻桃、蟠棗等11個産業園區示範點全面開花,3233戶11605名貧困人口已擺脫貧困逐漸走上致富路。( 記者 劉雪妮 見習記者 任曉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